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10年間,陸陸續續有一些會員詢問關於雲端中醫檢測硬體設計的若干問題,這類族群主要是碩博士論文撰寫者、科學研究者、電子業者,以下將他們的問題整理出5個主要問題。同時回應更多人在尋問的手機藍芽版問題,整理相關的回答如下:
一、為什麼堅持良導絡硬體設計?
過去幾十年來,自從日本「良導絡理論」被提出來之後,全球各地就陸續有許多科學研究者,試圖想要修改良導絡硬體設計,突破或提升良導絡硬體設計的限制,原因就只有一個:「他們認為良導絡檢測法不準確?!」
雲端中醫開發團隊的成員全部都是科技咖,怎麼可能不在意這個問題呢?都恨不得把檢測硬體設計成為夢幻般的高科技。
然而,在持續觀察非常多年之後卻發現:這套良導絡硬體設計原理不需要修改,也不能修改,原來過去大家都搞錯方向了!原因有2個:
1. 良導絡硬體設計並沒有問題
過去幾十年來有不少專業人士,很努力地想要修改良導絡的硬體,因為他們認為這套方法不穩定。然而,只要去理解原始良導絡的設計原理就會知道,良導絡硬體設計本身並沒有什麼大問題。
從上圖可以看到,這個硬體設計原理非常簡單,依據的就是「歐姆定律」V(電壓) =I(電流) *R(電阻) 。良導絡硬體,使用12V(伏特)直流電,保持一定的硬體電阻(60K歐姆),使其電流量為200μA(微安),會產生每個人幾乎都感受不到的電流。
在雲端中醫的原始硬體設計是要插電的,提供的就是12V的電壓,後來為了方便全球各地,直接使用筆記型電腦USB埠所提供的5V電壓,所以設計了一個升壓功能,將5V轉成12V,與原始良導絡理論電壓是一樣的。
像這樣基於原始電學理論設計出來的硬體設計,簡單到連中學生都可以輕易設計出來,怎麼可能存在不穩定的問題呢?台灣有一位推動中醫科學化的大學教授,在他的課程中,就是教導大家自行設計良導絡硬體,課堂中的每一位學生都可以輕易設計出來。
因此,所謂的「不穩定」問題,並不存在於傳統良導絡硬體設計本身。在2021年時雲端中醫曾經詳細整理總結一篇文章,可以進階閱讀參考:
在2022年8月時有一位會員詢問:金屬握把與檢測鋁棒接觸,並沒有放濕棉花,會造成電路板中的元件會燒毀或異常嗎?從硬體設計原理看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唯一會造成電路板異常直接損壞的原因,就是電腦USB埠的電壓不穩定,或是USB連接線損壞造成電流不穩定。這在過去10年間大約發生過大約5次。解決的方法就是不要用太老舊電腦,或是劣質的 USB傳輸線。
2. 基於大數據的角度不能修改
全世界各地的基於良導絡檢測理論所變化、修改出來的硬體開發者,都是可以依照自己的所好與獨家技術,開發出自己認為最優良的檢測硬體,唯獨只有雲端中醫已經不能修改硬體設計。
原因很簡單,因為過去幾年來所有雲端中醫提供的文章,都是基於原始良導絡硬體設計原理所取得的數據。如果更換硬體設計,那也就代表這些累積多年,全世界各地大量經絡數據資料完全沒有任何意義。
之所以會發現這件事,原因在於有許多會員手中都有擁有各式各樣的「經絡檢測儀」,其中有一套運用「電磁波」檢測的方法,在夏天幾乎看不到所謂的「鐵三角」經絡型態,體能數值也不可能高達120以上,讓他們感到很納悶?
只要更換檢測硬體與方法,取得的數據就不一樣!雲端中醫所提供的文章,可以適用於全世界基於傳統良導絡理論的檢測硬體。
必須注意的是:任何只要修改檢測棒頭、檢測技術、硬體電阻值、經絡輸出數值...等等的新型檢測系統,都不需要閱讀雲端中醫的文章,因為牛頭不對馬嘴,沒有任何意義可言。
幾乎所有良導絡的研究者都專注在所謂的「絕對數值」上,試圖開發一套檢測很精確且穩定的硬體系統,這很容易進入一個死胡同,不容易有重大的突破。
而雲端中醫卻全部將心力放在「資料處理」上,試圖從「經絡型態」來解決問題,而這是全球獨家的解決方案,必須基於大量經絡數據才有可能完成,進入障礙極高無比!可參考這篇文章:
二、為什麼要放濕棉花?
