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散

WU YO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40%
肝經 40%
胃經 20%
心經
肝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無憂散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用於安神解憂、定驚寧心。其配方中確有人牙一項,此成分在現代看來頗為特殊。人牙在古方中的應用,多基於「以形補形」、「取類比象」的中醫思想,認為人體各部位有其獨特療效。人牙因來自人體,古人認為其能通達心神,具有鎮靜安神之效,適用於治療精神過度緊張、恐懼不安等症狀。然而,從現代醫學及倫理觀點來看,使用人牙製藥不僅存在衛生安全問題,且涉及道德爭議,已不再為現代醫學所採納。無憂散中其他如酸棗仁、茯苓等成分,則被現代研究證實具備安神、調節神經功能的作用,更符合當今對藥物安全與有效的追求。因此,對於古方中一些成分,我們應持批判繼承態度,去蕪存菁,使傳統醫學精髓得以科學化、合理化發展。

無憂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調理情緒、舒緩壓力、改善焦慮等健康問題。在其組成中,包含雄黃是因為雄黃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雄黃是一種含硫的礦物藥,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具有很強的解毒作用和疏肝解鬱的功效。

首先,雄黃能夠清除體內的毒素,幫助改善因情緒不佳所導致的生理反應,進而達到調整心情的效果。此外,雄黃還具有通經活血、緩解神經緊張的功能,能有效地改善因情緒問題引起的身體不適。最後,由於雄黃的性質偏寒,能夠平衡體內的熱量,對於血壓波動和焦慮情緒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因此,無憂散中加入雄黃能夠更加全面地提升其治療效果,幫助使用者達到身心和諧的狀態。

無憂散中加入牛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豁痰開竅: 牛黃性寒,味苦,入心、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豁痰開竅的功效。對於熱毒壅盛、痰濁阻竅所致的煩躁不安、心神不寧等症,牛黃能起到清熱解毒、開竅醒神的作用。
  2. 息風止痙,安神定志: 牛黃對於熱極生風、痰火擾心導致的驚厥、抽搐、神志不清等症,具有息風止痙、安神定志的效果。

因此,無憂散中加入牛黃,可有效改善因熱毒、痰濁、風火等因素引起的煩躁不安、心神不寧、驚厥抽搐等症狀,達到清熱解毒、豁痰開竅、息風止痙、安神定志的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無憂散」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以上古籍文獻記載,可見「無憂散」並非單一固定方劑,而是有多種不同組成的配方,且主治功效也相當廣泛。以下就不同文獻中提及的「無憂散」進行功效分析:

1. 產科應用:

  • 催生助產: 《驗方新編》、《沈氏女科輯要》、《類證治裁》、《回生集》等皆記載「無憂散」具有催生、助產之效,常用於產婦臨產前或難產時。其作用機制可能在於:
    • 補氣養血: 部分配方包含當歸、川芎、白芍等補血行氣藥,可補益產婦氣血,使胎兒順利娩出。《回生集》亦提及針對氣虛導致難產的情況,應以補母氣為主,而非單純催生。
    • 行氣活血: 枳殼、木香等理氣藥可疏通氣機,促進產程順利進行。
    • 化瘀止痛: 部分配方加入乳香、血餘炭等活血化瘀止痛藥,可緩解產時疼痛,並幫助排除胞衣。
    • 適用於特定情況: 《回生集》指出,此方較適用於體虛的肥胖孕婦,其難產原因可能與氣虛、不運有關。

2. 消化系統疾病:

  • 食積、腸胃不適: 《衛生寶鑒》中提及,無憂散可用於治療飲食積滯引起的腹痛、腹瀉,並搭配其他峻下藥(如備急丸)使用。《奇效良方》也記載有治療酒食積水病的方劑,雖未明言為無憂散,但組成中有大黃、牽牛等瀉下藥,與部分無憂散的組方思路相似。
  • 腹脹、便秘: 《世醫得效方》記載無憂散可治療傷寒調理失序、毒氣內結引起的胸腹脹滿、便秘,甚至伴隨狂言妄語等症狀。此可能與無憂散中部分藥物具有疏通腸道、排除毒素的作用有關。

