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楊梅瘡方

XI YANG MEI CHUANG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6%
腎經 16%
肺經 16%
心經 11%
膽經 11%
胃經 5%
小腸經 5%
膀胱經 5%
大腸經 5%
脾經 5%
肝經
腎經
肺經
心經
膽經
胃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洗楊梅瘡方中使用地骨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楊梅瘡乃濕熱毒邪所致,地骨皮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之效。其寒涼之性可清解體內熱毒,涼血止血,有效抑制瘡瘍的發展,並消散紅腫。
  2. 利濕退黃: 楊梅瘡常伴隨皮膚發黃、潰爛等症狀,地骨皮能利濕退黃,改善皮膚色素沉澱,加速瘡瘍的癒合。同時,其利濕作用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減少瘡瘍反覆發作的機會。

洗楊梅瘡方中使用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楊梅瘡乃濕熱毒邪侵犯肌膚所致,荊芥性辛溫,具有清熱解毒之功,能疏散風熱,透疹止癢,有助於清除體內濕熱毒邪,減輕瘡瘍的炎症反應。

2. 消腫止痛: 荊芥亦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楊梅瘡造成的紅腫疼痛,具有緩解作用,促進瘡瘍的癒合。

洗楊梅瘡方中加入苦參,是利用其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來治療楊梅瘡。

楊梅瘡屬於濕熱蘊結所致,而苦參味苦性寒,能清熱燥濕,同時苦參還具有殺蟲止癢的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病原體的繁殖,並減輕炎症反應和瘙癢症狀。

此外,苦參與方中其他藥物配合,可以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效果,幫助患者更快康復。

「洗楊梅瘡方」中加入細辛,主要是利用其辛溫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楊梅瘡,又稱梅毒,其病因多為濕熱毒邪侵犯,而細辛性溫,可溫經散寒,驅散寒邪,同時其辛散之性,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有助於治療楊梅瘡所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此外,細辛亦具殺菌作用,可抑制病菌滋生,進一步減輕病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洗楊梅瘡方」是針對皮膚類似楊梅瘡的症狀而設計的方劑,主要成分包括地骨皮、荊芥、苦參和細辛。

地骨皮性寒味甘,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它能清散外感風熱,退內傷陰虛之熱,常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內傷陰虛引起的發熱、口乾、咽喉腫痛、煩躁不安等症狀。地骨皮亦可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治療肺熱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壓、癰腫、惡瘡等多種熱性疾病。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風寒、風濕痛、關節炎、皮膚瘙癢、外傷出血、瘀血、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苦參味苦、性寒,歸肝、心、肺、腎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等功效。苦參可用於治療各種寄生蟲感染導致的腹痛、腹瀉、便祕、貧血等疾病,以及熱毒血瘀引起的各種出血症狀,如咯血、便血、子宮出血等。此外,苦參也常被用於治療濕熱下注引起的帶下色黃、陰腫陰癢,以及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狀。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具有散風寒、溫肺化痰,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炎、鼻竇炎、頭痛、身體痠痛等症狀;另外細辛散風除濕,主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寒濕腹痛、嘔吐泄瀉;具有溫化寒痰停飲、下氣消痰、溫肺化飲之功,可治療外感風寒、水飲內停、喘咳、痰多清稀等症狀;細辛也可用於治療寒邪入絡之肌肉關節痛,如頭痛、鼻淵、牙痛、痹痛等。

在中醫理論中,楊梅瘡是由於傷寒病後重毒熱不解,侵蝕腸胃,形成潰瘍,腸胃功能發生障礙,飲食不消化,毒熱流轉至皮膚而引起的。洗楊梅瘡方中的藥物成分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癢的功效,能夠幫助緩解楊梅瘡的症狀。

總之,洗楊梅瘡方是一種針對皮膚類似楊梅瘡的症狀而設計的中藥方劑,由地骨皮、荊芥、苦參和細辛四種藥物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癢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土地骨皮5錢,荊芥5錢,苦參5錢,細辛5錢。
煎湯,先蒸,後洗。遍身出汗為效。如洗務要湯寬,浸洗良久方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洗楊梅瘡方, 出處:《醫學入門》卷八。 組成:土地骨皮5錢,荊芥5錢,苦參5錢,細辛5錢。 主治:楊梅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