許多會員都持續在問,為什麼要放「濕棉花」?原因有2個:
1. 基於清潔衛生考量
良導絡硬體設計在最原始是給「醫生」用的,不是社會大眾在家個人使用。一位醫生每天都要面對各式各樣的病患,有很多人身上是有細菌、病毒或皮膚病。因此,每一次檢測時都要更換觸碰到身體的棉花,是基於清潔衛生的角度來思考。
過去幾年來,有許多廠商設計導電棉花,甚至不需要放濕棉花的檢測棒,目的就是可以不需要沾水,甚至可以不需要換濕棉花,這其實都是多此一舉的。
基於衛生考量,不論設計哪一種導電棉花,每次都需要更換,請問是導電棉花昂貴,還是一般消毒棉花昂貴呢?多數人還是會考慮用一般的消毒棉花。
2. 加強皮膚導電
放濕棉花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要增強導電能力。由於有些人的皮膚非常乾燥,尤其是高緯度地區的人們更是明顯,因此傳統良導絡硬體設計,是要沾上「生理食鹽水」的濕棉花,可以增強導電力。
上面提到,有些廠商設計不需要放濕棉花的檢測棒,可以直接觸碰穴道檢測,而這依然無法解決被檢測者皮膚乾燥問題,因此反過來要在檢測穴道上塗上乳液以增強濕度,這更加深了檢測數據的不穩定性。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困擾一定比例的人,最常出現在一些「低體能數值」的人身上,他們不論是擦乳液,或是導電棉花沾滿水,體能數值都還是低的離譜,讓他們感到很困惑,甚至覺得硬體損壞了。
然而,每一個濕棉花也會產生一些的額外的電阻值,所以需要校正回去,因此每次檢測前系統都會主動要求大約3秒鐘的校正程序。
至於「生理食鹽水」由於長久使用下來,容易造成恆壓式檢測棒裡面的彈簧因為鹽水結晶損壞,所以請斟酌使用。關於校正棉花問題,可以進階參考這篇文章:
三、為什麼要恆壓式檢測棒?
在最原始的良導絡檢測棒,是沒有所謂的「恆壓式檢測棒」設計,所以在檢測的時候都要練習,每一個穴道都要保持大約60g的壓力。所謂的「專業」,就是檢測時必須有能力控制穴道上面的壓力大小。
別小看這個檢測的壓力,有些人練了幾十年,至今全世界還有一些中醫診所,使用最傳統的良導絡檢測系統,沒有連接電腦的軟體,依然使用傳統的良導絡紀錄紙。而這個檢測壓力問題,只要設計一個內置彈簧的檢測棒,只要壓到底就不需要受訓練了。
透過這個恆壓檢測棒,除非很強硬、很暴力地壓在穴道上(與對方有仇?),不然在多數的時候都會保持一定的壓力,因此可以確保檢測數值的穩定性。
四、關於檢測時左右換手的問題
只要每隔一陣子,就會有會員詢問在檢測時,檢測鋁棒要不要換手問題,因為他們認為檢測鋁棒放在左手,檢測棒檢測左手穴道的能量,會與檢測右手有所差異。
其實很多問題的答案,只要自己實驗即可,或是從雲端中醫公布的大數據資料也可以找出答案。雲端中醫多數的檢測數據都是沒有換手,從頭到鋁棒都是握在左手,如果左手距離檢測棒比較近,應該是左手的數值都偏高才對。
從雲端中醫所公布的基於大量經絡數據資料顯示,其中「左右差異」數值顯示,真正影響到左右能量的是天氣與節氣,天氣愈冷時,左右差異愈大。並沒有出現左手能量比較強的現象。
以差異最大的肺經、大腸經為例,幾乎一年四季都是右邊比左邊還要強,這是不論如何換手都不會改變的數據,可以參考一下這篇文章:
五、關於取穴時要不要先用取穴筆?
