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肝經組成的經絡型態,理解中醫的「肝臟」究竟是什麼?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2-03-18 首次發表:

中醫給人的感覺,永遠都是描述一些抽象的理論。隨著現代醫學愈來愈先進,就更多人不願意相信中醫,認為這是古代的迷信。導致愈來愈多人在生病的時候,沒有意願運用中醫的理論與方法來改善健康。

事實上,多數中醫的抽象理論,都可以運用現代科學的數據化、圖像化的方法來加以理解。由於中醫探討的是經絡氣血,是遠在現代醫學可以偵測出來的疾病之前的範疇,因此完全可藉以預防疾病。

本文從「肝經」與「肝經的經絡型態」的角度重新來理解傳統中醫的肝臟,完全是活生生地展現在每個人的生活之中。

1. 中醫的肝臟不是解剖學的肝臟

由於現代醫學從小到大的持續教育,只要提到肝臟,大家心中就會立即聯想到那個位於腹部,倒三角形的肝臟。事實上,中醫的肝臟完全不是西醫解剖學所看到的肝臟,這個基本觀念至今依然是很難被扭轉過來。

早在《黃帝內經》已經對也已經針對解剖學的肝臟提出理解,例如:「肝位脅下」、「邪在肝則兩脅中痛」。古人擁有遠遠超過現代醫學的能力,可以清楚看到解剖學外的經絡,建立了相當完整的肝系統理論

中醫的肝臟包含一系列的臟象功能,透過經絡來聯繫
中醫的肝臟包含一系列的臟象功能,透過經絡來聯繫

古人所認識的肝臟,功能大過於解剖學的肝臟。中醫的肝臟為「五臟」之一,包含一系列的「臟象功能」,透過「經絡」(肝經與膽經)聯繫來加以達成

《黃帝內經》又提到「足厥陰肝經」屬肝絡膽,「足少陽膽經」屬膽絡肝。所以肝臟與肝經與膽經密切相關,透過這兩個經絡來達到各種生理功能。

中醫的肝臟有哪些功能?是如何透過經絡的聯繫來達成,下面分別論述:

2. 肝為剛臟、主升舉陽氣,通於春氣

古人分類肝臟在五行中屬木,具有升舉陽氣、促進溫煦、上升、運動、宣散等功能的物質,通於春氣。《黃帝內經》說:「此為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

肝臟的本質是一種「剛臟」,「主升主動」,體陰而用陽,在志為怒。由於春季與肝臟相應,所以肝氣在春季最為旺盛,反應最強,而春季也容易出現肝的病變,所以中醫界認為「春季當養肝」。

以上抽象的理論,完全可以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得以驗證,這也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得以驗證,現代人肝經高機率實證,天氣愈熱愈明顯,甚至高達80%。可見肝經「剛強」的能量已經成為常態,尤其進入「春天」之後更明顯提升

從肝經實證的機率得知肝為剛臟,通於春氣
從肝經實證的機率得知肝為剛臟,通於春氣

《黃帝內經》以「將軍之官」形容肝臟勇猛頑強,性急好動的特點。所以很容易出現肝氣上逆、肝陽亢奮、化火生風...等等證候。

所謂肝體陰而用陽,這是因為肝臟是五臟,五臟的本質是屬於「陰」的。但是其功能卻是「陽」的。例如「肝氣化火生風」時,就會出現:眩暈、面紅、容易生氣、四肢麻木、都是屬於陽之範疇。

所以一個人在外表看起來要健康有活力,他/她的肝經一定是強旺的。也是因為「肝為剛臟,非柔潤不和」,所以養肝、護肝必須用調和的方法,方法的本身就是一種藝術。

由於肝經一年四季都是實證,所以在「良導絡」經絡判讀裡,不能主動將「實證」視為是一種異常現象,反而是「虛證」才真的是異常。

3. 肝主疏洩,藏魂主謀慮、喜條達而惡抑鬱

中醫學認為人的精神情志活動,除了由心主宰外,與肝也有密切聯繫。《黃帝內經》提到:「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

古人認為「肝藏魂,主謀慮」,這是指肝臟輔佐心神,參與調節思維、情緒等神經精神活動的作用。

古人認為「肝主疏洩」,是指肝具有疏通、舒暢、條達以保持全身氣機疏通暢達,通而不滯,散而不鬱的作用。

人體中的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營衛陰陽,都依賴「氣機升降出入」而相互聯繫,而肝的疏洩功能,就是平衡協調,扮演重要的疏通調節作用。

以上的抽象概念,完全可以用數據化圖表理解。經過雲端中醫不少會員超過10年以上的實際觀察,當一個人完全感到健康時,整張經絡圖上會是只有一根肝經實證(紅色)

肝系臟象的經絡型態演變,最後一片紊亂
肝系臟象的經絡型態演變,最後一片紊亂

接下來要先理解:中醫的肝臟並不是只有肝經,而是一組經絡現象(這個觀念很重要,強調3遍!)

