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個人版經絡疾病分析,中藥穴道建議使用教學(2025年版)

- 最後更新:2025-04-16首次發表:

雲端中醫於2025年4月再次升級自動分析功能。透過本文,您將了解最新的運用方法。

只要平時持續進行經絡檢測,並搭配這套系統使用,即可有效協助您在日常生活中學習《黃帝內經》的經絡理論,並配合中藥與經絡穴道的養生調理。這是一套非常值得參考與應用的「個人化中藥養生系統」。

自學中醫不再困難

過去幾年來,許多會員一直期盼能在進行經絡檢測後,立即理解經絡圖的意義,而無需再花費大量時間學習繁瑣的判讀課程。然而,要如何才能秒速達成這個目標呢?

此外,大家也期待系統能夠自動推薦適合的中藥與穴道,讓每個人都能自行處理健康問題,不再過度依賴醫生。

然而,這並非易事。經絡圖的變化型態極為複雜,要精確分析成千上萬種不同的經絡變化,並非短時間內可以掌握。

許多人看不懂經絡圖,不知道如何運用中藥及穴道
許多人看不懂經絡圖,不知道如何運用中藥及穴道

若從中藥數據的角度來看,光是針對「頭痛」這個症狀,相關的中藥方劑就超過三千種,學習難度可想而知。

至於穴道治療的領域更是龐大,若去統計古代經典醫書,每種疾病對應的穴道列表通常超過150個,該如何有效篩選更是一大挑戰。

如今,隨著2025年版本的到來,這一切終於有了解決方案。在最新版本的協助下,經絡檢測完成後,系統能自動分析經絡圖,並針對使用者勾選的不適症狀,即時提供中藥建議與穴道改善方案,讓每個人都能輕鬆掌握自己的健康。

經絡型態分析高度自動化

雲端中醫與傳統良導絡系統最大的差異,在於特別強調「經絡型態」的分析。

也就是說,當經絡檢測完成後,只需針對這張經絡圖的型態進行分析,即可達到判讀的目的。

雲端中醫將經絡型態進一步化繁為簡,將其歸納為最多4種型態,因此學習起來非常容易,幾乎不可能學不會。

由於這是基於統計數據所歸納出來的結果,所以95%以上的人都會屬於這種經絡型態,每個人都可以親身驗證。

再加上系統內建了自動化詳細分析與完整教學,即使是從未上過相關課程的新手,也能輕鬆掌握、快速上手。

2025年版,自動輔助經絡型態分析及教學
2025年版,自動輔助經絡型態分析及教學

從上圖可以清楚看到,只要點選「分析經絡型態」的按鈕,系統就會自動針對這張經絡圖的型態進行詳細分析。

只要點選「閱讀相關文章」按鈕,就可以閱讀更多與這個經絡型態有關聯的介紹內容。

點選按鈕,詳細學習更多經絡型態相關知識
點選按鈕,詳細學習更多經絡型態相關知識

此外,系統中設置了多個「學習基本觀念」的按鈕,方便使用者隨時點選,立即補充觀念並進行學習,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掌握經絡型態的判讀要領。

若您希望進一步了解自己身體的不適症狀與經絡圖之間的關聯,只需輸入相關症狀,即可取得更詳細的分析內容。

當然,若您的需求僅是了解經絡型態本身,則無需輸入症狀,只需直接點選「分析經絡型態」按鈕,即可取得此次經絡數據判讀教學

疾病與經絡關係

許多人在經絡檢測後,都希望進一步了解自身的不適感,與經絡圖上所呈現的異常經絡之間有何關聯。

傳統上,若要完成這樣的判讀,必須研讀古代經典《黃帝內經》的經絡理論,並透過人工比對異常經絡,再由人腦進行分析與理解。

然而,2025年最新版本的系統已大幅簡化此過程。使用者只需輸入自身的症狀,系統便能自動調閱相關的古典資料,並對應檢測結果進行深入分析,讓經絡理論更加貼近日常生活。

舉例來說,若某人感到口渴,系統不僅會分析其「整體經絡型態」與症狀的關聯,還會進一步說明「單一異常經絡」與「口乾口渴」之間的具體關聯,讓使用者能夠清楚理解自身狀況,並輕鬆掌握經絡理論。

2025年版本,自動分析疾病與異常經絡之間的關聯
2025年版本,自動分析疾病與異常經絡之間的關聯

若想更深入了解特定症狀與經絡之間的關係,只需點選分析文章上面的症狀連結,系統便會在畫面右側自動顯示更詳細的解釋內容。

因此,每一次經絡檢測的過程,實際上也相當於一次學習《黃帝內經》經絡理論的實作演練,隨著使用次數增加,個人對經絡判讀的理解與運用能力也將持續提升。

透過這些更詳細的解釋內容,每個人都可以清楚理解,每一種不舒服的症狀,都可能是多條經絡異常造成的結果,每一條異常經絡,也可能產生多種症狀,這可以更清楚了解經絡與身體的關係。

