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化丹

聖化丹

SHENG HUA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熱 (1.8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肺經 18%
胃經 11%
膀胱經 9%
腎經 9%
脾經 8%
心經 6%
大腸經 6%
小腸經 2%
膽經 2%
肝經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腎經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聖化丹方中包含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散風止癢: 防風味辛性溫,具有疏散風邪、止癢止痛的功效。聖化丹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病,如濕疹、蕁麻疹等,防風能有效驅散風邪,止癢止痛,改善皮膚病症狀。
  2. 調和藥性: 聖化丹方中可能包含一些寒涼藥物,防風的溫性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損傷陽氣,確保藥物安全有效。

總之,防風在聖化丹方中起到了散風止癢、調和藥性的作用,為治療皮膚病提供了重要保障。

聖化丹方劑中包含荊芥,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1. 疏散風熱:荊芥性辛溫,能散風熱、解表,對於風熱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2. 止咳化痰:荊芥具有宣肺止咳、化痰的功效,對於風寒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也有改善作用。

因此,聖化丹中加入荊芥,旨在通過其疏散風熱、止咳化痰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聖化丹方劑中含有羌活,主要原因如下:

  1. 疏散風寒,解表止痛:羌活味辛、苦,性溫,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痛的功效。聖化丹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等症,羌活可有效疏風散寒,緩解症狀。
  2. 通絡止痛,祛風濕:羌活同時具有通絡止痛、祛風濕的功效。聖化丹中可能還含有其他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濕功效的藥材,與羌活共同作用,可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濕痹、肢體疼痛等症。

聖化丹中包含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濕止痛:獨活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通絡的功效。聖化丹多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等症,獨活的加入可以有效緩解疼痛,改善關節活動。
  2. 配合其他藥物:聖化丹的組成中可能包含其他藥物,如川芎、當歸等,這些藥物與獨活配伍,可以起到協同作用,增強祛風濕、活血化瘀的效果,使藥效更加顯著。

總之,獨活在聖化丹中起到祛風濕止痛,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的作用。

聖化丹方劑中加入亞麻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腸通便:亞麻子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吸水膨脹,增加糞便體積,促進腸道蠕動,有效緩解便祕,對於因腸燥便祕而引起的各種症狀,如口乾舌燥、頭暈目眩等,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滋陰潤燥:亞麻子性涼,味甘,入肺、大腸經,具有潤燥清熱、滑腸通便的功效,能滋養陰液,緩解燥熱症狀,對於因燥熱引起的咳嗽、咽喉幹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在聖化丹方劑中加入亞麻子,可以起到潤腸通便、滋陰潤燥的功效,對於治療便祕、燥熱等症狀具有輔助作用。

聖化丹中加入苦參,主要是利用其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苦參味苦性寒,入肺、胃、大腸經,能有效清除體內濕熱,並抑制寄生蟲的繁殖

對於一些由濕熱、蟲毒引起的皮膚病症,例如濕疹、皮炎、陰囊濕疹等,苦參能消炎止癢、促進傷口癒合,與其他藥材配合,能改善皮膚狀況、達到治療目的

「聖化丹」方劑中加入「豬牙皁」的原因,主要基於其獨特的藥理作用:

  1. 清熱解毒:豬牙皁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有效消散體內熱毒,適用於熱毒蘊結所致的各種疾病,如瘡瘍、腫毒等。
  2. 消腫止痛:豬牙皁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加速傷口癒合,減輕疼痛感,對外傷引起的紅腫、疼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在「聖化丹」方劑中加入豬牙皁,可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疾病的最佳效果。

聖化丹方劑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血活血,改善氣血循環: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聖化丹多用於治療氣血不足、經期不調、血瘀不通等症狀,而當歸的補血活血功效可改善氣血循環,促進血液運行,有助於緩解這些病症。

二、滋陰潤燥,改善肌膚狀況: 當歸還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肌膚乾燥、暗沉等問題。聖化丹亦常被用於美容養顏,而當歸的滋陰潤燥功效可使肌膚滋潤光澤,提升容顏。