有一定比例的會員很在乎精確取穴的問題,由於近代人發現,所謂的穴道就是電阻較低的位置,所以他們經常建議系統可以先自動找出電阻較低的穴道,這樣就可以取道真正「精準的穴道」。
這個問題就在於,人體電阻較低的皮膚位置很多,而且這些位置通常是浮動的,每天持續在變化的。人體的穴道如果運用取穴筆來偵測,估計會高達2000-3000個穴道以上。
事實上,如果你仔細研究原始良導絡理論的檢測點,在乎的並不是所謂的精準穴道,而是將人體手腳區分一些「象限」,結合傳統經絡的原穴、經穴概念所規劃出來的位置,並不是要精確的穴道,也只是命名H1,H2,L1,L2...等等名稱。
若從「經絡型態」的角度來看,所在乎的不是精確的穴道,而是皮膚定位,只要放在不要明顯差異太大的地方,從「經絡型態」的角度來判讀,都會都是相當準確的。
以2022年整個夏天為例,全世界各地只要是天氣炎熱的地方,50%-60%都呈現所謂的「鐵三角」經絡型態,這些人多數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也是檢測出相當穩定的經絡型態,只要腳上的太白穴、束骨穴,不要位置偏移的太離譜,都可以測出一樣的鐵三角經絡型態。
為什麼不提供手機藍芽版?
雲端中醫支援團隊在累積多年協助會員經驗之後,觀察到一個始料未及的現象,原來不少中醫人士,都屬於只會買電腦,不會操作電腦的族群。
雲端中醫的支援團隊,經常必須耗費數十分鐘,甚至數小時,單純就只是協助對方處理「安裝軟體」相關問題。
你或許會想:「怎麼可能?」現在網路上有很多遠端協助工具,例如: Anydesk, Teamviewer,只要直接進入他們的電腦幫他們操作即可。是的!問題在於,他們不知道如何安裝這類軟體?
手機與平板電腦的出現,讓這類族群更加逃避電腦了,因此經常會有一些人會詢問,有沒有手機、平板版本?因為他們只會操作手機。
雲端中醫沒有開發手機(平板)版本,是因為經絡檢測必須要運用USB連線,數值才會穩定。而手機版本身是藍芽傳輸,必須處理更複雜的「雜訊問題」,更重要的是手機版本一定要大幅漲價,多數人是不會接受的。
雲端中醫的一些開發成員,遠在幾十年前就已經從市面上購買數套經絡檢測儀,售價是介於新台幣12-30萬元,而後陸續有廠商降價至3-5萬。大家可以直接比較雲端中醫的價格,很多人都在想,價格為什麼可以這麼低?
原因其實只有一個:雲端中醫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協助每個人在家養生,而不是每次都要到醫院付費才能進行經絡檢測。中醫就是用來養生的,而這套工具很適合用來觀察自己與家人的養生成效。
許多人都不知道,開發手機版本比起網頁版的成本要高非常多!此刻,如果開發手機版,成本將大增數十倍,銷售價格勢必要大漲5-10倍,這完全違反我們的初衷,因此短期內不會規劃手機版本。
如果想將目前的版本𨍭換成手機版本,這需要為數不少的開發金額,期待有緣的善心人士贊助幫忙,感謝!
總結本文內容:現階段雲端中醫致力在開發「個人版」系統,不論未來是否提供手機版本,檢測硬體依然必須沿用最原始的良導絡硬體設計,否則完全無法連接過去的數據資料庫。找出屬於自己的「經絡型態」與「經絡體質」才是運用經絡檢測協助個人養生的核心關鍵議題。
雲端中醫編輯組
雲端中醫開發團隊由一群熱愛研究中醫的軟體工程師所組成,專長: Python,T-SQL,NOSQL,Node.JS,TensorFlow,Pytorch,各種Javascript框架,各種雲端架構AWS,Google,Azure,立志推廣中醫及五術科學化,以延續傳統中國人博大高深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