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毒散

漱毒散

SHU D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寒 (0.8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6%
肝經 23%
腎經 19%
心經 6%
膽經 6%
脾經 6%
肺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膽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漱毒散方中包含薄荷,主要源於其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藥性。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止癢止痛等功效。

在漱毒散中,薄荷主要起到以下作用:

  1. 清熱解毒: 薄荷的清涼之性可以有效消除口腔內部的熱毒,緩解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2. 消炎止痛: 薄荷的辛涼之性可以抑制細菌生長,減輕口腔炎症,緩解疼痛不適。

因此,薄荷的加入不僅提升了漱毒散的清熱解毒功效,更增強了其消炎止痛的效果,使之能更有效地治療口腔炎症。

漱毒散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其以下功效:

  1. 疏散風熱: 荊芥性辛溫,善於疏散風熱,可清熱解毒,尤其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有明顯的療效。
  2. 消腫止痛: 荊芥具有較好的消腫止痛作用,可以緩解因風熱引起的咽喉疼痛、牙齦腫痛等症狀,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在漱毒散中加入荊芥,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有效治療由風熱引起的口腔疾病。

漱毒散中加入細辛,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個藥理作用:

  1. 溫散寒邪,通鼻竅: 細辛味辛性溫,具有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寒邪侵襲導致的鼻塞、流涕、頭疼等症狀,細辛能起到溫散寒邪、通利鼻竅的作用,有助於解除鼻腔炎症,促進恢復。
  2. 解毒消腫,止痛生肌: 細辛也具有一定的解毒消腫、止痛生肌功效。對於口腔潰瘍、牙齦腫痛等症狀,細辛能起到消炎止痛、促進癒合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疼痛,促進口腔潰瘍的癒合。

因此,漱毒散中加入細辛,不僅可以起到溫散寒邪、通鼻竅的作用,更能起到解毒消腫、止痛生肌的效果,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漱毒散方劑中加入地骨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地骨皮性寒,味甘,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之效。可有效抑制口腔內的炎症反應,例如牙齦腫痛、口瘡等,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2. 滋陰潤燥: 地骨皮亦有滋陰潤燥之效,可緩解口腔黏膜乾燥,促進傷口癒合,有利於口腔潰瘍、口角炎等病症的修復。

總而言之,地骨皮在漱毒散中發揮著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口腔炎症,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改善口腔健康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漱毒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風熱上攻,牙齒疼痛,久而不癒」,其病機關鍵在於風熱邪氣壅滯牙齦、齒齦,導致氣血不通,化熱傷絡。風性輕揚,易襲上部;熱性炎上,兩邪相合,鬱阻齒齦則發為腫痛。病程日久,提示風熱膠著未散,或兼有陰分伏熱。方名「漱毒」強調以局部漱口方式,清解熱毒、疏散風邪,達止痛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薄荷葉(3錢)

    • 性味辛涼,歸肺肝經,為輕清宣散之品,擅長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咽喉。
    • 在此方中為主藥,直接針對「風熱上攻」之病機,透邪外達,緩解齒齦腫痛。
  2. 荊芥穗(半兩)

    • 辛微溫,歸肺肝經,能祛風解表、透散鬱熱。
    • 雖性偏溫,但與薄荷配伍可增強疏風透邪之力,並助薄荷開泄腠理,引風熱外散。
  3. 細辛(1錢)

    • 辛溫走竄,歸肺腎經,具有祛風止痛、開竅通絡之效。
    • 少量用之,取其「火鬱發之」之意,既能助薄荷、荊芥宣散鬱熱,又能直達齒齦局部,通絡止痛。
  4. 地骨皮(1兩)

    • 甘寒,歸肺腎經,善清虛熱、涼血分。
    • 針對病程「久而不癒」,推測可能有熱邪傷陰或血分伏熱,地骨皮可清解深層鬱熱,防止傷陰。

配伍特點與治療原理

  • 辛涼佐辛溫:薄荷、荊芥、細辛皆具辛散之性,但薄荷涼、荊芥微溫、細辛溫,三者協同形成「辛開鬱熱」之力,符合「風熱宜涼散」的治法,避免過用寒涼遏邪。
  • 清上兼透熱:地骨皮清熱涼血,專治久病潛伏之熱,與輕清宣散藥相配,構成「表裡分消」格局。
  • 局部作用為主:全方為粗末煎湯「溫漱冷吐」,藥物直接作用於口腔患處,既能宣散風熱,又可清解局部毒邪,避免內服傷胃。

總結
此方結合「疏風透熱、清解鬱毒、通絡止痛」三法,針對風熱上攻牙齒的標實與日久潛熱的兼夾病機,通過局部用藥迅速起效,體現中醫「輕可去實」與「就近祛邪」的治療智慧。

傳統服藥法


薄荷葉3錢,荊芥穗半兩,細辛1錢,地骨皮(去粗皮)1兩。上為粗末。
每用7錢,水2盞,煎至1盞半,去滓,食後溫漱冷吐。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漱毒散, 出處:《禦藥院方》卷九。 組成:薄荷葉3錢,荊芥穗半兩,細辛1錢,地骨皮(去粗皮)1兩。 主治:風熱上攻,牙齒疼痛,久而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