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木香消痞丸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理氣消痞: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其具備行氣止痛,疏肝解鬱之效,能有效緩解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脘痞悶、腹脹疼痛等症狀。
- 健脾和胃,消食導滯: 木香亦能健脾和胃,增進消化功能,對於食積停滯、胃脘脹滿等症狀也具有很好的療效。此外,木香還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泄宿食,消除痞塊,達到消痞的效果。
木香消痞丸中加入鬱李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消積導滯:鬱李仁味甘性平,入脾、大腸經,具有潤腸通便、消積導滯的功效。方中木香、厚朴等藥材善於行氣消積,鬱李仁的加入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加速積滯的排出,進一步增強消痞止痛的效果。
2. 潤燥滑腸:鬱李仁還具有潤燥滑腸的作用,可緩解因積滯停滯於腸道而引發的燥結便祕,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通便消痞的目的。
木香消痞丸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 砂仁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脹、止痛的功效。方中木香、陳皮等藥材亦具行氣功效,砂仁的加入可增強行氣止痛之力,助於消除痞塊,緩解腹痛、腹脹等症狀。
- 溫脾助運: 砂仁性溫,可溫脾暖胃,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消除痞塊,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木香消痞丸方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肺止咳,降逆止嘔: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大腸經,具有潤肺止咳、降逆止嘔的功效。方中加入杏仁,可以緩解因脾胃不和、氣機逆亂導致的咳嗽、嘔吐等症狀,輔助木香等藥物消痞散結,促進氣機順暢。
- 化痰止咳,消積導滯: 杏仁還具有化痰止咳、消積導滯的作用。木香消痞丸主治因痰氣鬱結、脾胃不和導致的痞塊、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杏仁的加入可以幫助化解痰濁,促進脾胃消化吸收,進一步達到消痞散結的效果。
木香消痞丸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調和藥性: 方劑中木香、枳殼等藥性偏燥,甘草性甘平,能緩解藥物燥性,使其不傷脾胃,避免藥物副作用。
2. 增強藥效: 甘草味甘,能調和脾胃,使藥物更易於吸收,並能與木香、枳殼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消痞散結、理氣止痛之效。
木香消痞丸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利氣,引藥下行: 桔梗性平味辛,具有宣肺利氣、開宣胸膈的作用,能促進氣血流通,解除胸悶氣滯。木香消痞丸以消痞散結為主要功效,桔梗的加入可幫助藥物下行至脾胃,達到消痞散結的效果。
- 利膈降逆,止嘔止呃: 桔梗能利膈降逆,治療因氣滯所致的噁心嘔吐、呃逆等症狀。木香消痞丸用於治療脾胃氣滯、痞塊積聚,常伴隨噁心嘔吐等症狀,桔梗的加入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主治功效
木香消痞丸主治功效分析
木香消痞丸主要出自《赤水玄珠》、《古今醫統大全》及《玉機微義》,雖然各書中組成略有差異,但其核心功效皆針對因憂思氣結、痰濕內阻導致的中脘痞滿、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木香消痞丸的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 行氣解鬱,疏肝理脾:
- 方中木香、柴胡、青皮、橘皮等藥,均具有良好的行氣解鬱、疏肝理脾之功。特別是木香,為行氣要藥,可疏通氣機,消散痞塊。柴胡疏肝解鬱,橘皮理氣化痰,青皮疏肝破氣,四藥合用,可有效解除因憂思氣結導致的氣機鬱滯。
- 當歸尾、紅花 活血化瘀,防止氣滯導致血瘀。
- 化痰燥濕,消痞除滿:
- 半夏、乾薑等藥,溫中燥濕,化痰散結。半夏為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要藥,乾薑溫中散寒,助半夏燥濕之力。
- 明礬(枯),南星 祛痰。
- 降逆下氣,通腑消積:
- 枳實行氣破結,瀉下通便;大黃 瀉下通便;牽牛攻逐水飲,通利二便;皂角祛痰通便,檳榔 破氣消積,下氣通腑。
- 大腹皮下氣寬中,行水消腫,諸藥合用,可使氣機得暢,腑氣得通,積滯得消。
綜合分析:
木香消痞丸以行氣解鬱為核心,兼顧化痰燥濕、降逆通腑,使氣機通暢、痰濕得化、積滯得消,從而達到消除痞滿、緩解腹痛、恢復食慾的目的。其配伍精妙,針對氣鬱痰阻之痞滿,療效顯著。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醫家的木香消痞丸組成略有差異,但其治療思路基本一致,均圍繞行氣、化痰、消積展開。例如,《赤水玄珠》中的三脘痞氣丸更側重於行氣消積,而《古今醫統大全》和《玉機微義》中的木香消痞丸則更注重化痰燥濕,並加入了活血化瘀藥。
傳統服藥法
木香半兩,柴胡4錢,橘皮3錢,甘草1兩(炙),半夏1兩,乾薑半兩,當歸尾2錢,紅花半錢。
上為細末,水浸蒸餅為丸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木香消痞丸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便溏等。因此,在服用木香消痞丸時,一定要遵醫囑,不可擅自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木香消痞丸, 出處:《袖珍》卷三。 組成:木香3錢,鬱李仁3錢,砂仁3錢,杏仁(去皮尖,炒仁)4兩,甘草半兩,桔梗半兩。 主治:宿食痞滿。
木香消痞丸, 出處:《玉機微義》卷二十七引《秘藏》。 組成:木香半兩,柴胡4錢,橘皮3錢,甘草1兩(炙),半夏1兩,乾薑半兩,當歸尾2錢,紅花半錢。 主治:因憂,氣結中脘,腹皮裏微痛,心下痞滿,不思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