而後,當一個人經常熬夜、疲勞累積之後,自然出現「鐵三角經絡型態」。之後體內的少陽經、陽明經會開始實證化熱,最後演變成一片紊亂狀態。這些經絡型態完全是可以被驗證的,每個人都可以親身觀察自己的身體。

整個鐵三角經絡型態的演變,就是以「肝經」為核心建構出來,肝經從頭到尾站在主導的角色肝經從頭到尾站在主導的角色,由此產生出一系列不可思議的疾病變化。可以清楚驗證,是「主疏洩」調暢氣機的根源。

由於肝臟具有調節精神情志的功效,中醫學的情志,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亦稱之為七情。古人認為「七情之病,必由肝起」。

如果因為外界因素,導致的情志失常,尤其是「暴怒」或「情緒過度壓抑」,就會使肝臟疏洩功能失常,引起肝的病變。所以《黃帝內經》說:「有所大怒,氣上而不下,積於脅下則傷肝。」

這些抽象的文字,也完全可以透過經絡檢測數據印證。透過雲端中醫會員長期的觀察,當一個人「暴怒」或「情緒壓抑」之後,很快就會出現所謂的「鐵三角」經絡型態,不相信的人都可以自己作實驗

暴怒或情緒壓抑之後,很快就會出現所謂的「鐵三角」經絡型態
暴怒或情緒壓抑之後,很快就會出現所謂的「鐵三角」經絡型態

這種情緒壓抑現象,不論各種年齡都會出現。某會員就曾經觀察自己的兒子,在5歲的時候,經常就出現所謂「鐵三角」經絡型態,他感到很納悶?因為這位小孩外表看起來都是快樂的,怎麼可能會出現這種大人才有的經絡型態呢?

後來他自己反省,因為他在那時候離婚了,他的兒子整天都想找媽媽,並不想與他住在一起。表面上看起來是快樂的小孩,其實內心是情緒壓抑的,所以已經反應在經絡之上。過了幾年之後他開始上學,慢慢忘記了這件事,就很少看到這種經絡型態。

反過來看,肝失疏洩能力時,也會引起精神情志活動異常。疏洩能力不足,會出現抑鬱寡歡、多愁善慮等,這就是「肝氣鬱結」,這也是現代中醫診所最高頻率診斷的證候。

當一個人喪失肝臟的失疏洩能力久了,就會「肝鬱化火」,出現一派氣火上逆之象,這就是「肝氣上逆」或「肝火上炎」。症狀是:頭脹、頭痛、面紅眼睛紅、肋痛、腹脹滿、煩躁易怒。也會出現脾胃症狀,例如:噯氣、嘔吐、腹痛、腹瀉等症。

關於「肝鬱化火」這種抽象的概念,從經絡圖上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完全逃不過法眼。當鐵三角經絡型態久了之後,很自然會出現少陽經、陽明經的同步實證,尤其是三焦經的能量會特別強,這時候體內會感到極度的火熱

鐵三角經絡型態久了之後,自然會出現少陽經、陽明經的實證火熱現象
鐵三角經絡型態久了之後,自然會出現少陽經、陽明經的實證火熱現象

像這種「肝鬱化火」的現象,已經有太多會員親身印證,有些人甚至一年四季都是呈現這種經絡型態,可以說整年都處於一種困境之中,就像監獄一樣,完全無法脫離束縛。

而事實上,這種束縛完全是自己造成的,用自己的「心」就可以釋放,但是理論歸理論,多數人做不到。這個「心」就牢牢地將自己綁住,呈現出這種經絡型態,逐步走向實質器官的病變

4. 肝臟促進脾胃消化吸收

脾胃是人體主要的消化器官。胃主受納,脾主運化。肝主疏洩是保持脾胃正常消化吸收的重要條件。肝對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的促進作用,是通過協調脾胃的氣機升降,和分泌、排泄膽汁而實現的。

傳統中醫認為,脾胃消化功能正常與否,主要取決於「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濁」之間是否協調平衡。肝主疏洩,能夠促進脾氣上升,水谷精微得以上歸心肺。又能協助胃氣下降,使水谷之濁氣依次下達小腸、大腸。

然而,古人也說:「肝氣一動,即乘脾土,作痛作脹,甚則作瀉,又或上犯胃土,氣逆作嘔,兩脅痛脹」。如果肝氣無法正常運作,就會出現脾胃障礙。原因在於就五行而言,肝屬木,脾胃屬土,木是剋土的,所以脾胃常常被肝氣傷害

以上的抽象理論,完全可以從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上印證。當肝經實證時,脾經通常是虛證,胃經是實證。肝氣犯脾胃造成脾氣不升,胃氣不降。因此這種鐵三角經絡型態,通常脾胃與消化系統是不好的

肝氣犯脾胃造成脾氣不升,胃氣不降
肝氣犯脾胃造成脾氣不升,胃氣不降

現代人普遍脾胃系統不佳,經常腹脹、腹痛、腹瀉、便秘、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胃食道逆流盛行率更是20-30%,這個機率剛好符合鐵三角經絡型態出現的機率,各位讀者覺得是不是巧合呢?

