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爽神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益氣健脾,振奮精神。 人參具有大補元氣、益氣生津、補脾益肺的功效,能增強人體正氣,改善氣血虛弱、神疲乏力等症狀,從而起到振奮精神、提神醒腦的作用。
二、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爽神丸多用於治療氣虛血弱、神疲乏力、心悸失眠等症,人參的加入可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協同作用,增強藥物的療效,提高治療效果。
爽神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其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白朮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改善因脾胃虛弱引起的胸悶、心悸、失眠等症狀,進而達到“爽神”之效。此外,白朮還有利水滲濕的作用,能改善因濕氣困脾導致的精神不振、頭重昏沉等症狀,進一步促進心神安定,達到舒緩情緒、提升精神狀態的目的。因此,白朮在爽神丸中起到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綜合改善精神狀態的作用,與方劑的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爽神丸」中包含全蠍,主要基於其「通絡止痛」的功效。
全蠍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散瘀止痛的功效。其能疏通經脈、活血化瘀,對於因寒邪阻滯經絡、氣血不通導致的頭痛、肢體麻木、腰膝痠痛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在「爽神丸」中加入全蠍,主要是用其通絡止痛的功效,以緩解因氣血瘀滯導致的頭風、頭痛等症狀。
爽神丸方劑中包含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解表,止痛止癢: 防風性味辛溫,入肺、膀胱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爽神丸主治風寒濕邪所致的頭痛、鼻塞、流涕、肢體痠痛、皮膚瘙癢等症狀,防風可有效祛除風邪,緩解這些症狀。
- 助藥力達表,增強療效: 防風具有引藥上行、助藥力達表的功效,能促進其他藥物發揮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爽神丸中包含多種藥材,防風可以引導藥力到達頭部、鼻竅等部位,提高藥效。
爽神丸中包含羌活,主要是因為羌活具有以下功效,能協同其他藥材達到舒緩頭風、鼻塞、頭痛等症狀的效果:
- 疏散風寒: 羌活性溫,味辛,能解表散寒,對於風寒引起的頭風、鼻塞、頭痛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 通鼻竅: 羌活有通鼻竅的功效,可以改善因風寒引起的鼻塞不通,使呼吸暢通。
因此,爽神丸中加入羌活,能夠有效地改善風寒引起的頭風、鼻塞、頭痛等症狀,達到“爽神”的功效。
爽神丸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平肝熄風: 天麻味甘性平,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止痙止痛的功效。爽神丸用於治療頭風眩暈、神志不清、肢體麻木等症狀,天麻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提高藥效。
- 祛風止痛: 天麻也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對於因風邪入侵所致的頭痛、頭昏、肢體麻木等症狀,天麻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爽神丸中加入天麻,可進一步增強其祛風止痛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爽神丸中包含白僵蠶,其主要原因在於白僵蠶具有 疏風解痙、止痛止癢 的功效。白僵蠶為白僵菌寄生於蠶蛹後形成的乾燥蟲體,性寒,味甘,入肝經。其所含的活性成分能抑制神經興奮,解除肌肉痙攣,對於因風邪入侵所致的頭風、頭痛、眩暈、肢體麻木、面部痙攣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此外,白僵蠶還有 止癢、消腫 的功效,能有效改善皮膚瘙癢、風疹、蕁麻疹等症狀。因此,爽神丸中加入白僵蠶,可以起到疏風解痙、止痛止癢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更能發揮整體的療效。
爽神丸中包含丁香,主要原因如下:
