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對於[蛤蚧丸]中的文蛤成分,文蛤性味甘寒,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適用於治療熱毒所致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該方加入文蛤旨在增強清熱利水的作用。
蛤蚧丸方劑中,加入皁莢,其目的在於增強藥效,主要原因如下:
- 引藥入肺: 皁莢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開宣肺氣、祛痰止咳之功,可引導蛤蚧等藥物深入肺臟,發揮其治療肺虛咳喘的功效。
- 增強化痰作用: 皁莢能潤腸通便,並能消痰化瘀,與蛤蚧、川貝等藥材共同作用,可增強化痰止咳的功效,使療效更顯著。
蛤蚧丸中包含款冬花,主要原因有二:
一、潤肺止咳: 款冬花性味甘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散結之效。蛤蚧丸主要用於治療肺虛久咳、痰多氣喘等症,而款冬花能潤肺止咳,與蛤蚧、川貝母等藥材相輔相成,增強止咳化痰的效果。
二、溫肺散寒: 款冬花兼具溫肺散寒之效。對於肺虛久咳、寒邪犯肺導致的咳嗽,款冬花能溫肺散寒,配合蛤蚧等藥材,溫補肺氣,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蛤蚧丸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理氣止痛:蛤蚧丸主治肺虛咳嗽、氣喘等症,而木香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肺虛氣弱易導致胸悶氣短,木香能理氣通絡,改善氣機運行,緩解胸痛、氣喘等症狀,配合蛤蚧補肺益氣,達到更好的療效。
二、 燥濕化痰:蛤蚧丸中蛤蚧性燥,木香性溫燥,兩者配合能增強燥濕化痰的效果,對於痰多粘稠、咳痰不爽等症狀有良好療效。同時,木香還能促進脾胃消化,避免藥物積滯,提升療效。
蛤蚧丸方劑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潤肺止咳: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之效。蛤蚧丸主治肺虛咳喘,杏仁可以輔助蛤蚧等藥材,共同發揮潤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
- 疏散風寒:杏仁亦有疏散風寒之效,對於因風寒侵襲導致的咳嗽,可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蛤蚧丸中加入杏仁,可以加強其散寒止咳的效果。
綜上所述,蛤蚧丸方劑中加入杏仁,旨在發揮其潤肺止咳、疏散風寒的功效,從而更好地治療肺虛咳喘等症狀。
對於[蛤蚧丸]中的人尿成分,人尿在古代中醫學中被認為具有滋陰補腎、利尿通淋的功效,適用於治療腎虛腰痛、水腫等症狀。然而,現代已不再使用人尿作為藥材。
蛤蚧丸中加入天麻,主要原因如下:
- 平肝熄風: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的功效,可與蛤蚧共用,加強鎮靜安神、止痙止搐之效,適用於因肝風內動引起的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等症狀。
- 祛風止痛:天麻可祛風濕、止痛,與蛤蚧合用,可改善風寒濕邪引起的腰膝痠痛、四肢麻木等症狀。
因此,蛤蚧丸中加入天麻,可有效提高方劑的療效,更全面地治療相關病症。
蛤蚧丸中加入半夏,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降逆止嘔:半夏味辛性溫,能降逆止嘔,化痰止咳。蛤蚧丸主治肺虛久咳,痰多氣喘,而半夏可輔助蛤蚧滋陰潤肺、化痰止咳,減少因痰濁阻肺而引起的嘔吐現象。
- 燥濕化痰:半夏能燥濕化痰,而蛤蚧丸中含有滋補藥材,容易造成濕痰停滯。半夏的加入,可以防止滋補過度而導致痰濕內盛,達到平衡陰陽的效果。
總而言之,半夏在蛤蚧丸中的加入,既能幫助降逆止嘔,又能燥濕化痰,使藥效更加全面,更利於治療肺虛久咳等病症。
