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椒鹽散方劑中包含花椒,乃因其具有以下兩項重要功效:
- 溫經散寒: 花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癢之效。對於因寒邪侵襲所致的脘腹冷痛、寒濕痹痛、風寒咳嗽等症,花椒能有效溫經散寒,緩解疼痛不適。
- 殺蟲止癢: 花椒具有較強的殺蟲止癢作用,對於因寄生蟲或細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疥瘡、皮膚瘙癢等,花椒能有效殺滅病菌,止癢消炎。
因此,椒鹽散方劑中包含花椒,旨在發揮其溫經散寒、殺蟲止癢的功效,治療相關病症。
椒鹽散中加入蓽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蓽茇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寒邪入侵所致的胃寒、腹痛、嘔吐等症狀。椒鹽散為溫中散寒之劑,蓽茇的加入可增強其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效力。
- 促進藥物吸收:蓽茇辛溫之性,能促進藥物吸收,並使藥力直達病所,提高療效。椒鹽散中加入蓽茇,可以有效地促進藥物成分的吸收和利用,提高治療效果。
椒鹽散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薄荷性涼,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功效。椒鹽散本身也以清熱解毒為主,薄荷的加入可以增強其清熱解毒之力,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皮膚病,如溼疹、皮炎等,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 止癢止痛: 薄荷具有止癢止痛的功效,可減輕皮膚瘙癢、灼痛等症狀。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皮膚病,往往伴有瘙癢疼痛,薄荷的加入可以緩解這些不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椒鹽散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解表止癢: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止癢之效,對於因風熱邪毒引起的皮膚瘙癢、瘡瘍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椒鹽散本身也具有解毒止癢的作用,加入荊芥可增強其疏風解表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皮膚病。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荊芥亦具清熱解毒的功效,可配合椒鹽散中其他藥物,如蒼耳子、白芷等,共同清除邪熱,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椒鹽散中包含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經散寒: 細辛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椒鹽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細辛的溫經散寒作用可驅散寒邪,通利鼻竅,緩解上述症狀。
- 助藥性: 細辛與其他藥物配伍,可增強其藥效。椒鹽散中包含白芷、蒼耳子等藥物,細辛的溫性可助其疏風散寒、通竅止痛,發揮協同作用,提高藥效。
椒鹽散中加入大青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大青鹽性寒,味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對於由熱毒引起的瘡瘍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能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 引藥入經: 大青鹽味鹹,具有引藥入經的作用,能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椒鹽散中其他藥物如椒、鹽等,均為辛辣之品,大青鹽能引導藥力深入病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椒鹽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仁齋直指方論》、《景岳全書》及《古今醫統大全》等古籍的記載,椒鹽散主要用於治療牙痛,尤其適用於使用清涼藥物治療無效或反而加重的情況。以下分析其治療原理:
病機分析:
古籍中對於牙痛的論述,除了直接指出蟲蝕、惡血等因素外,亦強調了寒邪或虛火導致的牙痛。從椒鹽散的組方來看,主要針對的是寒邪侵襲、氣血不暢導致的牙痛。若使用清涼藥物無效,或反而加重,可能表示患者牙痛並非單純的熱證,而是虛寒、寒凝或氣滯等因素導致,此時就需要溫陽散寒、理氣活血的藥物來治療。
椒鹽散治療原理分析:
溫陽散寒止痛:
- 花椒: 為君藥,其性辛熱,具有溫中止痛、散寒除濕的功效。《仁齋直指方論》中便提到川椒可用於治療牙痛,而《古今醫統大全》中更明確指出「齒痛惟藉花椒麻痹」。可見花椒是治療寒性牙痛的主要藥物。
- 細辛: 辛溫,具有祛風散寒、溫經止痛的功效,能加強花椒溫陽散寒的作用,並可通利經絡,緩解牙痛。
- 蓽茇: 具有溫中散寒、下氣止痛的功效,輔助花椒溫散寒邪,增強止痛作用。
理氣活血:
- 荊芥穗: 辛溫,具有發汗解表、祛風活血的功效。能疏通經絡,調暢氣機,使氣血運行順暢,達到止痛的效果。
- 薄荷: 辛涼,但在此處的用量和配伍,主要作用是疏肝理氣,可以調暢氣機,使氣血流動,緩解因氣滯引起的疼痛。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大青鹽: 古籍中亦有用食鹽或青鹽炒乾擦牙固齒的記載。大青鹽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的功效,能緩解炎症引起的疼痛。
綜合分析:
椒鹽散的組方,是以花椒為首的溫熱藥為主,輔以理氣活血的藥物,兼具少許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針對寒邪侵襲、氣血不暢導致的牙痛。其治療思路與古籍中提及的「治牙痛用清涼藥不效或反甚者,宜從此以治」的觀點一致。對於因寒邪鬱結、氣血不通導致的牙痛,此方可以起到溫散寒邪、通經止痛的作用,因此能有效緩解疼痛。
總結:
椒鹽散並非單純的止痛藥,而是通過溫陽散寒、理氣活血等方法,從根本上解決了牙痛的病因,因此對於虛寒或寒凝導致的牙痛具有較好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川椒、蓽茇、薄荷、荊芥穗、細辛、朝腦、青鹽各等分。
上為末。
擦痛牙。
《景岳全書》本方用法:或煎湯漱之亦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適用於牙痛,用清涼藥不效或反甚者。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椒鹽散, 出處:《醫統》卷六十四。 組成:川椒、蓽茇、薄荷、荊芥穗、細辛、朝腦、青鹽各等分。 主治:牙痛,用清涼藥不效或反甚者。
椒鹽散, 出處:《直指》卷二十一。 組成:川椒、白鹽、露蜂房(炒)各等分。 主治:風牙、蟲牙疼痛,舌腫。齒蟲痛。攻疰疼痛,日夜不止,睡卧不安,或牙齒動搖,連頰浮腫,齦腫不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