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潤燥瀉肺湯中加入玉竹,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燥: 玉竹性甘寒,入肺、胃經,具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燥邪犯肺,會導致肺津虧損,出現咳嗽、氣喘、口乾咽燥等症狀。玉竹可以滋養肺陰,潤燥止咳,緩解燥邪對肺部的傷害。
- 清熱解毒: 玉竹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輔助清熱瀉肺,進一步改善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
潤燥瀉肺湯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肺止咳: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肺熱、潤肺燥、止咳化痰的功效。適用於肺燥咳嗽,咽喉幹癢,痰少黏稠等症狀。
- 利水消腫:桑白皮還具有利水消腫之效,可協助排除體內積聚的濕熱,有助於改善肺氣鬱滯,達到潤燥瀉肺的目的。
因此,桑白皮在潤燥瀉肺湯中發揮著潤肺止咳、利水消腫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肺燥咳嗽的效果。
潤燥瀉肺湯中加入沙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養陰潤肺:沙參味甘性涼,入肺經,具有養陰潤肺、清熱解毒的功效。潤燥瀉肺湯針對肺燥咳嗽、痰少咽乾等症,沙參可以滋養肺陰,緩解肺燥,並有助於化痰止咳。
- 清熱生津:沙參同時具有清熱生津的作用,可以改善因肺燥引起的口渴、咽乾等症狀。尤其是在肺燥熱盛的情況下,沙參可以清熱解毒,緩解燥熱之邪對肺部的傷害。
因此,沙參在潤燥瀉肺湯中發揮了養陰潤肺、清熱生津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肺燥咳嗽、咽乾口渴等症狀,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潤燥瀉肺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是因為其潤肺止咳、養陰生津的功效。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潤燥瀉肺湯用於治療燥邪犯肺引起的咳嗽、氣喘、口乾咽燥等症,而麥門冬的滋陰潤肺作用,可以緩解肺燥,滋養肺陰,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此外,麥門冬還可以清心除煩,緩解燥邪引起的煩躁不安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潤燥瀉肺的效果。
潤燥瀉肺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瀉火:黃芩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之效,能清肺熱,降肺氣,緩解燥邪犯肺所致的咳嗽、痰黃、氣喘等症狀。
二、解毒消腫:黃芩亦有解毒消腫的作用,可解肺熱之毒,並可緩解燥邪入肺引起的肺部炎症,促進組織修復,改善肺氣鬱滯。
因此,黃芩在潤燥瀉肺湯中發揮清熱瀉火、解毒消腫之功效,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達到潤燥瀉肺、止咳化痰之目的。
潤燥瀉肺湯中包含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肺止咳: 川貝母味甘微苦,性涼,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燥熱傷肺引起的咳嗽、痰粘難咯等症狀,川貝母能有效緩解。