蛤蚧丸方劑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腎,益精填髓:熟地黃味甘、性涼,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蛤蚧性溫燥,擅長補肺益腎,但易耗陰傷津。熟地黃可與蛤蚧相配,平衡其燥性,防止其燥熱傷陰,同時滋陰補腎,增強蛤蚧益腎填精之效。
- 固本培元,增強療效:蛤蚧丸主要用於治療虛損咳嗽、咯血、陽痿等症,而熟地黃能滋補腎陰,固本培元,有助於改善患者體質,增強機體抵抗力,從而提高蛤蚧丸的療效。
蛤蚧丸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本培元,助蛤蚧補腎益精: 五味子性酸,味甘,入肺、腎經,具有滋補腎精、固澀精氣、生津止渴的作用。蛤蚧性溫,味甘鹹,入肺、腎經,善於補腎益精、溫肺化痰。二者合用,相輔相成,共同增強補腎益精、固本培元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腎虛所致的咳嗽、氣喘、遺精、盜汗等症。
2. 斂肺止咳,配合蛤蚧止咳化痰: 五味子具有斂肺止咳的作用,能收斂肺氣,止咳平喘。蛤蚧善於溫肺化痰,二者結合,相得益彰,有效緩解肺虛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使療效更佳。
蛤蚧丸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肺化痰: 丁香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溫肺散寒、化痰止咳之效。蛤蚧性溫,善於補肺氣、益腎陰,與丁香合用,可溫肺化痰,緩解因寒邪侵肺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 溫陽助腎: 丁香亦有溫陽助腎的作用。蛤蚧性溫,入肺腎經,有補肺腎之效。二者合用,可溫補腎陽,改善因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等症狀。
主治功效
蛤蚧丸主治功效分析
蛤蚧丸的主治功效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治療久咳、勞嗽:多部醫書如《仁齋直指方論》、《聖濟總錄》、《世醫得效方》、《嚴氏濟生方》、《醫學綱目》等皆明確指出蛤蚧丸用於治療「久咳」、「積勞咳嗽」、「勞嗽」等。這些咳嗽往往是病程較長,不易痊癒的慢性咳嗽。
針對虛勞、肺痿:蛤蚧丸不僅針對咳嗽本身,還能治療咳嗽日久導致的虛勞、羸瘦。《聖濟總錄》記載蛤蚧丸可治「肺痿羸瘦」、「咳嗽唾膿血」。《楊氏家藏方》也提到可治「肺臟內傷,咳嗽氣急,積久不除,漸加羸瘦」。《醫學綱目》更直言,此方可治「肺臟內傷,咳嗽氣急,久不除,漸羸瘦」。這些都表明蛤蚧丸對因慢性咳嗽導致的體虛消瘦有治療作用。
適用於咳喘、痰壅:文獻中多次提到蛤蚧丸可治療「咳嗽喘急」、「咳喘」、「痰壅」。《聖濟總錄》指出蛤蚧丸「治咳嗽喘急」;《醫學從眾錄》亦載其「治久咳嗽喘急」。《太平聖惠方》則指明可治「久肺氣咳嗽,涕唾稠黏,上氣喘急」。這說明蛤蚧丸對於伴有氣喘、痰多的咳嗽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兼顧婦科咳嗽:部分醫書也指出蛤蚧丸可用於治療婦女的咳嗽。《証治準繩‧女科》、《太平聖惠方》均提及蛤蚧丸可治「婦人咳嗽不止,漸成勞氣」,顯示此方對婦女因勞損引起的慢性咳嗽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適用於多種體質的咳嗽:《醫說》、《類編朱氏集驗醫方》等文獻提到咳嗽有寒、熱、水之分,並指出「熱病者宜蛤蚧丸」。雖然蛤蚧丸並非所有咳嗽的通用方,但它在某些特定類型的咳嗽中,特別是熱性咳嗽,具有顯著療效。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以上文獻,蛤蚧丸的治療原理可分析如下:
補虛扶正,益氣養陰:針對久咳、虛勞等病症,蛤蚧丸通過補虛扶正來增強機體抵抗力。《本草簡要方》明確提到蛤蚧丸具有「益腎、補肺、益精血、助陽道」的功效。方中常配伍如熟地黃、阿膠等滋陰補血之品,以達到滋養肺腎,恢復體力的目的。