當肝經實證時,必然出現脾經虛證,如何調和這兩條經絡,是一輩子養生都必須關注的核心重點,脾胃健康之後,身體自然就會健康了!

5. 肝藏血主筋,開竅於目,在液為淚,開竅於目

《黃帝內經》提到:「其華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氣」、「在液為淚,開竅於目」。

首先要探討的就是肝藏血的概念。這個血,是真的紅色的血液嗎?恐怕不是!一個小小的肝臟,如何藏血呢?又能藏多少血呢?一條肝經主全身筋骨,與眼睛密切相關,這實在很難信服現代人。

要完美解答這問題,就要再次強調:中醫的肝臟就是「一組經絡型態」。「肝藏血」應該從「脾統血」、「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來理解。當鐵三角經絡型態出現之後,脾胃運行功能不佳,自然全身性的氣血障礙。

鐵三角經絡型態合理解釋肝藏血,主筋骨,開竅於目
鐵三角經絡型態合理解釋肝藏血,主筋骨,開竅於目

鐵三角經絡型態的演變,到後來一定會是膽經、胃經、膀胱經與腎經全部異常,這4條經絡異常時,全身經絡阻塞不暢,因為這4條經絡遍佈全身,加上「脾主肌肉」,那一定是全身筋骨酸痛。

雖然《黃帝內經》提到肝經:「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連目系」。而最明顯開竅於目的經絡,其實是「膀胱經」,膀胱經「虛證」是鐵三角經絡型態的典型現象

任何人都可以在每天晚上實驗,只要強迫自己熬夜到深夜3點,這時候體內經絡開始出現鐵三角型態,眼睛會一直流淚或是眼睛乾澀、兩眼渙散張不開眼...等等,這就是「開竅於目」的明顯證據。

所以,鐵三角經絡型態出現時,肝血不足,不能濡養於目,就會出現則兩目昏花、乾澀,甚則夜盲。筋失肝血濡養,則會出現筋脈拘攣、肢體麻木、屈伸不利。所謂肝之華在爪,全身氣血不充足,四肢末梢的指甲就會開始變形。

反過來看,既然70%-80%的人是肝經實證,就有20-30%的人是肝經虛證,這種症狀就會更加明顯!這時候會出現各種「肝陰不足」的症狀。

6. 肝主生殖系統及老化

現代男性最在意的疾病就是「性功能不佳」,而這個議題其實與肝經密切相關。由於肝經通過陰部,所以男女生殖系統的疾病,總不離開肝經的範疇

《黃帝內經》提到:「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滅,目始不明」。

隨著年紀愈來愈長,肝經通常就是開始虛證,同時腎經也會同時虛證,這些男性通常都會出現生殖系統的疾病,例如:性功能障礙(遺精、早洩)、前列腺增生...等等。

女性就會出現各種子宮疾病,古人甚至說「女子以肝為先天」,所以中醫的婦科,幾乎都是在治療中醫的肝臟、脾臟與腎臟。

以上抽象概念,完全可以從大量經絡數據中印證,凡是年老者,高機率出現「上實下虛」經絡型態,全部腳的經絡都沒有能量,這時候你還是會看到肝經在那裡撐著,依然是能量相對最高的,如果連肝經能量都崩潰了,真是不太妙!

年老者,高機率呈現上實下虛經絡型態
年老者,高機率呈現上實下虛經絡型態

要印證這件事其實很容易,隨著年紀愈大,就會發現自己愈沒有熬夜本錢,以前年輕的時候,熬夜到3點沒事,到了50歲之後,熬夜到深夜一點,隔天就不行了!

所有古代的肝臟理論,其實都可以從肝經為主的「經絡型態」來加以理解,從「經絡辨證」才能真正理解「臟腑辨證」,這實在是很弔詭的事。

現代人以圖形化、數據化的方式,將經絡現象活生生地展現在你的生活之中,就看你有沒有實際去觀察,去改善。運用經絡檢測之後,個人化養生與預防疾病,已經成為一個簡單且精確的事,就看你願不願意去做而已。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