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葉浸酒

Matsuba soaking sake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膀胱經 33%
肺經 16%
腎經 16%
心經 16%
脾經 16%
膀胱經
肺經
腎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松葉浸酒之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松葉浸酒,為古籍中常見之方劑,其組成雖簡,然主治功效卻頗為廣泛。綜觀《聖濟總錄》、《太平聖惠方》等古籍記載,可見松葉浸酒主要用於治療風疾、腳氣骨節疼痛等病症,並具有袪風除濕、活絡止痛之功。

主治功效分析

治療風疾

《太平聖惠方》明確指出,「松葉浸酒,除一切風」,並用於治療「大風疾」。這裡的「風」,在中醫概念中,泛指具有遊走不定、變化迅速特性的邪氣。其所致之病症,可表現為口面喎斜、半身不遂、手不上頭、腰背強直等。松葉浸酒透過藥酒的發散作用,可將風邪驅逐,從而緩解風疾所致的各種症狀。

緩解骨節疼痛

《聖濟總錄》及《太平聖惠方》均有記載松葉浸酒用於治療腳氣骨節疼痛。腳氣,在中醫學中不單指現代醫學的足癬,更廣泛地指腿足部的疾病。松葉浸酒可藉其活血通絡的功效,改善氣血運行,並有效緩解骨節疼痛。其治療機理可能與松葉的藥理活性成分具有抗炎、鎮痛作用有關。

治療其他相關症狀

《太平聖惠方》亦提及松葉浸酒可治「攣跛躄、疼悶、兩腳痠疼、頑痹、不能久立、頭風、耳聾目暗、見風淚出、鼻不聞香臭、脣口生瘡、惡疰流轉」等症狀。這些症狀多與風邪侵襲、氣血不暢、經絡阻滯相關。松葉浸酒透過其綜合功效,可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之效,從而改善上述多種病症。

治療原理分析

藥性與功效

松葉,在中醫藥理論中,性味苦溫,具有袪風除濕、活血通絡之功效。《本草綱目》亦載松葉有「生毛髮,安五臟,調中,止血,闢穀」等作用。松葉浸酒,可將松葉的藥理活性成分充分溶於酒中,使其藥效更易被人體吸收。酒本身亦有活血行氣、溫陽散寒的作用,可增強松葉的藥效,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配伍與劑型

松葉浸酒的組方,以松葉為主藥,或單用,或配以少量其他藥物,如麻黃。《聖濟總錄》中單用松葉浸酒,而《太平聖惠方》則有松葉配伍麻黃的記載,麻黃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可加強松葉祛風散邪之功效。浸酒劑型,可使藥物成分更好地釋放,且藉由酒的溫通之性,可使藥效更快地到達病所。

綜合作用機制

松葉浸酒的治療原理,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發揮作用:

  1. 袪風散邪: 松葉性溫,可發散體表風邪,並透過酒的宣通作用,加速風邪的排出。
  2. 活血通絡: 松葉及酒均有活血通絡之效,可改善氣血循環,疏通經絡阻滯,從而緩解疼痛、麻木等症狀。
  3. 溫經散寒: 對於寒濕所致的關節疼痛、麻木等症,松葉浸酒的溫熱之性可起到溫經散寒的作用。

總而言之,松葉浸酒利用松葉本身的藥性,配合酒的溫通之性,達到祛風散邪、活血通絡、溫經止痛的功效,從而治療風疾、骨節疼痛等病症。其療效之廣泛,也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靈活變通的用藥思想。

傳統服藥法


松葉10斤,獨活10兩,麻黃10兩(去節)。
上銼細,入生絹袋盛,以酒五斗,入甕密封漬之,春、秋七日,冬十日,夏五日,候日足。
每服1小盞,日3次,溫飲。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酒精濃度:此藥酒使用的酒精濃度較高,飲用時需注意劑量,以防過量引起身體不適。
  2. 孕婦與哺乳期婦女禁用:由於藥材的特性,這類藥酒不建議孕婦或哺乳期婦女使用。
  3. 個人過敏:對麻黃或松葉過敏者應避免使用。
  4. 配合醫療:若有特殊病症(如慢性疾病、服用其他藥物等),建議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5. 定期觀察:首次飲用時應注意觀察身體反應,如有不適應立即停止使用並就醫。

這些詳細的準備作法與分析希望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與運用松葉浸酒。如有其他疑問,隨時歡迎詢問!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耳聾容易流眼淚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痲風 [漢生氏病]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頭痛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四肢筋肉筋攣僵硬肺炎感冒四肢關節疼痛上肢手部麻木咳嗽暈眩

相同名稱方劑


松葉浸酒, 出處:《聖惠》卷二十四。 組成:豬鬃松葉2斤(切),麻黃5兩(去根節)。 主治:大風疾。

松葉浸酒, 出處:《聖惠》卷九十五。 組成:5粒松葉20斤(銼碎,淨洗漉乾),清酒1碩。 主治:去大風。主治:骨節疼痛。

松葉浸酒, 出處:《聖惠》卷九十五。 組成:松葉10斤,獨活10兩,麻黃10兩(去節)。 主治:一切風攣跛躄疼悶,手不上頭,腰背強直,兩腳痠疼,頑痹不能久立,半身不隨,頭風,耳聾目暗,見風淚出,鼻不聞香臭,唇口生瘡,惡疰流轉如錐刀所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