宣肺止咳,化痰平喘:蛤蚧丸中的款冬花、杏仁等藥材具有宣肺、止咳、平喘的作用。《仁齋直指方論》中的蛤蚧丸配伍貝母、五味子等,可以化痰止咳、收斂肺氣。這些成分能夠直接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溫陽化氣,散寒祛邪:文獻中雖少有提及蛤蚧丸的溫陽之功,但其配伍的木香等,能行氣活血,亦能溫化肺中寒邪,針對某些寒性咳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針對病因,兼顧整體:蛤蚧丸並非單純止咳,而是針對咳嗽日久,肺氣虧虛、虛勞等病因進行治療,並能同時兼顧整體體質,使機體恢復平衡,從根本上緩解咳嗽的症狀。
總體而言,蛤蚧丸的治療機理是通過補虛扶正、宣肺止咳、化痰平喘等多重功效,達到治療久咳、勞嗽、肺痿等病症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蛤蛤1枚(酥炙),皂角(不蛀者,酥炙,去皮子)2錠,款冬花1兩,木香(不見火)1兩,杏仁(去皮尖,童便浸1晝夜,控乾,蜜炒)1兩,天麻1兩,半夏(湯泡7次)1兩,熟地(酒蒸,焙)1兩,五味子1兩,丁香半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5-20丸,食後生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蛤蚧丸, 出處:《聖惠》卷七十。 組成:蛤蚧1對(塗酥,炙令黃),紫菀1兩(洗去苗土),款冬1兩,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襕),貝母1兩,皂莢子仁1兩(微炒),杏仁1兩半(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 主治:婦人咳嗽不止,漸成勞氣。
蛤蚧丸, 出處:《三因》卷十。 組成:蛤蚧1對(去口足,溫水浸,去膜,刮了血脈,用好醋炙),訶子(煨,去核)半兩,阿膠(炒)半兩,熟地黃半兩,麥門冬(去心)半兩,細辛(去苗)半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積勞,久咳失音。肺間邪氣,胸中積血作痛。
蛤蚧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七。 組成:蛤蚧1對(頭尾全者,塗酥,炙令黃),貝母1兩(煨微黃),紫菀1兩(去苗土),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鱉甲2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襕),皂莢仁1兩(炒令焦黃),桑根白皮1兩(銼)。 主治:虛勞咳嗽,及肺壅上氣。
蛤蚧丸, 出處:《濟生》卷四。 組成:蛤蛤1枚(酥炙),皂角(不蛀者,酥炙,去皮子)2錠,款冬花1兩,木香(不見火)1兩,杏仁(去皮尖,童便浸1晝夜,控乾,蜜炒)1兩,天麻1兩,半夏(湯泡7次)1兩,熟地(酒蒸,焙)1兩,五味子1兩,丁香半兩。 主治:積勞咳嗽,日久不癒。
蛤蚧丸, 出處:《聖惠》卷四十六。 組成:蛤蚧1對(頭尾全者,塗酥,炙令微黃),漢防己半兩,貝母半兩(煨令微黃),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紫色),桑根白皮1兩(銼),蟬蛻半兩,豬苓半兩(去黑皮),赤芍藥半兩,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人參3分(去蘆頭),甘草1分(炙微赤,銼),五味子半兩。 主治:久肺氣咳嗽,涕唾稠粘,上氣喘急。
蛤蚧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一。 組成:蛤蚧1枚(塗酥,炙微黃),人參半兩(去蘆頭),白前1兩半,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豬牙皂半兩(去黑皮,塗酥,炙微焦,去子),漢防己1兩半,紫菀1兩(洗去苗土),甘草3分(炙微赤,銼),羚羊角屑3分,檳榔2兩,貝母1兩(煨,微黃),甜葶藶2兩(隔紙炒令紫色),鬱李仁2兩(湯浸,去皮尖,微炒)。 主治:骨蒸勞,咳嗽,涎唾稠粘。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