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親養老書

《壽親養老書》是北宋醫家陳直所著的一部關於老年人養生保健的專門著作。這本書共分為四卷三冊,是中國古代醫學史上較早且系統地探討老年養生課題的重要典籍,反映了宋代對老年人群健康的重視以及當時成熟的中醫養生理論和實踐。

本書開篇(卷首「宋興化令陳君直著」)即確立了其核心思想和寫作宗旨。陳直認為,天地萬物稟賦陰陽五行之氣而生,藥物和食物皆具備相應的性味和寒熱補瀉之性,從作用於人體的角度看,食物與藥物並無本質區別(「與藥無殊」)。然而,他特別指出,老年人由於生理功能衰退,臟腑虛弱,往往不耐藥物的峻烈之性,且老人普遍厭惡服藥,更喜好通過飲食來調理。因此,陳直大力提倡「以食治疾,勝於用藥」的理念,並將其視為養護老人的根本大法。他明確提出:「凡老人,首患宜先以食治,食治未愈,然後命藥。」這段論述是全書的靈魂所在,強調了食療在老年保健和疾病治療中的優先地位和獨特優勢,認為飲食調理更溫和、更易為老人接受,且能提供身體所需的營養,是「資養之法」。陳直更進一步升華了這一觀點,提出「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善治藥者不如善治食」,意在強調預防勝於治療,而飲食調養在預防疾病方面的作用甚至超越了藥物治療。這種「食先藥後」、「重食輕藥」、強調「慎疾」的理念,構成了本書最鮮明、最突出的特色。為了踐行這一理念,陳直廣泛搜集和參考了當時流行的食療著作及醫方中的食治方法,如《食醫心鏡》、《食療本草》、《詮食要法》以及《太平聖惠方》等,匯編成本書,旨在為老年人提供具體可行的食養方案。

全書內容結構緊湊,圍繞老年養生主題展開,涵蓋了多個重要方面,體現了中醫養生的整體觀念:

卷一「飲食調治」是全書的基礎,也是貫徹作者「食治」理念的開端。此卷詳細闡述了老年人由於臟腑功能減退、消化能力下降,在飲食上應注意的事項。強調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富有營養為主,避免肥甘厚膩、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時,注重飲食的規律性和適量性,提出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的原則,以減輕消化系統負擔,保障氣血生化之源。

卷二「形證脈候」則從中醫診斷學的角度出發,提醒護理者或醫者應密切觀察老年人的整體狀態。包括形體、精神、氣色、脈象等,這些都是反映老年人身體狀況的重要指標。通過細緻入微的觀察,可以早期發現疾病的苗頭,以便及時介入,無論是通過食療還是必要的藥物治療,都能搶佔先機,避免病情惡化。這部分內容強調了「慎疾」的重要性,即在疾病早期或未發之時就加以調理防範。

卷三「醫藥扶持」並未完全摒棄藥物的作用。陳直認為,在食療效果不彰或病情較重時,仍然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謹慎使用藥物。但這一卷也可能包含一些針對老年人特點的用藥原則,例如注意藥物的性味、劑量,以及避免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等,體現了對老年人體質虛弱的考量,用藥力求平和,避免傷及正氣。

卷四「性氣嗜好」與卷五「宴處起居」將老年養生從生理層面擴展到心理和行為層面。卷四關注老年人的精神情緒和個人嗜好,認為保持心情舒暢、避免大喜大悲、戒除吸菸酗酒等不良習慣,對於老年人的健康至關重要。負面情緒和不良嗜好都會耗損精氣,加速衰老或加重疾病。卷五則著眼於老年人的日常作息和活動,強調休息的重要性,提倡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主張勞逸結合,以維持身體的精力和活力。這兩卷內容體現了中醫養生身心並重、形神兼養的整體觀。

卷六「貧富分限」是本書一個較為獨特的部分,顯示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關懷。它認識到不同經濟條件下的老年人在養生資源和方式上存在差異。這部分內容可能提供了根據個人經濟能力選擇適合的養生方法或食材的建議,使得養生理念更具普適性和可操作性,避免了「養生」成為少數富裕人群的專利。這體現了務實的態度,使本書更貼近廣大讀者。

卷七「戒忌保護」綜合性地提出了老年人需要注意的各種禁忌事項。這可能包括避免寒邪、濕邪等外邪的侵襲,注意飲食衛生以防病從口入,以及其他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謹慎防範的方面。這部分內容旨在通過規避風險因素來保護老年人脆弱的身體,是「慎疾」理念在生活細節中的具體落實。

卷八「四時養老總序」將老年養生與自然界四時變化相結合,這是中醫養生學的傳統觀點。不同季節氣候不同,對人體的影響也不同。此卷可能闡述了老年人如何在春、夏、秋、冬四季根據「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等原則調整生活起居、飲食和情志,以順應四時之氣,達到更好的養生效果。

卷九「食治養老諸疾方」與卷十「簡妙老人備急方」是本書實用性的集中體現。卷九收錄了大量具體的食療方劑,用於治療老年人的常見疾病或改善特定症狀。從提供的部分內容可見,這些方劑取材廣泛,包括牛乳、豬肚、枸杞、羊頭、羊肝、雞肝、魚腦、鹿腎等動植物來源,針對益氣補虛、眼目疾病、耳聾等老年常見病症提供了詳細的製作方法和服用禁忌。這些具體的食療案例是作者「食治」理念的實踐成果。卷十則提供了簡便易行的急救方法,旨在應對老年人可能突發的急重病症。這部分內容考慮到老年人體弱應急能力差的特點,提供了快速反應和初步處理的指導,雖然可能不如現代急救全面,但在古代醫學條件下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總體而言,《壽親養老書》是中國古代一部極具價值的老年養生專著。其核心思想是將食療置於優先地位,認為其對於體弱多病、厭惡藥物的老年人尤其適用。全書內容全面系統,從飲食、起居、精神、環境、疾病診斷治療到具體方劑,幾乎涵蓋了老年人健康的方方面面,甚至考慮到經濟因素,體現了全面、務實、以人為本的養生理念。它不僅是宋代老年醫學成就的見證,也為後世老年醫學和養生學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基礎,直至今日,其倡導的清淡飲食、規律作息、情志調攝、重視食療等原則,仍對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鑑意義。


宋興化令陳君直著

食治養老益氣方

食治老人眼目方

食治老人耳聾方

食治老人五勞七傷諸方

食治老人虛損羸瘦諸方

食治老人脾胃氣弱方

食治老人瀉痢諸方

食治老人煩渴熱諸方

食治老人水氣諸方

食治老人喘嗽諸方

食治老人腳氣諸方

食治老人諸淋方

食治老人噎塞諸方

食治老人冷氣諸方

食治老人諸痔方

食治老人諸風方 (1)

食治老人諸風方 (2)

簡妙老人備急方 (1)

簡妙老人備急方 (2)

續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