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驅毒保脫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和補血益氣的功效。
當歸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夠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毒素排出,減輕毒素對人體的傷害。同時,當歸又能補血益氣,增強人體抵抗力,幫助機體更快恢復。
此外,當歸味甘性溫,與方中其他藥物搭配,可協調藥性,增強藥效,使整體治療效果更佳。
驅毒保脫湯中加入桂枝,主要原因有二:
- 解肌發汗,散寒解表:桂枝性溫,味辛,入膀胱經,具有解肌發汗、散寒解表的作用。驅毒保脫湯常用於治療溫病初期,患者往往出現發熱惡寒、無汗等症狀,桂枝可以溫陽散寒,促進汗出,解表散邪,達到扶正祛邪之效。
- 調和營衛,促進氣血運行:桂枝具有調和營衛的作用,可以改善氣血循環,促進血液流通。溫病初期,患者體內氣血運行不暢,導致毒邪鬱結,桂枝可以溫通血脈,化解瘀滯,加速毒素排出,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驅毒保脫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減緩毒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毒性之效。驅毒保脫湯多為峻猛之藥,甘草可緩解藥性,避免過於傷正,保護患者元氣。
2. 增強療效,促進解毒: 甘草能解百毒,與其他藥物配合,可增強藥效,促進毒素排出。如與黃芪、人參等藥物合用,可增強扶正祛邪功效,更有效地驅毒保脫。
驅毒保脫湯中使用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中散寒,回陽救逆: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肺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化痰止嘔之效。對於寒邪內侵、陽氣虛衰、氣血運行不暢所導致的吐瀉、腹痛、肢冷、脈微等症狀,乾薑可溫暖脾胃,振奮陽氣,促進氣血運行,達到驅散寒邪、恢復正常功能的效果。
- 配合藥性,增強效力:驅毒保脫湯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內侵、陽氣虛衰所致的吐瀉、腹痛等症狀。乾薑與其他藥材如附子、肉桂等配合,能夠共同溫暖脾胃,振奮陽氣,達到驅毒保脫、回陽救逆的功效。同時,乾薑還能促進藥物的吸收和代謝,提高藥效。
驅毒保脫湯中加入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發汗解表,驅散外邪: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之功,可驅散外邪,解除風邪對人體的侵襲。驅毒保脫湯多用於外感熱毒症,麻黃的發汗作用有助於將體內熱毒排出,減輕病情。
二、宣肺通竅,利氣行水:麻黃亦能宣肺通竅,利氣行水,對於外感導致的肺氣閉塞、呼吸困難等症狀,麻黃的宣肺作用可改善呼吸道通暢,利於病邪的排出。
驅毒保脫湯中包含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驅毒保脫湯主治熱毒熾盛、血脈瘀阻所致的癰疽瘡瘍、跌打損傷等,乳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療效。
- 疏通經絡,排毒解毒: 乳香具有疏通經絡的作用,能促進體內毒素的排出。驅毒保脫湯旨在驅除體內毒素,乳香的疏通經絡作用,有助於藥物有效地到達病竈部位,發揮解毒作用,促進患者的康復。
驅毒保脫湯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解毒消腫: 沒藥性溫,味苦,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解毒生肌的功效。對於外感熱毒、瘡瘍腫毒等症狀,沒藥可有效解毒消腫,促進傷口癒合。
- 活血止痛: 驅毒保脫湯常用於治療外傷感染、骨折等症,沒藥的活血化瘀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減輕疼痛。同時,沒藥也能促進組織修復,加速傷口癒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驅毒保脫湯」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 當歸:一兩
- 煅羊脛骨:三錢
- 桂心:一錢
- 生甘草:一錢
- 黑炮薑:五分
- 麻黃:五分
- 明乳香:五分
- 淨沒藥:五分
古文內容分析及治療原理
根據《增訂通俗傷寒論》和《重訂通俗傷寒論》的內容,脫疽是由於「沉寒痼冷,陰毒搏於趾節」所致。初期患處色白,隨後變黑,最終潰爛,甚至導致足趾脫落,並蔓延至足背和腳跟,呈現白腐黑爛的狀態,疼痛難以忍受。
脫疽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脫疽的發生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
- 沉寒痼冷: 長期受寒,寒邪深入體內,凝滯於肢體末端,阻礙氣血運行。
- 陰毒搏於趾節: 寒邪久鬱化熱,與體內濕邪相結合,形成陰毒,停滯於趾節,導致局部血脈瘀阻,組織壞死。
- 病在筋骨: 病情發展會影響筋骨,「屈不能伸者病在筋,伸不能屈者病在骨」,反映了病邪侵襲的深度。
驅毒保脫湯治療原理
驅毒保脫湯的治療原理主要在於「活血和陽以散其陰毒」。各味藥物協同作用,達到以下功效:
溫陽散寒:
- 桂心、黑炮薑、麻黃: 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能夠驅散體內的沉寒痼冷,溫通經脈,促進氣血運行。特別是麻黃,雖用量小,卻能起到開腠理、透毛竅的作用,有助於引導藥力達到病灶。
活血化瘀:
- 當歸、明乳香、淨沒藥: 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當歸補血活血,乳香和沒藥行氣活血,三藥合用,能夠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緩解疼痛。
強筋壯骨:
- 煅羊脛骨: 具有補腎壯骨的作用。古代認為「以形補形」,羊脛骨可以補充人體骨骼的營養,有助於修復受損的筋骨。
調和藥性:
- 生甘草: 具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的作用。甘草在本方中可以協調各味藥物的藥性,減輕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並增強止痛效果。
綜合分析
驅毒保脫湯是一個溫陽散寒、活血化瘀、強筋壯骨的方劑。它針對脫疽的病因病機,通過溫陽散寒來驅除寒邪,活血化瘀來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強筋壯骨來修復受損組織,從而達到治療脫疽的目的。
此外,古文也提及該病應該內外兼治,此處的外治法以活蟾蜍皮縛於患處拔毒,該方劑的組成成分皆是內服的藥材,並未有外敷的藥材。
傳統服藥法
當歸1兩,煅羊脛骨3錢,桂心1錢,生甘草1錢,黑炮薑5分,麻黃5分,明乳香5分,淨沒藥5分。
活血和陽,以散其陰毒。
外用活蟾蜍皮敷足趾;內服此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驅毒保脫湯具有溫熱的性質,因此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患者有發熱、口渴、尿黃等症狀,則不宜服用此方。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驅毒保脫湯,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卷八。 組成:當歸1兩,煅羊脛骨3錢,桂心1錢,生甘草1錢,黑炮薑5分,麻黃5分,明乳香5分,淨沒藥5分。 主治:活血和陽,以散其陰毒。主治:脫疽,由沉寒痼冷,陰毒搏於趾節而成。屈不能伸者,病在筋,伸不能屈者,病在骨,或生於趾頭,或生於趾縫,初雖色白,繼則色黑,久則潰爛,節節脫落,延至足背腳跟,白腐黑爛,痛不可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