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空城卻敵散中加入人中白,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散瘀止痛: 人中白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止痛之效。其清熱解毒之性可針對外感熱毒所致的發熱、咽痛等症狀,而散瘀止痛之效則可緩解因熱毒瘀結所致的疼痛。
- 疏通經絡,恢復元氣: 人中白入心經、肝經,可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從而恢復元氣。空城卻敵散主治外感風熱、熱毒壅滯所致的頭痛、發熱、咽痛等症,人中白的加入有助於疏通經絡,解除熱毒,恢復機體正氣,進一步增強療效。
「空城卻敵散」方劑中包含硼砂,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硼砂性寒,味甘鹹,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治療外感熱毒所致的發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 燥濕止癢:硼砂亦有燥濕止癢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狀。
然而,硼砂為有毒藥物,需在醫師指導下謹慎使用,避免過量或長期服用,以免產生不良反應。
空城卻敵散中使用薄荷,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 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之效。可有效消散由外感風熱引起的頭痛、鼻塞、咽喉腫痛等症狀,緩解熱毒對人體的侵襲。
- 疏散風熱: 薄荷芳香開竅,能疏散風熱,使機體散發熱邪。對於風熱感冒引起的發熱、惡寒、頭脹痛、鼻流黃涕等症狀,薄荷能起到較好的治療作用。
綜上所述,薄荷在空城卻敵散中起到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風熱感冒的目的。
空城卻敵散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其辛溫解表、通竅止痛的功效。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溫肺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
方中以細辛配合其他藥物,主要針對外感風寒、鼻塞流涕、頭痛發熱等症狀。細辛可溫肺散寒,驅散外邪,同時又能通利鼻竅,緩解鼻塞、頭痛等症狀。此外,細辛還能溫脾散寒,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提升機體抵抗力。
空城卻敵散中包含荊芥,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 疏散風熱,止咳化痰: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能疏散風邪,清熱解表,並能化解痰濕,止咳平喘。適用於風熱犯肺,咳嗽痰多,或外感風寒,兼有肺熱者。
- 解表透疹,止癢消腫: 荊芥對於風疹、麻疹、瘡瘍等疾病,有解表透疹、止癢消腫之效。空城卻敵散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引起的咳嗽、發熱、喉痛、鼻塞等症,荊芥的解表透疹功效能促進疾病的緩解。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空城卻敵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陰虛黃喉」,屬中醫喉科病症。陰虛黃喉指因陰液虧耗、虛火上炎所致的咽喉腫痛,症見咽喉乾澀紅腫、疼痛難嚥,或伴聲音嘶啞,舌紅少苔,脈細數。其特點為本虛標實,需兼顧滋陰降火與局部清熱消腫。方名「空城卻敵」喻指以輕靈之藥,如空城之計般退敵(病邪),符合喉科用藥「輕清上浮」之理。
二、組成藥物分析與治療原理
白馬糞(1兩)
- 傳統用途:性涼,清熱解毒,《本草綱目》載其可治「喉痹腫痛」。
- 邏輯推斷:古人取動物糞便(如五靈脂)之濁降特性,引火下行,或藉其發酵後微寒之性緩解熱毒。
人中白(6錢)
- 傳統用途:人尿沉澱物,鹹寒降火,《本經逢原》稱其「專降陰火」。
- 邏輯推斷:針對陰虛火炎,以鹹寒之品直折上亢虛火,兼有化瘀止血之效,可能緩解咽喉黏膜充血。
硼砂(3錢)
- 傳統用途:甘涼清熱化痰,為喉科要藥,《本草衍義》謂其「含化治喉中腫痛」。
- 邏輯推斷:直接作用於局部,清熱解毒、消腫防腐,現代亦證實其抗菌作用。
薄荷(4分)、荊芥尾(1錢)
- 傳統用途:辛涼宣散,薄荷利咽透熱,荊芥尾(荊芥穗)偏祛風邪。
- 邏輯推斷:輕揚之性可疏散咽喉鬱熱,助硼砂等藥透達病所,兼緩解黏膜充血腫脹。
北細辛(2分)
- 傳統用途:辛溫走竄,《本草正義》言其「開泄鬱滯」。
- 邏輯推斷:少量用於寒涼隊中,反佐防冰伏邪氣,兼通竅止痛,治標以緩急。
四六片(2分,即冰片)
- 傳統用途:辛香走竄,清熱止痛,《醫林纂要》稱其「散鬱火」。
- 邏輯推斷:局部應用可迅速滲透黏膜,清涼鎮痛,增强他藥消腫之效。
三、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清降為主,佐以宣透」為核心:
- 針對病機:陰虛黃喉本為虛火,不宜苦寒直折,故用白馬糞、人中白、硼砂等清降虛火而不傷陰;薄荷、荊芥尾宣散鬱熱,防寒涼太過;細辛、冰片反佐通竅,標本兼顧。
- 用藥特色:
- 內含動物藥(人中白)、礦物藥(硼砂)、植物藥,體現「異類相使」配伍思想。
- 吹喉給藥直達病所,符合「上焦如羽,非輕不舉」原則,避免內服傷脾胃。
- 命名意涵:「空城」暗示用藥輕靈(如薄荷、冰片),「卻敵」喻退喉中熱毒,反映以巧力取勝的治法。
此方體現中醫喉科「急則治標」思維,通過局部清熱、消腫、止痛,緩解陰虛火旺所致的咽喉急症,後續仍需滋陰治本。
傳統服藥法
白馬糞1兩,人中白6錢,硼砂3錢,薄荷4分,北細辛2分,荊芥尾1錢,四六片2分。
上為細末。
吹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涼,有一定的刺激性,陰虛火旺、咽喉腫痛明顯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空城卻敵散, 出處:《喉科種福》卷五。 組成:白馬糞1兩,人中白6錢,硼砂3錢,薄荷4分,北細辛2分,荊芥尾1錢,四六片2分。 主治:陰虛黃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