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神翁神效地仙方

徐神翁神效地仙方

XU SHEN WENG SHEN XIAO DI XIAN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6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9%
脾經 26%
胃經 12%
腎經 10%
心經 10%
肺經 7%
膀胱經 3%
肝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肺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徐神翁神效地仙方中加入烏頭,主要是利用其強力祛風散寒的功效。烏頭性溫,味辛,入肺、腎經,能溫經散寒、止痛,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痹痛、寒症有顯著效果。

此外,烏頭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因此對於因寒凝血瘀導致的疼痛也有療效。然而,烏頭毒性較強,需要醫生根據患者體質和病症嚴格控制用量,避免出現中毒反應。

徐神翁神效地仙方中包含荊芥,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1. 疏散風熱:荊芥性辛溫,善於疏散風邪,並能清熱解表,對於風熱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可起到較好的緩解作用。
  2. 利咽止咳:荊芥可宣肺利咽,並能止咳化痰,對於風熱犯肺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在徐神翁神效地仙方中加入荊芥,能夠有效發揮其疏風散熱、利咽止咳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徐神翁神效地仙方中包含蒼朮,主要是因為其健脾燥濕之效。蒼朮性溫燥,入脾經,能燥濕化痰,健脾益氣。方中若有脾虛濕困、痰濕阻滯等症狀,則蒼朮能起到祛除濕邪,促進脾胃運化的作用,有助於整體方劑的療效。此外,蒼朮亦可祛風止痛,若方中涉及風濕痺痛,亦可發揮其作用。

「徐神翁神效地仙方」中使用「自然銅」,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自然銅性寒,味苦鹹,入肝、腎經。其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發熱、咽痛、口渴、瘡瘍腫毒等症。

二、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自然銅還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

此外,自然銅還具有抗菌、抗氧化等作用,可用於治療多種疾病。

《徐神翁神效地仙方》中包含白芷,主要原因有二:

一、 疏風散寒、通竅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疏散風寒、通鼻竅、止痛的功效。方中若有風寒之邪入侵,或鼻竅不通、頭面疼痛等症狀,白芷可有效驅散風寒,通利鼻竅,緩解疼痛。

二、 解毒消腫: 白芷亦具解毒消腫之效,可用於治療瘡瘍腫毒、皮膚感染等。方中若有外感熱毒或瘡瘍,白芷能起到解毒消腫、促進癒合的作用。

徐神翁神效地仙方中包含地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地龍性寒,味鹹,入肝、心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方中加入地龍,可針對瘀血阻滯、經絡不通所致的疼痛、麻木、腫脹等症狀,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
  2. 清熱解毒,利咽消腫: 地龍亦具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方中加入地龍,可針對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起到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作用。

總之,地龍在徐神翁神效地仙方中,以其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和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等功效,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徐神翁神效地仙方中包含沒藥,主要原因有二:

  1. 活血化瘀:沒藥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方劑中若有瘀血阻滯,使用沒藥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狀況,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2. 生肌止痛:沒藥亦有生肌止痛、收斂止血的功效。若方劑中需要治療外傷、潰瘍等症狀,使用沒藥能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達到治癒目的。

徐神翁神效地仙方中包含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方中若有血瘀阻滯之症,乳香可幫助改善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2. 消腫止痛: 乳香亦可用於外傷,具有消腫止痛、生肌的作用。若方中涉及外傷、跌打損傷等,乳香可幫助減輕腫痛,促進傷口癒合。

總之,乳香在徐神翁神效地仙方中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徐神翁神效地仙方》中使用木鱉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瀉火解毒: 木鱉子性寒,味苦,入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之效。方中若出現因熱毒所致的症狀,例如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則可藉由木鱉子來清熱解毒,達到緩解症狀的效果。
  2. 通便潤腸: 木鱉子亦能潤腸通便,對於因熱毒導致的便祕,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腸燥便祕,皆有助於促進排便,改善腸道功能。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徐神翁神效地仙方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針對「筋骨疼痛,打撲損傷」而設,主治範疇明確指向 外傷瘀滯、寒濕痹阻 所致之痛症。其藥效機理可分為三層:

