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白丸子散中包含木香,主要原因如下:
- 理氣止痛: 木香性溫,味苦,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白丸子散以治療胃脘疼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為主,而木香能理氣止痛,消食導滯,有助於緩解胃部不適,促進消化。
- 調和脾胃: 白丸子散中常配伍其他健脾和胃的藥物,例如陳皮、半夏等,而木香能調和脾胃,促進脾胃運化,配合其他藥物更有效地改善消化功能,達到治療目的。
白丸子散方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降逆,行氣止痛: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寒邪犯胃、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腹痛、呃逆等症狀,丁香能起到溫中降逆、行氣止痛的作用,有助於緩解患者不適。
- 芳香闢穢,增強療效:丁香氣味芳香濃鬱,具有闢穢止腐之效,可消除藥物本身的異味,並增強藥物的療效。同時,丁香的香氣也有助於改善患者的嗅覺,增加食慾,提高整體治療效果。
白丸子散中加入橘紅,主要是因為橘紅具有理氣止咳的功效。
橘紅味辛、性溫,入肺經,能疏散風寒,理氣止咳,化痰止喘。白丸子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而橘紅的加入,可以幫助溫肺散寒、理氣化痰,進一步提升藥方的療效。此外,橘紅還能和中開胃,有助於改善患者因咳嗽引起的食慾不振等問題。
白丸子散方劑中包含天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 平肝熄風: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止痙止痛的功效。白丸子散主要用於治療肝風內動所致的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而天麻正是治療此類症狀的常用藥材,能夠有效緩解肝風引起的症狀。
- 祛風通絡:天麻還具有祛風通絡的作用,可以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進一步緩解肝風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白丸子散中加入天麻,可以更好地發揮其祛風通絡的功效,達到整體治療的效果。
白丸子散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祛風止痙: 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熄風止痙、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於白丸子散所治療的風痰阻絡、筋脈拘攣等症狀,全蠍能起到疏通經絡、緩解痙攣的作用。
- 清熱解毒: 全蠍亦可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所致的筋脈疼痛、口眼歪斜等症狀,全蠍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白丸子散中全蠍的加入,有助於增強方劑整體的祛風止痙、清熱解毒功效,提高治療效果。
白丸子散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息風止痙:白僵蠶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解毒散結的功效。對於因肝風內動所致的抽搐、痙攣、口眼歪斜等症狀,白僵蠶能起到平息肝風、緩解痙攣的作用。
2. 通絡止痛:白僵蠶能通經活絡,消腫止痛,對於風濕痹痛、筋脈拘攣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白丸子散以白僵蠶為君藥,配合其他藥物,能有效治療肝風內動所致的各種疾病。
主治功效
白丸子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文《世醫得效方》記載,白丸子散主治「肝木克脾土,風痰壅盛」所致的咳嗽,症見「咳嗽,直至嗽頓,飲食痰物俱吐盡,方少定」。
治療原理分析
此方以中醫五行生剋理論為基礎,針對肝木過旺,剋制脾土,導致脾虛生痰,風痰壅盛的病機進行治療。
- 疏肝理氣: 方中木香調理脾胃、行氣止痛,可疏肝理氣,減輕肝木對脾土的克制作用。
- 溫脾化痰: 丁香溫胃健脾、殺菌消炎,橘紅化痰止咳、解熱鎮痛,二者合用可溫暖脾胃,化除痰濕。
- 平肝熄風: 天麻平肝熄風、活血通絡,針對肝風內動的症狀進行治療。
- 祛風止痙: 全蠍祛風除濕、定驚安神,白僵蠶息風止癇、解毒滅瘡,二者合用可祛風止痙,緩解咳嗽頓吐的症狀。
綜合來看,白丸子散通過疏肝、溫脾、化痰、平肝、熄風等作用,調整肝脾關係,祛除風痰,從而達到止咳的目的。其中,木香、丁香、橘紅針對脾虛生痰之本;天麻、全蠍、白僵蠶針對肝風痰壅之標。全方標本兼顧,共奏奇效。
傳統服藥法
青州白丸子(生料)、 加木香、 丁香、 橘紅、 天麻、 全蠍(去毒足)、 僵蠶(炒,去嘴足)各少許。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白丸子散, 出處:《得效》卷五。 組成:青州白丸子(生料)、加木香、丁香、橘紅、天麻、全蠍(去毒足)、僵蠶(炒,去嘴足)各少許。 主治:肝木克脾土,風痰壅盛,咳嗽,直至嗽頓,飲食痰物俱吐盡,方少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