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憂鬱症有明顯年輕化趨勢,且患病率持續上升,成為重要的社會健康問題,這或許與現代年輕人的生活習慣有關。
最新研究發現,若在凌晨1點之後才入睡,罹患憂鬱症與焦慮症的風險仍會顯著上升。運用中醫理論結合經絡數據,也可以驗證原因,提供現代人養生參考。
晚上1pm之後入睡,容易憂慮焦慮
2024年,一項針對73888名中老年人所進行的研究發現,熬夜可能會提高心理健康問題的風險,特別是憂鬱症與焦慮症的發生率。
研究發現,即使是長期習慣晚睡的「夜貓子」,也無法完全避免晚睡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研究顯示,不論個人作息習慣如何,只要入睡時間晚於凌晨1點,會出現較差的心理健康狀況。
相對地,若夜貓子刻意提早入睡,反而有助於降低憂鬱症風險,甚至能改善整體心理狀態。

人體的生理時鐘會影響睡眠品質、荷爾蒙分泌與大腦功能。熬夜可能會干擾這些機制,進而影響情緒調節與壓力應對能力,增加罹患憂鬱與焦慮的可能性。
現代社會中,許多年輕人習慣在凌晨1點之後才入睡,彷彿早一點睡覺就「跟不上潮流」一般?
但如果這項研究結果屬實,那麼這樣的生活型態,恐怕會讓這些年輕人在步入中老年之後,面臨更高的憂鬱與焦慮風險。
因此,我們有必要從不同角度來看待這個議題,特別是從中醫的「時間醫學」出發,或許能提供更多預防與調理的可能方向。
中醫子午流注時間醫學
古代的中醫學,提出了一個叫做「子午流注」的概念,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小宇宙,與自然界的大宇宙息息相關,遵循著晝夜更替、陰陽消長的規律。
子午流注提出,一天24小時中,氣血能量(經氣)會按照特定的時間順序,流注於不同的經絡和對應的臟腑。
每個時辰(2小時)有一個主要的經絡和臟腑「值班」(當令),此時該臟腑的功能最旺盛,同時也是最適合它休息、修復或進行相關功能活動的時間。依照一天的24個小時,劃分為12個時辰。
晚上23:00 - 01:00被稱為子時,是「膽經」運行時間。晚上01:00 - 03:00是「丑時」,是「肝經」運行的時間。
這個子午流注理論在過去一直有很多人不信,認為這個是「演繹」來的,就像是算命一樣,根本就不科學。

然而,2017 年有三位國際級的學者(Rosbash、Hall,Young)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獎,這三位學者的研究主題就是「生理時鐘」。
後來發現,幾乎地球上的每一個物種,體內都存在一個調控各項生理功能的時鐘,也就是所謂的「生理時鐘」。
這個生理時鐘能夠讓不同的生物在特定時間,預先啟動對應的生理機制,以最有效率的方式應對白天與黑夜、氣溫變化等劇烈的環境變動。
以人類為例,每天會在差不多的時間自動醒來,在特定時段感到疲倦想睡,某些時候會特別想喝咖啡或茶。即使熬夜,大多數人仍會在凌晨3-4am間感受到最強烈的睡意。
因此,人體中確實存在一套被稱為「經絡生理時鐘」的內在系統,這一點已被科學所證實。它始終依照某種規律持續運作,只是目前我們尚未完全理解這套規則的細節。
超過1am入睡的經絡現象
有沒有可能透過經絡檢測,可以直接觀察到凌晨一點後入睡對身體的影響,進而清楚地解釋這對大腦及情緒造成的損害?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觀察一個原本沒有睡眠障礙的人,長期觀察他從晚上11點前入睡,改變為凌晨一點後入睡後,其經絡型態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這樣就能了解背後的原因。
巧合的是,在2025年7月真的有一位會員分享了他的經歷。他在2023年以前一直保持著晚上11點前入睡的習慣,但後來因為工作時間調整,他開始習慣在凌晨1am之後才入睡。果然,他的身體經絡出現一些變化。
根據這位會員觀察到的變化,並結合其他會員長期回饋的現象,我們歸納出以下幾個重點:
脾經、膀胱經虛證:熬夜的「鐵三角」
這位會員發現,自從他穩定地在凌晨1am後入睡後,他的脾經從未正常過,與膀胱經一起出現了虛證。他確實很容易改到疲勞,經常有腦部虛脫且神經衰弱的感覺,因此自然容易感到憂鬱沮喪。
因此,他幾乎一年四季都可以驗證所謂的「鐵三角經絡型態」,這讓他對雲端中醫提出的內容深信不疑。

