許多人都不知道,雖著天氣轉寒冷後,外在的寒氣會侵入體內並且長期伏藏,遠在數千年前的《黃帝內經》就已經提出了這個觀念。
本文探討寒氣伏藏在身體的特定部位,這是建立養生觀念重要的基礎知識,每個人都應該要理解,藉此規劃一輩子的養生功課。
寒氣會伏藏在體內深處
關於「寒邪伏藏」的概念,屬於「伏邪學說」的理論,源自於於《黃帝內經》。
簡單解釋這個概念就是,當寒邪侵襲人體之後,有時候不會立即引發疾病,而是潛伏於身體的某些部位。
在這種情況下,疾病是否發生,則取決於時間、季節變化以及人體正氣的強望盛衰...等等因素。
遠在千年前,《黃帝內經》就早已經提出了這個相當重要且先進的觀念。
《黃帝內經.素問》中記載:「是以春傷於風,邪氣留連,夏乃為洞洩;夏傷於暑,秋為痎瘧;秋傷於濕,上逆而咳,發為痿厥;冬傷於寒,春必病溫。」
這段文字提到的「邪氣留連」,就是伏邪學說的核心,白話意思是:春天因風邪所傷,但未立即引發疾病,邪氣留連至夏天才會出現腹瀉;夏天因暑邪所傷,至秋天才發展為瘧疾。
秋天因濕邪所傷,至冬天則發為上逆咳嗽、肌肉神經肢體障礙。冬天因寒邪所傷,直至第二年春天,才會發為溫病(急性熱性病)。
後來,張仲景在《傷寒論》中也提到寒邪伏藏的觀點,「冬時嚴寒⋯⋯中(寒邪)而即病者,名曰傷寒;不即病者,寒毒藏於肌膚,至春變為溫病,至夏變為暑病。」
張仲景清楚地指出,寒邪傷害人體之後,一部分會立即引發疾病,稱為「傷寒」。而另一部分則潛伏於肌膚,待至春天發為溫病,或至夏天發為暑病。
寒氣伏藏堆積在身體相關部位
既然寒邪會伏藏在身體,究竟會藏在哪裡呢?關於寒邪潛伏的部位,古代中醫師都有不同的看法。
歸納起來,主要認為有寒邪潛伏於肌膚、經絡或臟腑,也有認為潛伏在「少陰」。
例如醫聖張仲景就在《傷寒論》中記載:「寒毒藏於肌膚。」意指寒邪滯留於肌膚表層。
多數的醫家延續《傷寒論》少陰病概念,認為「寒邪潛伏於少陰」,意思是寒邪藏於人體內的少陰經絡或臟腑。
寒邪究竟會伏藏在身體的哪裡?在這個時代很容易輕易被破解,只要找出那些寒氣很重的人,經常檢測觀察他們的經絡現象,就可以知道伏藏在哪裡了?
經過不少養生家的分享,結合會員的長期觀察,寒邪伏藏通常會在以下的身體部位:
1.頭部
寒氣是最容易累積在頭部的,這個原理其實很簡單,人體的頭部幾乎都是陽經,寒氣會降低頭部的陽經能量。
此外,多數人不習慣保暖頭部,也不戴帽子,可以說頭部從來不禦寒,所以很容易受寒,寒氣容易伏藏在頭部。
只要一吹到風就頭痛,天氣溫度降低就頭痛的人,就可以視為寒氣已經伏藏於頭部的典型症狀。
反過來看,天氣一炎熱就頭痛、眉棱骨疼痛的人,背後的原理也是一樣,這需要從寒氣伏藏的發病時間來繼續探討。
2.背部
一些養生家曾經提出,人體背部的寒氣通常會堆積在「膀胱經」,如果寒氣長期累積,背部可能形成一層厚厚的脂肪。
如果從經絡數據的角度來看,整體的背部有膀胱經與督脈,陽氣的能量實在是太強了,不容易直接伏藏寒氣。
當寒氣入侵人體的的背部之後,應該是會人體側面、內部去發展,剛開始不會直接累積在背部。
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發現,會發現天氣越冷的時候,膀胱經的能量越強,也可以印證這個看法。
然而,最終寒氣還是會在背部顯現出來,這是因為寒氣入侵到身體之內,會侵入體內的「五臟六腑」。
最後,疾病反射在人體的背後膀胱經的「背俞穴」上,所以寒氣反應在背部,是透過這個程序達成的。
3.身體側面
延續上面提到的,寒氣侵入體內之後,會沿著人體側面與正面(內部)發展。
從大量現代人經絡數據中發現,「寒性陽虛經絡體質」的人,很容易看到膽經與胃經虛證的現象。
下圖就是某會員在過去幾年中,持續累積經絡檢測超過700次以上,綜合繪製出來的「經絡體質」虛實圖,屬於典型的「綜合經絡體質」,也就是寒氣+長期疲勞累積伏藏的經絡現象。