3. 其他應用:

  • 咽喉腫痛、瘡瘍: 《仁齋直指方論》提及「玉屑無憂散」可用於治療咽喉熱閉腫痛、舌瘡等,可見「無憂散」也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 耳疾: 《衛生寶鑒》提及「無憂散」可搭配雄黃丸治療耳道出膿等症狀,顯示其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膿的作用。
  • 氣積腫脹: 《奇效良方》記載可治諸般氣積腫脹,推測是透過行氣散結來達到效果。

治療原理:

從上述分析可見,「無憂散」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調和氣血: 針對產科應用,強調補氣養血,以增強產婦體力,促進順產。
  • 疏通氣機: 理氣藥可疏通氣機,解除腹脹、疼痛等症狀,促進產程順利進行。
  • 清熱解毒: 部分配方具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之效,可治療咽喉腫痛、瘡瘍、耳疾等。
  • 活血化瘀: 部分配方具活血化瘀作用,可排除惡露,並緩解疼痛。
  • 攻下排濁: 部分配方可攻下排濁,透過瀉下的方式,排除體內的食積、毒素。

綜合分析:

綜觀各文獻記載,「無憂散」並非單一方劑,而是根據不同病症、體質而有不同組方。其功效涵蓋產科、消化科、五官科等多方面,但整體而言,其主要作用機制在於 調和氣血、疏通氣機、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攻下排濁,且不同配方在側重點上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無憂散」時,需根據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配方,才能取得最佳療效。

傳統服藥法


菟絲餅1錢5分,當歸(酒洗)1錢5分,川芎1錢3分,白芍1錢2分(冬月只用1錢),甘草5分,荊芥穗8分,炙黃耆8分,厚朴(薑汁炒)7分,枳殼6分,艾葉5分,真貝母1錢5分(去心),羌活5分。
令產時不疼即下。
上藥依方修合。另將真川貝為細末,候藥煎好,衝入同服。服8劑,或間日1服。
保產無憂散、保產神效方(《傅青主女科》補編)、保產無虞散(《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三)、千金不換方(《胎產心法》卷中)、保生無憂散《醫林纂要》卷八。保安煎(《古方匯精》)、保產無憂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無憂散, 出處:《女科萬金方》。 組成:秋葵子。 主治:産時尚未落,胞水先放盡。

無憂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五引《典藥方》。 組成:朴消、青黛各等分。 主治:小兒驚風。

無憂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五四引《衛生家寶》。 組成:蘿蔔子不拘多少(炒)。 主治:産後瘧疾。

無憂散,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組成:人牙(火煅存性,淬入韭菜汁內,大牙3次,小牙2次,研極細末)1錢,雄黃5分,珍珠5分(一方有牛黃5分)。 主治:痘症臨危,寒戦咬牙。

無憂散, 出處:《雞峰》卷二十一。 組成:重樓金線草1分,甜消1分,闆蘭根1分,茯苓1分,蒲黃1分,紫河車1分,百藥煎1分,貫眾1分,蓮子心1分,白僵蠶1分,小豆子1分,山豆根1分,土馬騌1分,馬屁勃1分,螺兒青1分,甘草4分,龍腦少許。 主治:熱毒上衝,咽喉百疾。

無憂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三九。 組成:白牽牛(取頭末,淨)2兩半,白蕪荑(用末)2兩,檳榔(去皮,用末)2兩,黑牽牛(炒去煙,頭末)1兩,大黃半兩(生末),雷丸(去皮,用末)半兩。 主治:男子、女人、小兒諸般蟲積,已未成癥瘕痞疳,及膀胱陰囊腎腫,婦人血蠱,如懷鬼胎,月水不通,並一切危急之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