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熱瘡」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熱瘡是中醫古代疾病,是一種皮膚病。其主要症狀為皮膚上出現紅腫、疼痛、化膿的瘡癤。熱瘡的病因多為外感風熱之邪,或內蘊濕熱,或飲食不節,或情志不遂等因素所致。
熱瘡的臨床表現主要有:
- 皮膚上出現紅腫、疼痛、化膿的瘡癤。
- 瘡癤的數量不定,可單發或多發。
- 瘡癤的大小不一,可大可小。
- 瘡癤的深淺不一,可淺可深。
- 瘡癤的性質不一,可乾燥或濕潤。
- 瘡癤的顏色不一,可紅色或紫色。
熱瘡的治療方法主要有:
- 清熱解毒。
- 疏風散熱。
- 活血化瘀。
- 消腫止痛。
熱瘡的預防方法主要有:
- 保持皮膚清潔衛生。
- 避免接觸不潔物品。
- 注意飲食衛生。
- 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 保持心情舒暢。
熱瘡是中醫古代疾病,但其發病率仍然較高。因此,我們要了解熱瘡的相關知識,做好預防工作,以免患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苦參湯
補肝湯
- 1.《千金翼方》:「上一味,淘高著水煮二十沸,出,著水盆中淘之,令水清,接取以別釜煮之,水盡即添益,時嘗看,味美漉出曝乾,搗篩,酒飲等任意和服三方寸匕,日惟服七合,飽食任性酒服。服無限時,慎生冷。百日身熱瘡出,不久自瘥。」
涼膈散
- 1.《立齋外科發揮》:「_涼膈散_,治積熱瘡瘍焮痛,發熱煩渴,大便秘,及咽腫痛,或生瘡毒。」
黃連解毒湯
- 1.《立齋外科發揮》:「_黃連解毒湯_,治積熱瘡瘍,焮腫作痛,煩躁飲冷,脈洪數,或口舌生瘡,或疫毒發狂。」
- 2.《古今醫統大全》:「_黃連解毒湯_,治積熱瘡瘍,焮腫作痛,煩躁飲冷,脈洪數,或口舌生瘡,或疫毒發狂。」
防風通聖散
- 1.《証治準繩‧瘍醫》:「防風通聖散,治風熱瘡疥,久不愈。(方見腫瘍。)」
苦酒湯
- 1.《經方例釋》:「〔案〕此桔梗去甘草合枳芍散方也,為腸癰成膿者之專方。《要略》於枳芍散方下云:並主癰膿。謂產後瘀血滯氣,變生腸癰也,法與此合。用雞子黃者,所以治熱瘡,與苦酒湯同意。」
五味異功散
- 1.《誠求集》:「(案3)素喜食高粱甘味,多生瘡疥,當與清胃,以治濕熱,並禁厚味,不從。外用敷藥,更肛門作癢,發熱瘡益甚,體削少食,用蘆薈丸、五味異功散,加升麻尋愈。」
梔子湯
- 1.《千金翼方》:「治濕熱瘡惡瘡洗湯方:」
如意金黃散
- 1.《外科心法要訣》:「_如意金黃散_,此散治癰疽發背,諸般疔腫,跌撲損傷,濕痰流毒,大頭時腫,漆瘡火丹,風熱天泡,肌膚赤腫,乾溼腳氣,婦女乳癰,小兒丹毒,凡一切諸般頑惡熱瘡,無不應效,誠瘡科之要藥也。」
- 2.《外科備要》:「_如意金黃散_,治癰疽發背,疔毒諸瘡,大頭瘟腫,跌僕損傷,濕痰流毒,火丹漆瘡,風熱天疱,乾溼腳氣,婦女乳癰,小兒丹毒,一切肌膚腫赤頑惡熱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