同時,系統中數百個容易感到憂鬱的經絡數據,最高機率也是呈現「鐵三角化熱」經絡型態,完全印證他的實際觀察,也代表他的案例並不是特例。
中醫提到「脾主升清」的概念,這句話聽起來很抽象,但如果用現代的語言來解釋,脾經提供能量與營養供給,使清陽充養腦髓。
中醫所指的脾臟,會將水谷精微轉化為小分子營養物質(清陽),並通過血脈向上輸送到大腦。
「腦為髓海」,需要清陽的持續充養。如果脾虛導致升清無力,就會造成腦髓失養,進而引起頭暈、健忘、思維遲鈍等症狀。
最特別的是,從大量的現代人數據中發現,當脾經出現虛證時,會連帶影響膀胱經也出現虛證,並進一步影響由膀胱經主導的整個頭部。
在這種情況下,膀胱經虛證的人在隔天下午申時(下午3點至5點)最容易感到疲勞,這也可以說是一種腦部缺氧的狀態。
因此,從這兩條經絡的能量來看,習慣在凌晨1am後入睡的人,通往腦部的能量氣血會永遠不足,自然容易產生腦部相關的疾病,進而影響情緒狀態。
2. 肝經實證、膽經虛證
為什麼晚睡熬夜會讓人焦慮又憂鬱?傳統中醫認為,這對肝膽造成很大的傷害,進而影響情緒。
中醫認為,每天11pm-1am是膽經最活躍的時段,也就是「膽經當令」。這時候如果不睡覺,就會錯過或干擾膽經的正常運作,導致「膽氣虛怯」。
膽氣虛怯會發現自己變得優柔寡斷、缺乏決斷力,遇到事情總是猶豫不決、多疑不安、容易胡思亂想。這些負面情緒一旦累積,自然就會滋生和加重焦慮感。
緊接著膽經,凌晨1點到3點是肝經最活躍的時段,稱為「肝經當令」。如果你在這個時間還沒入睡,甚至繼續熬夜,就會嚴重干擾或剝奪肝經的正常修復。
肝經長期得不到休息,很容易導致「肝氣鬱結」且「肝鬱化火」。這時候會變得急躁易怒,一點小事都會情緒失控盛,形成憂鬱、焦慮的複雜身心狀態。
這種狀態持續一段時間之後,很容易出現肝血虛弱,從雲端中醫長期觀察那些睡眠不足的經絡現象,都發現他們的肝經反而有些會出現虛證。
肝血虛生熱,造成虛熱擾心,加重心慌、緊張、坐立不安的焦慮感。這些因素共同作用,最終會形成一種複雜的身心狀態,讓人陷入憂鬱和焦慮的泥沼。
幾年來,不斷有焦慮症,恐慌症的會員回報他們的經絡型態,幾乎清一色都是「鐵三角經絡化熱極致」,他們通常都有睡眠障礙,印證晚睡對精神疾病的影響。
關於熬夜對身體經絡的影響,雲端中醫提出專文,可參考這篇文章:
現代醫學發現「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PA軸), 長期熬夜會擾亂HPA軸,導致皮質醇(壓力激素)分泌節律異常(如夜間本該降低時卻升高),引發或加重焦慮和抑鬱。肝的疏洩功能失調與HPA軸紊亂有很強的相關性。
睡眠不足,剝奪直接影響血清素、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等與情緒密切相關的神經遞質的合成與平衡。肝氣鬱結、肝血不足的中醫狀態,常對應著這些神經遞質的紊亂。
長期熬夜可能導致慢性低度炎症,而炎症因子被證實與抑鬱、焦慮的發生發展有關。中醫的「鬱而化火」、「陰虛內熱」等狀態,與炎症反應有相通之處。
1am以後入睡,違背自然節律的生活方式,體內肝膽脾胃系統的功能持續受損,經絡氣血運行紊亂,陰陽失調,最終導致憂鬱、焦慮等情緒障礙的產生和加重,並伴隨一系列疾病。
綜合以上分析來看,如果一個人要恢復健康,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回歸11pm之前入睡,可以少吃很多藥,不僅改善憂鬱與焦慮,許多疾病也會自然消失。

雲端中醫編輯組
雲端中醫開發團隊由一群對中醫充滿熱情的軟體工程師組成,專長於 Python,SQL,NoSQL,Node.js,各種 AI 框架及雲端平台開發。目標是推動自學中醫及五術,讓更多人能以簡單易懂的現代化方式理解中醫,進而傳承中國古老而深遠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