聖化丹方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疏風止痙: 蟬蛻性寒,入肺經,具有疏風散熱、止痙定驚的功效。對於因風熱上擾、痰濁阻絡所致的痙攣抽搐、肢體麻木等症狀,蟬蛻可起到舒緩和改善的作用。
  2. 透疹止癢: 蟬蛻能透發麻疹,並能止癢止痛。對於因風熱鬱閉、疹毒內蘊所致的麻疹初起、疹出不暢、瘙癢難忍等症狀,蟬蛻可促進疹出、減輕瘙癢,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聖化丹方中包含白僵蠶,主要是利用其解痙止搐的功效。白僵蠶為僵蠶蟲白僵菌感染後製成的藥材,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定驚止痙的功效。

在聖化丹中,白僵蠶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驚風、抽搐、發熱等症狀。其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消散因熱毒引起的痙攣,而定驚止痙的功效則可直接抑制神經系統的異常興奮,達到止痙的效果。

聖化丹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止痙定驚: 全蠍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止痙定驚的功效。對於風熱內侵、肝風內動所致的痙攣抽搐、口眼歪斜、肢體麻木等症狀,全蠍能起到鎮靜安神、緩解痙攣的作用。
  2.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全蠍還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於因瘀血阻絡、經脈不通所致的疼痛麻木、肢體不靈等症狀,全蠍能促進血液循環,解除瘀阻,緩解疼痛。

聖化丹方劑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毒消腫,散風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解毒消腫、散風止痛之效。聖化丹多用於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疾病,如風寒感冒、風濕痹痛等,而白芷可以有效驅散風寒濕邪,減輕疼痛。
  2. 通竅止痛,活血化瘀: 白芷同時具有通竅止痛的作用,可以改善鼻塞、頭痛等症狀。此外,白芷還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病痛。

因此,白芷在聖化丹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夠有效地發揮解毒消腫、散風止痛、通竅止痛、活血化瘀等作用,提升藥效。

聖化丹中包含何首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腎益精,烏須黑髮:何首烏性味甘苦溫,歸肝、腎經,具有補益精血、烏須黑髮、強筋骨的功效。聖化丹常用於治療腎虛、精虧、鬚髮早白、腰膝痠軟等症,而何首烏恰能針對這些病症,起到補益強壯的作用。
  2. 增強藥效,協同作用:聖化丹方劑中,通常還會包含其他補腎益精、養血安神的中藥,例如枸杞子、熟地黃等。何首烏與這些藥物搭配使用,可以相互促進,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聖化丹中加入蒼耳,主要原因如下:

  1. 疏風散寒,通鼻竅:蒼耳味辛性溫,具有疏散風寒、通鼻竅的功效。對於因風寒外襲導致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蒼耳能有效緩解。
  2. 止癢消腫,殺蟲止癢:蒼耳具有止癢消腫、殺蟲止癢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皮膚瘙癢、濕疹等。聖化丹中可能因其他藥物導致皮膚不適,加入蒼耳有助於改善症狀。

總之,蒼耳在聖化丹中的作用是疏風散寒、通鼻竅,以及止癢消腫、殺蟲止癢,有助於整體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聖化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聖化丹主治「癘瘋症」,即中醫所謂「大風」、「麻風」,或現代醫學之「漢生病」(Leprosy)。其症狀描述為「眉毛脫落、鼻梁倒塌、遍身生癩」,符合古代對癘風重症的記載。此類病症多歸因於「風毒壅滯」、「濕熱蟲蝕」或「氣血瘀阻」,病機涉及風邪外襲、濕熱內蘊,久而耗傷氣血,致皮膚潰爛、經絡阻塞。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祛風除濕,通絡止癢

  1. 風藥組

    • 防風、荊芥、羌活、獨活、白芷
      此類藥物辛溫走表,擅祛風邪,尤針對「眉癢不止」、「遍身生癩」等風濕瘙癢症狀。羌活、獨活更擅深入筋骨,治「手足拘攣」。
    • 蒼耳草(燒)
      蒼耳為治大風要藥,《本草綱目》言其「善通頂門連腦」,能祛風殺蟲,針對風毒上攻之「鼻梁倒塌」。
  2. 蟲類藥