- 清熱解毒: 川貝母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等症狀。在潤燥瀉肺湯中,川貝母可協同其他藥材,更好地清熱解毒,達到潤肺止咳的效果。
潤燥瀉肺湯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肺止咳: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化痰之效。對於燥熱傷肺,肺燥咳嗽,痰少而粘,或伴有咽乾口渴者,杏仁能滋潤肺氣,清熱化痰,緩解咳嗽症狀。
- 宣肺解表:杏仁亦能宣散肺氣,有利於外邪的宣泄。對於因肺氣鬱閉,外邪入侵所致的咳嗽、發熱、鼻塞等症,杏仁能幫助宣肺解表,使病邪得以排出。
因此,潤燥瀉肺湯中加入杏仁,既能潤肺止咳,又能宣肺解表,有助於治療肺燥咳嗽等症。
潤燥瀉肺湯中加入薏苡仁,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利水滲濕:薏苡仁性涼,味甘淡,能利水滲濕,清熱除濕,有助於清除肺部積聚的濕熱之邪,緩解燥咳、痰稠等症狀。
- 健脾益胃:薏苡仁還能健脾益胃,促進消化吸收,提升機體抵抗力,有利於肺部機能恢復。
因此,潤燥瀉肺湯中加入薏苡仁,能起到清熱利濕、健脾益胃,幫助緩解肺燥咳嗽等症狀的作用。
主治功效
潤燥瀉肺湯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潤燥瀉肺湯,出自《診驗醫方歌括》及《校注醫醇賸義》,主要針對肺火,症狀表現為:「肺火自本經而發者,緣燥氣相逼,清肅之令不能下行,故肺氣焦滿,微喘而咳,煩渴欲飲,鼻端微紅,肌膚作癢。」
主治功效分析:
本方主要功效為潤燥瀉肺,針對因燥氣相逼,肺失清肅而致的肺火證。具體症狀如下:
- **肺氣焦滿,微喘而咳:**肺為燥氣所傷,津液不足,宣發肅降功能失常,導致肺氣壅滯,出現氣喘、咳嗽等症狀。
- **煩渴欲飲:**肺燥化火,熱盛傷津,故見口渴欲飲。
- **鼻端微紅:**肺開竅於鼻,肺火上炎,可見鼻端微紅。
- **肌膚作癢:**肺主皮毛,肺燥則肌膚失養,故見瘙癢。
治療原理分析:
潤燥瀉肺湯的組方以滋陰潤燥、清瀉肺熱為基本原則。
- 滋陰潤燥:方中重用玉竹、沙參、麥門冬滋陰潤肺,生津止渴,以緩解燥邪傷肺、津液虧損之症。川貝母、杏仁亦有潤肺之效。
- 清瀉肺熱:方中黃芩為君藥,直清肺火;桑白皮瀉肺熱,利水消腫,與黃芩相配,清瀉肺中實火。**蔞皮(即栝蔞皮)**清熱化痰,寬胸利氣,與貝母合用,可加強清肺化痰之效。
- 兼顧脾胃:方中加入薏苡仁,取其健脾利濕之效,旨在防止滋陰藥物過於滋膩,並可協助運化水濕,防止痰濕內生。
- **梨汁沖服:**梨汁性寒涼,可清熱生津,潤肺止咳,與方中諸藥合用,增強滋陰潤肺、清熱瀉火之功效。
正如《校注醫醇賸義》中所述:「此方用玉竹、沙參、麥冬、貝母、蔞皮、杏仁,同於清金保肺湯。而梨直用汁,因火之烈尤甚於燥。金本畏火,東垣治肺熱如火,煩燥引飲而晝甚者,用一味黃芩湯,以瀉肺金氣分之火。先生因之,再加栝蔞、桑皮、苡仁,而肺家之實火可以下行而出矣。」此段精闢地解釋了本方與清金保肺湯的聯繫,以及選用黃芩、梨汁等藥物清瀉肺火的用意。
總之,潤燥瀉肺湯以滋陰潤燥為主,兼以清瀉肺熱,標本兼顧,使肺金得潤,火熱得清,清肅之令得以恢復,諸症自愈。
傳統服藥法
玉竹4錢,蔞皮3錢,桑皮3錢,沙參4錢,麥冬2錢,黃芩1錢,貝母2錢,杏仁3錢,苡仁4錢。
梨汁半杯沖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肺火自本經而發,緣燥氣相逼,清肅之令不能下行所致的肺熱咳嗽、痰多、喘息等症。若肺陰不足,虛火上炎者,不宜使用本方。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潤燥瀉肺湯, 出處:《醫醇剩義》卷二。 組成:玉竹4錢,蔞皮3錢,桑皮3錢,沙參4錢,麥冬2錢,黃芩1錢,貝母2錢,杏仁3錢,苡仁4錢。 主治:肺火自本經而發者,緣燥氣相逼,清肅之令不能下行,故肺氣焦滿,微喘而咳,煩渴欲飲,鼻端微紅,肌膚作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