中草藥建議更加詳細

許多人在完成經絡檢測後,期望能直接獲得中藥建議。2025年版本的系統針對此需求進行了大幅優化,提供更加詳細且個人化的建議。

不過,在獲取中藥建議之前,使用者必須先輸入至少3個自身不適的症狀,才能進行有意義的分析。

輸入症狀的方法相當簡便。使用者只需在對話框中輸入任意一個字,系統便會自動列出相關症狀,點選即可新增,同時也可隨時按下[X]進行移除。

只要輸入一個字,就可以選擇相關症狀
只要輸入一個字,就可以選擇相關症狀

有些使用者曾提出疑問,表示自己身上沒有不舒服的症狀,也希望直接取得中藥建議。

針對此情況,系統設計上不予開放,原因在於:單靠一張經絡圖,理論上可以搭配開立的中藥組合可以高達數千種。

若無具體症狀作為參考依據,建議將無法具備臨床意義,因此系統將禁止在無症狀輸入的情況下直接取得養生建議。

當輸入了符合自身狀況的症狀後,點選「取得養生建議」的按鈕,延續上面疾病與經絡分析的內容,往下滑就會看到中藥複方建議。

如果不了解每一個中藥複方,只要點選該中藥方劑,就會有簡易的介紹,也可以點選「了解更多」按鈕以學習更多關於該中藥方劑知識。

2025年最新版本,自動建議中藥方劑
2025年最新版本,自動建議中藥方劑

許多人在看到系統提供主要中藥方劑建議,以及相關中藥建議清單後,仍然會感到困惑,認為中藥清單內容過多。

其實,這背後的原因非常單純,這才正是真實的中藥世界的樣貌。中藥自千年以來,本就存在著極其多樣的處方變化。

對於同一種疾病,不同的中藥組合都有可能產生療效,這是中醫藥理靈活且多元的重要特點。

研究資料處理人員從數據中發現,過去千年來中藥派別林立,面對同一種疾病,至少有10種以上的派別思路,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因此,最終仍需依據自身的身體狀況,進行慎重的衡量與選擇。學習並運用中藥的前提,是具備自我學習與研究中醫的基礎認知與態度。

雖然系統建議這麼多的中藥方劑,你會漸漸發現不論輸入什麼症狀,同樣體質的中藥建議都會類似,你的思考模式可以簡化如下:

  1. 如果症狀是臨時出現的,只要直接參考「排除傷寒」的中藥即可,通常服用不會超過3天。
  2. 如果症狀是長期出現的,那「調和臟腑」類的中藥會是一種選擇,通常要服用數個月。
  3. 如果看到天氣相對濕度很高的話,不論你有什麼症狀,都請先排除一下濕氣,通常服用不會超過3天。
  4. 如果你是那種身體很容易疼痛,不論怎麼經絡檢測,都是滿江紅的那種人。那你可以開始進行「活血化瘀」的各種經絡養生法,也可以配合相關的中藥,通常要服用數個月。
  5. 無論你身體有什麼症狀,每個月都要定期排宿便,因此瀉大便的中藥隔一陣子就可以運用一次,通常服用1-2次即可。

如果你想了解傳統中醫是如何改善這些症狀的?也可以點選「疾病常用方劑建議」按鈕,就會顯示相關的清單。

如果尚未有自行運用中藥的準備或信心,建議可以在這個環節先行跳過,並尋求更適合自身情況的健康養生方式。

在可見的未來,我們將持續深化中藥建議功能的開發,並朝向更智慧化、個人化的方向前進。

經絡穴道養生法更加詳盡

許多人對運用中藥仍感到有所顧慮,但透過經絡穴道按摩,則相對容易上手。

事實上,千年以來,各種疾病的取穴方法一直非常重要,不過傳統上主要是給針灸師運用,通常需要配合針灸技術來施治。

雲端中醫的個人化養生系統,是特別為一般社會大眾設計,假設使用者以指壓、按摩或電療等方式配合經絡調理,並未假設具備針灸操作的能力。因此,相關建議也將以這個使用情境為核心。

延續前述中藥建議的流程,系統會根據您所輸入的不適症狀,自動提供各種經絡療法的建議,包括經絡拍打、推拿按摩、刮痧療法、拔罐療法、艾灸療法、電療、瑜伽拉伸、氣功導引等。

同時,也涵蓋針灸與刺絡放血等較為專業的療法(請務必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

2025年最新版本,自動建議經絡療法

以上是針對整條異常經絡的調理。此外,系統還會根據您的不適症狀,推薦一些相關的重要穴位,供電療、指壓推拿按摩穴道使用,讓您能夠更有方向地進行自我保健。

2025年最新版本,自動建議穴道清單
2025年最新版本,自動建議穴道清單

2025年4月更新的版本,是一個持續進化中的系統。在可見的未來,整體功能將會變得更加精準、完善且智慧化,值得所有會員期待。

在使用過程中,若遇到任何問題,歡迎隨時透過網站底部的聯繫表單,資源團隊將會協助處理;您也可以將問題直接張貼於官方FB社團,與其他會員交流討論。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