    • 蟬退、薑蠶(僵蠶)、全蠍
      此三味皆能息風通絡,蟬退輕清透表,僵蠶化痰散結,全蠍搜剔深伏風毒,合用以解「風氣拔睛」或「四肢麻痹」等經絡閉阻之症。

(二)清熱燥濕,殺蟲解毒

  1. 苦參、牙皂
    • 苦參苦寒燥濕,清熱殺蟲,針對濕熱蘊結之「腿膝生瘡」;牙皂辛鹹,能滌痰通竅,外用可蝕瘡去腐。
  2. 胡麻(黑芝麻)、大楓子
    • 胡麻潤燥養血,緩和風藥辛燥;大楓子為治麻風專藥,其油脂能殺蟲攻毒,直接搗泥入藥,增強方劑「以毒攻毒」之效。

(三)養血活血,扶正固本

  • 當歸、何首烏、金毛狗脊
    當歸活血養血,何首烏補肝腎、烏鬚髮,針對「眉毛脫落」之血虛風燥;狗脊強筋骨,助祛風濕而不傷正。

三、配伍特點與治療邏輯

  1. 攻補兼施
    以風藥、蟲藥攻邪為主,佐以當歸、首烏養血,胡麻潤燥,避免燥烈傷陰。
  2. 表裡同治
    防風、白芷解表散風;苦參、牙皂清裡濕熱;全蠍、僵蠶深入經絡,形成「由表透裡,由氣入血」之治療層次。
  3. 標本兼顧
    急則治標(止癢、殺蟲),緩則治本(養血潤燥),符合「癘風久病必虛」的病理特點。

四、推論可能功效擴展

此方除主治癘風外,或可應用於其他「風濕熱毒」所致頑疾,如:

  • 頑固性皮膚病:如牛皮癬(白疕)、慢性濕疹(浸淫瘡),因風濕熱毒蘊結者。
  • 神經麻痺:如「手足拘攣」類似於周圍神經病變,蟲類藥通絡或具調節之效。

總結

聖化丹以祛風殺蟲為核心,結合清熱、養血之法,體現古代「風毒論」治癘思路。其組方結構嚴謹,尤其大楓子、蒼耳草等專藥使用,顯示針對性極強,為治療惡性皮膚病及經絡痺阻之峻劑。

傳統服藥法


防風1兩,荊芥1兩,羌活1兩,獨活1兩,胡麻(炒)2兩半,金毛狗(去毛)2兩半,苦參(去皮)2兩半,牙皂(去皮核)2兩半,當歸2兩半,蟬退1兩1錢,薑蠶(炒)1兩1錢,全蠍(去頭足尾)1兩1錢,白芷1兩1錢,何首烏(去皮毛,炒)1兩1錢,蒼耳草(燒)5錢。
上為細末,大楓子二兩去殼,搗爛如泥,同藥和勻,將陳米飯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40-50丸。如病人身上骨腫,眉上癢不止,或是風氣拔睛,手足拘攣,先服此藥1料,將青茶送下,日進4服。或婦人四肢麻痹,手若刺痛,腿膝生瘡,先服奪命1料,後服此聖化丹。服藥後10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痲風 [漢生氏病]

相同名稱方劑


聖化丹, 出處:《外科百效》卷四。 組成:防風1兩,荊芥1兩,羌活1兩,獨活1兩,胡麻(炒)2兩半,金毛狗(去毛)2兩半,苦參(去皮)2兩半,牙皂(去皮核)2兩半,當歸2兩半,蟬退1兩1錢,薑蠶(炒)1兩1錢,全蠍(去頭足尾)1兩1錢,白芷1兩1錢,何首烏(去皮毛,炒)1兩1錢,蒼耳草(燒)5錢。 主治:癧瘋症,眉毛脫落,鼻梁倒塌,遍身生癩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