  1. 散寒除濕:川烏、草烏性烈溫通,專祛經絡寒濕,為痹痛要藥;蒼朮燥濕健脾,助化內蘊之濕。
  2. 活血療傷:乳香、沒藥、自然銅協同化瘀定痛,半兩錢(古銅錢)多含礦物成分,助散瘀血;地龍走竄通絡,強化氣血運行。
  3. 疏風透邪:白芷、荊芥宣散風邪,透表達裏,兼緩烏頭之峻烈。

尤值得注意的是,方中多用 種子類藥物(萵苣種、黃瓜種、稍瓜種),此類物質富含油脂,古代認為能「潤通經脈」,搭配木鱉子之消腫攻毒,或針對損傷後局部腫脹鬱熱之證。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1. 君藥配伍:烏頭雙劍合璧

川烏、草烏並用,取其大辛大熱之性,直入筋骨逐寒,然毒性甚強,故佐以 荊芥、白芷 辛散外透,既助藥力布散,又制其燥烈之弊。

2. 臣藥組合:動靜相濟

  • 蒼朮+地龍:一靜一動,蒼朮固守中焦化濕,地龍靈動搜剔絡脈,解決濕濁黏膩難祛之困。
  • 乳沒+自然銅:乳香行氣、沒藥破血,自然銅續筋接骨,形成「氣血—筋骨」三重修復。

3. 佐使藥巧思:種子與礦物的共鳴

  • 諸種子(萵苣、黃瓜、稍瓜):可能取其「生生之氣」,喻意促進組織再生(類比現代植物激素作用)。
  • 木鱉子+半兩錢:木鱉子解毒散結,半兩錢(古銅錢煅用)含銅離子,或具抑菌消炎之效,針對瘀久化熱。

4. 劑型設計:醋糊丸的深意

以醋製丸,既可緩和烏頭毒性,又能引藥入肝(肝主筋),增強活血柔筋之效;酒送服則借其溫通之性,助推藥力直達病所。


潛在治療原理推演

此方體現 「以熱制寒,以動破瘀」 的核心思想:

  • 針對「寒濕瘀血互結」之痛證,烏頭、蒼朮溫化寒濕,乳沒、地龍破解瘀滯,形成攻勢。
  • 種子與銅錢的搭配,暗示古人觀察到 「金屬礦物—植物油脂」 協同可能促進組織修復(類似現代「礦物質—必須脂肪酸」之傷科應用)。
  • 方名「地仙方」透顯其效驗如神,或與烏頭類生物鹼鎮痛、自然銅促進骨痂形成等現代藥理機制部分吻合。

整體而言,此方為 古代傷科寒濕證的峻劑,強調速效攻邪,然組方嚴謹,攻中寓調,充分反映中醫「逐瘀不離行氣,祛寒必兼透表」的治法精髓。

傳統服藥法


川烏1個(去尖),草烏5個(去尖),荊芥(去枝)半兩,蒼朮1兩(浸一宿,炒),自然銅1字(研),白芷半兩,地龍半兩,沒藥半兩(研),乳香半錢(研),萵苣種1錢,黃瓜種1錢,木鱉子1錢,半兩錢2文,稍瓜種1錢。除寒濕,進飲食。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丸,食後以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同名稱方劑


徐神翁神效地仙方, 出處:《瑞竹堂方》卷二。 組成:川烏1個(去尖),草烏5個(去尖),荊芥(去枝)半兩,蒼朮1兩(浸1宿,炒),自然銅1字(研),白芷半兩,地龍半兩,沒藥半兩(研),乳香半錢(研),莴苣種1錢,黃瓜種1錢,木鱉子1錢,半兩錢2文,稍瓜種1錢。 主治:除寒濕,進飲食。主治:筋骨疼痛,打撲損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