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腦中風爆發全紀錄,從經絡角度可預防及處置!

- 最後更新:2025-11-06首次發表:

過去幾年來,雲端中醫對腦中風的經絡現象有非常明確的觀察,也陸續收到會員提供的實際案例驗證。

2025 年 11 月期間,一位會員的母親發生腦中風,紀錄她發病前的經絡型態,以及事發後的處置過程,這個案例特別具有參考價值。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得很清楚,腦中風其實是可以提前預防的。而健康不是靠運氣,而是靠平時的調養累積而來。只要願意投入,每個人都能掌握自己的健康主動權。

冬季初期容易爆發腦中風

不論現代醫學、傳統中醫,還是從經絡數據的角度來看,每年都有兩個中風高峰期,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從秋入冬的這段時間。

現代醫學認為,天氣轉冷時,血管和血壓容易出現劇烈波動。血管遇冷收縮,血壓突然升高,可能衝破血管壁上原本已存在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導致斑塊破裂並形成血栓,引發腦梗塞。

此外,高血壓本身也可能使脆弱的腦內微血管破裂,造成腦出血。

冬季血液的性質也會跟著改變,變得更黏稠。這時人們出汗少、喝水意願降低,容易有輕度脫水,讓血球容積比上升,使血液更濃、更黏。

同時研究也發現,在寒冷環境下,凝血因子如纖維蛋白原活性提升,血小板聚集性增加,使血液進入「高凝狀態」,更容易形成血栓。

天氣溫度下降之後很容易出現腦中風
天氣溫度下降之後很容易出現腦中風

從中醫觀點來看,冬季對應腎,且屬寒邪。冬季是萬物閉藏之時,人體腎臟也主藏精,精生髓,髓充於腦,因此有「腦為髓之海」的說法。

腎氣盛衰與腦的功能息息相關。寒邪屬陰、易傷陽氣,並具有收引、凝滯的特性,這和現代醫學所說的「血管收縮」概念相通。

寒邪使經絡氣血收縮緊閉,脈絡不通,氣血不易上達於腦,致使清竅失養。同時寒主凝,血液運行因此遲緩停滯,就像油脂遇冷凝固一般,形成「血瘀」,阻滯腦絡,引發中風。

從經絡數據的角度也能看到,每年有兩個時段特別容易誘發嚴重腦中風,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冬季初期爆發腦中風案例

以上所說的並不是理論推演,而是隨時可能發生在身邊的真實情況。

2025 年11月初期間,有位會員分享,自從天氣轉冷之後,感到有較高頻率會聽到救護車的聲音,起初不以為意。

某天早上十點多時,他突然看到媽媽倒在陽台地上,他立刻扶住媽媽並按壓「極泉穴」,不久後媽媽稍微恢復意識。

他問媽媽:「你怎麼了?」但媽媽臉歪歪的,說了一串話卻語無倫次、完全聽不懂。他心中一沉,覺得事情不妙,懷疑是中風。

他試著請媽媽站起來,結果完全站不起來;讓她舉雙手,也無法抬起。馬上問AI描述中風急救重點:F.A.S.T. (臉歪、手臂無力、說話困難、時間)。

AI建議,一旦發現疑似症狀,立刻撥打急救電話(如119),並記下症狀發生的時間。此時他意識到情況非常嚴重,立刻打電話叫救護車,十分鐘後救護車就到了。

送到附近的大醫院後,醫生立即進行檢查,確認是腦中風,並馬上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

治療缺血性腦中風患者,必須快速溶解血栓
治療缺血性腦中風患者,必須快速溶解血栓

由於狀況嚴重,醫生態度並不樂觀,甚至提醒他,就算使用血栓溶解劑,效果也不一定顯著,媽媽可能會留半身癱瘓的後遺症,他聽了心裡非常難受。

兩小時後,他進入加護病房探視,竟看到媽媽的手已經能舉起來,說話也恢復得非常清楚,令他十分震驚。

醫生告訴他,施打血栓溶解劑後能迅速恢復正常的患者只有約一成,他媽媽相當幸運

媽媽之所以能夠有這樣的結果,關鍵就在於在中風後3小時內及時處置。一旦超過時間,血栓溶解劑的效果會大幅下降,甚至可能增加副作用風險

面對秋冬中風預防及處置方案

經過這次順利的緊急處置,他感到非常高興,迫不及待地跟我們分享,也希望多數人能掌握正確的應對方式。

因為他到醫院時發現,腦中風的患者真的很多,急診室外牆上特別張貼腦中風的衛教資訊,可見這疾病相當普遍。

他整理了這次的三個重要心得:

1. 把握黃金時間

雖然他平時非常相信中醫,但遇到這種急症時,為了活命只能先放下經絡、穴道或中藥這些思想。

現代醫學使用的「靜脈血栓溶解劑」,其概念與中醫的活血化瘀一致,但效果快上千倍。

面對腦中風這種「器質性病變」,重點在於預防,一旦腦中風發作就應該在最短的時間內就醫,不能依賴任何另類療法,這時候只有一個目標:救命

2.腦中風有足夠時間預防

雲端中醫過去幾年來,已經把中風前的經絡現象與形成原因分析得很完整。

這位會員也證實,養生確實能夠延緩腦中風的發生,因為十幾年前醫生就已經提醒他媽媽要預防中風,長期也有服用降血壓藥物。

因此,他曾經常督促媽媽做背部經絡拍打、背部電療貼片、遠紅外線療法、雙腳泡熱水、堅持運動...等方法,效果一直很不錯。

他也常幫媽媽進行經絡檢測,結果幾乎每次膀胱經都虛證,是典型的「鐵三角」或「綜合經絡型態」,他分享兩張經絡圖如下。

簡單說,預防腦中風發作就是要每天疏通膀胱經,只要膀胱經保持經常暢通,就可以延緩腦中風發作的時間點。體內陽虛的人會在冬季爆發,火熱的人會在夏季爆發。

母親腦中風前,最常見的經絡型態
母親腦中風前,最常見的經絡型態

然而,隨著時間久了就開始慢慢鬆懈,同時經常參加聚餐大魚大肉,也不覺得會有什麼事情會發生。然而,危機總是在不預期中爆發!

從經絡圖上可以清楚看到,媽媽是偏向於陽虛的(綜合經絡型態),所以在進入冬季之後發作的機率較高。

其實,身為兒子的他也很自責,因為媽媽的肩膀越來越硬、背部緊繃、脖子僵、血壓升高,這些跡象其實都在提醒:中風風險在累積。

換句話說,每個人都有充足時間可以預防,只是願不願意去做而已。

3.關鍵在於後續復健

腦中風屬於器質性病變,具有復發風險。血栓並不是今天清了、明天就不會再出現。中風後的觀察中,他發現只要媽媽腦部血液循環不通順,說話就會開始不清楚。

醫生也強調,後續復健非常關鍵,做得好可以恢復正常,不做則會越來越差。正常復健的人,通常可以回到幾乎完全健康的人一樣。

而復健的本質,其實就是養生。從經絡角度來看,中風前的警訊早就存在,發作後仍要持續堅持經絡養生。腦中風的病發模式已經很清楚,差別只在於大家重不重視,相不相信。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