從圖上可以清楚看出,他的膽經、胃經與腎經都是長期虛證,這就是寒氣累積伏藏在體內數據現象。
而膽經就是遍布於整個身體側面,由於膽經也通於「帶脈」,所以這也包含著整個腰部,所以經常腰痛也是受到寒氣伏藏的影響。
寒性體質的人在進入冬季之後,經常都可以發現肋骨附近出現一些輕微的疼痛,這就是寒氣累積在身體側面的另一個常見症狀。
4.胸腹部
寒氣最後真正伏藏的部位胸部與腹部,這可以說是寒氣伏藏的最終歸宿。
上面提到的「少陰病」,指的就是腎經。從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發現,寒性體質的人除了腎經虛證之外,連帶著膽經胃經也是虛證,所以整個胸部、腹部是寒氣伏藏。
更特殊的是,「手三陰經」(肺經、心包經與心經)雖然是屬於陰經,也會加入這個行列。
無論哪一種經絡體質,最後都很容易結合這三條經絡一起出現虛證,結合腎經與胃經,可以說就是寒氣伏藏的大本營。
如果將這些經絡以及分支用3D呈現,就會是下圖這張非常複雜的經絡3D圖,藍色的部位就是受到寒氣影響的部位。
你很難想像,寒氣伏藏在胸部、腹部的現象是這麼嚴重,所以一定比例的難治型疾病,到處看病都看不好的人,都可以先假設他們的胸部、腹部都伏藏著非常深厚的寒氣。
5.下肢
膽經、胃經與腎經影響到的下肢部位,範圍是非常廣的。
從臀部開始,到大腿、膝蓋、小腿、腳踝、腳底,這都會是寒氣伏藏的部位。這只要觀察這三條經絡的運行路線,就可以清楚看出來部位。
有些養生家就發現,大腿部位如果有寒氣累積的話,很容易大腿外側會顯得特別肥胖,而確實就有一定比例的人就是這樣。
許多下肢的筋骨疾病,都是長年膽經、胃經伏藏寒氣所造成的,這都不是很容易被消除的。
事實上,只要看到路上的女性都喜歡穿短褲、短裙,就可以清楚知道這不是一件容易解決的問題。
不少「寒性陽虛經絡體質」的人,都可以清楚感受到小腿的寒氣位置,與膽經、胃經路線是重疊的。
所以他們會清楚地知道該如何防寒養生,在冬季不會穿裙子或短褲,甚至會主動加熱,讓下肢保持溫暖。
寒氣伏藏的深入轉移與變異
寒氣如果伏藏在體內,如果只是單純的這樣就好了,最麻煩的是,寒氣會不斷地深入轉移,甚至會轉變成熱。
例如:寒氣深入肺臟,會造成肺寒,導致肺功能下降且頻尿,皮膚失去光澤且變得暗沉。還會影響到情緒,讓人容易悲觀、想哭,這正是中醫所說的「肺主悲」。
寒氣除了在最冷的時候會發作,在最熱的時候也會發作,因為這就是所謂的發病現象。
最難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寒氣會有變異的現象。寒氣侵入體內時,剛開始是寒,卻可以在即短的時間內變成熱。所以,受寒邪所引起的疾病不一定都是寒證。
這個現象也發生在許多雲端中醫的會員身上,有一些會員,看到自己的經絡數據都已經證明這個是寒性體質。然而,但是他們卻因為經常感到火氣大,反而持續懷疑自己體內有寒氣嗎?
而事實上不用懷疑,你的體內就是有寒氣,只是這個寒氣已經開始深入轉移,而且已經產生的變化,所以讓你感到迷惑。
從經絡了解寒氣侵入體伏藏的部位,這是建立養生觀念重要的基礎知識,每個人都應該要理解,藉此規劃一輩子的養生功課。
雲端中醫編輯組
雲端中醫開發團隊由一群熱愛研究中醫的軟體工程師所組成,專長: Python,T-SQL,NOSQL,Node.JS,TensorFlow,Pytorch,各種Javascript框架,各種雲端架構AWS,Google,Azure,立志推廣中醫及五術科學化,以延續傳統中國人博大高深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