-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有助於緩解因脾胃虛寒、氣滯血瘀而導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
- 芳香闢穢,醒脾開胃:丁香氣味芳香,可醒脾開胃,增進食慾,對於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也有改善作用。
爽神丸中添加丁香,旨在通過溫中散寒、行氣止痛、醒脾開胃等功效,達到治療脾胃虛寒、氣滯血瘀所致的各種症狀。
爽神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解鬱,和胃止痛: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的功效。對於脾胃氣滯、肝鬱氣滯所致的胸悶、脘腹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木香能起到理氣解鬱、和胃止痛的功效,有助於緩解爽神丸主治的頭目昏眩、神志不清等症狀。
- 升清降濁,醒脾開胃: 木香能升清降濁,醒脾開胃,有助於提高機體的消化吸收功能,促進氣血生化,從而改善頭目昏眩、神志不清等症狀,提高藥效。
爽神丸方劑中加入茯神,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安神定志:茯神性味甘平,入心、脾經,具有安神定志、益氣健脾的功效。爽神丸用以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健忘等症,茯神可起到安撫心神、改善睡眠的作用,有助於緩解患者的症狀。
- 健脾益氣:茯神亦能健脾益氣,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心神不寧常與脾胃虛弱相關,茯神通過健脾益氣,能從根本上改善心神不寧的病因,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爽神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古代兒科,主治「小兒解顱」(顱縫早閉不全、囟門凹陷),其病機核心在於「先天腎氣未充,後天脾肺氣虛」。古人歸因於母體氣血虛衰、父精不足,致胎兒稟賦薄弱,出生後呈現面色蒼白、肌肉消瘦、骨骼脆弱、囟門閉合異常、眼神呆滯無光等虛損之象。此類症狀屬「五遲五軟」範疇,反映先天不足與後天失養並存。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益氣固本
- 人參、白朮、茯神:補脾肺之氣,助後天運化。人參大補元氣,白朮健脾燥濕,茯神寧心安神,三者共奏「培土生金」之效,以充養先天腎精。
祛風通絡
- 防風、羌活、天麻、全蠍、僵蠶:此組藥物以「風藥」為主,針對解顱可能伴隨的風痰阻絡或筋脈拘急。天麻息風定驚,全蠍、僵蠶祛風通絡、化痰散結,防風、羌活宣散外風,古人或認為「風動則骨縫不固」,故用風藥調暢氣機。
溫中行氣
- 丁香、木香:辛溫芳香,醒脾理氣。小兒脾胃薄弱,氣滯易生濕濁,二香能助脾胃運化,使補而不滯,兼顧中焦氣機升降。
酒煮麵糊為丸
酒性辛溫,可助藥力上行頭顱,麵糊甘緩護胃,綠豆大丸劑適合小兒吞服。糯米飲送下取其甘平補中,顧護胃氣。
推測整體治療思維
此方體現「標本兼治」思路:
- 治本:通過補氣健脾(人參、白朮)間接充盈先天腎氣(因「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二者互資)。
- 治標:風藥與蟲類藥組合可能意在通調頭部氣血、舒緩顱縫壓力。古代醫家或觀察到解顱患兒易見驚顫、肌肉僵硬,故用熄風通絡之品調節。
備註
方後提及「次以南星散貼之」,顯示古人外治與內服並用,南星散(可能含天南星等溫化痰濕藥)外敷囟門,加強局部溫通之效。整體而言,本方反映古代對解顱「氣虛風阻」病機的獨特認識,用藥兼顧補瀉、動靜之法。
傳統服藥法
人參3錢,白朮1錢,全蠍1錢,防風1錢,羌活半錢,天麻1錢,僵蠶半錢(湯泡浸洗),丁香2錢,木香1錢,茯神1錢。
上為末,以酒煮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5-7丸,糯米飲送下。次以南星散貼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爽神丸有補益元氣、開竅醒神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爽神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三。 組成:人參3錢,白朮1錢,全蠍1錢,防風1錢,羌活半錢,天麻1錢,僵蠶半錢(湯泡浸洗),丁香2錢,木香1錢,茯神1錢。 主治:小兒解顱。母氣衰,胎氣冷,父精不足,胎中受氣不足,腎氣未全而生,身上無血色,肌羸骨細,面容衰,腦分十字,顱門陷,頭角闊而顱開,目無光彩,白睛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