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胡木香散
QIAN HU MU XI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二二八引《衛生家寶》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熱 (1.8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前胡木香散中包含前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解表,理氣止痛: 前胡味辛性溫,具有疏散風寒、宣肺止咳、理氣止痛之功效。對於風寒犯肺、咳嗽氣喘、胸悶腹痛等症狀,前胡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 與木香相輔相成: 前胡與木香配伍,一散一補,相輔相成。木香味苦性溫,善於燥濕健脾、理氣止痛。二者合用,既能疏散風寒,又能健脾理氣,對於風寒犯肺、胃氣不和、胸悶腹痛等症狀,療效更佳。
前胡木香散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和胃止痛: 前胡木香散主治肝胃氣滯,脘腹脹痛,柴胡善於疏肝解鬱,調和氣機,可解除肝氣鬱結所致的胃脘疼痛。
2. 升陽舉陷,止瀉止嘔: 柴胡亦具升陽舉陷之功,能提升中氣,緩解脾胃虛弱所致的泄瀉、嘔吐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本之效。
綜上所述,柴胡在方中起到疏肝解鬱、和胃止痛、升陽舉陷等多重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前胡木香散中包含木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功效。方中前胡、木香合用,能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用於治療胸脘脹痛、腹痛、食積不消等症。
- 燥濕健脾: 木香還有燥濕健脾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胃濕困,促進消化吸收。前胡木香散中加入木香,可增強其健脾消食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病症。
前胡木香散中包含秦艽,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項功效:
- 疏散風寒濕邪:秦艽性苦寒,入肝經,擅長疏散風寒濕邪,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如前胡、木香等共同作用,能有效驅散外感風寒濕邪,緩解風邪侵襲所致的咳嗽、鼻塞、肢體痠痛等症狀。
- 舒筋活絡止痛:秦艽具有舒筋活絡、止痛之效,可緩解因風寒溼邪阻滯經絡所引起的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症。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如川芎、羌活等共同作用,能增強止痛效果,緩解疼痛。
前胡木香散中加入三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 三稜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破瘀消積的功效。方中前胡、木香等藥材以行氣止痛為主,而三稜的加入,能進一步加強行氣止痛的作用,尤其適用於氣滯血瘀、脘腹脹痛等症狀。
- 消積化瘀: 三稜對於飲食積滯、瘀血阻滯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療效。方中若出現積滯不消、腹痛拒按的情況,三稜可輔助消積化瘀,促進氣血流通,改善症狀。
前胡木香散中加入肉桂,主要考量其溫陽散寒、行氣止痛之效。
- 溫陽散寒: 前胡木香散以疏風解表、理氣止痛為主要功效,但寒邪內伏則氣機阻滯,療效難以奏效。肉桂溫陽散寒,可助藥力深入,溫通氣血,利於驅散寒邪,促進藥效發揮。
- 行氣止痛: 肉桂辛溫走竄,能溫通經絡,活血化瘀,並能溫暖脾胃,促進氣血運行。此有助於緩解因寒邪凝滯導致的脘腹疼痛,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行氣止痛之效。
因此,前胡木香散中加入肉桂,既可增強散寒功效,又能助其行氣止痛,使藥效更為顯著。
前胡木香散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茴香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其溫暖脾胃,有助於緩解寒邪凝滯所致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與前胡、木香等藥物相配,協同作用,增強散寒止痛的效果。
2. 助行氣消積,促進藥效: 茴香具有行氣消積的作用,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吸收,有助於藥物有效地發揮作用。同時,茴香的辛香味還能增強藥物的穿透力,使其更容易到達病竈部位,提高療效。
前胡木香散中加入檳榔,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行氣消積: 檳榔味辛性溫,入脾胃經,有行氣消積、降逆止嘔之效。方中前胡、木香等藥材已具行氣止痛功效,加入檳榔可加強此功效,有助於消除胃腸積滯,緩解脹滿、疼痛等症狀。
- 助消化: 檳榔能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尤其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可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前胡木香散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燥濕: 前胡木香散主治風寒濕邪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燥濕之功,能補脾胃之氣,燥除脾濕,使脾胃運化功能正常,有助於痰液的排出。
- 助藥力: 白朮能提高其他藥物的療效,如與前胡、木香等藥物配伍,可加強其宣肺化痰、理氣止痛的作用,使藥效更顯著。
因此,白朮在方劑中起到健脾燥濕、助藥力,增強治療效果的作用。
前胡木香散中加入肉荳蔻,主要考量其兩方面作用:
1. 溫中止痛: 肉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止痛、降逆止嘔的功效。方劑中前胡、木香等藥性偏寒,用於治療寒邪客肺、脾胃虛寒所致的咳嗽、腹痛等症。而肉荳蔻的加入,則可溫暖脾胃,緩解寒涼藥物的寒性,增強止痛效果。
2. 固澀止瀉: 肉荳蔻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可抑制腸道蠕動,減輕腹瀉症狀。方劑中前胡、木香等藥物具有疏風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而肉荳蔻的加入,則可起到收斂固澀的作用,防止因藥物作用過於峻猛而導致腹瀉。
前胡木香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前胡、木香等藥性偏寒涼,容易傷及脾胃。甘草性甘溫,味甘,具有調和脾胃、緩解寒涼藥物對脾胃的損傷作用,起到保護脾胃的作用。
- 增強藥效: 甘草味甘,能引藥入脾胃,使藥效更易發揮。此外,甘草還具有解毒、抗炎、止痛等作用,可以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藥效,提高療效。
前胡木香散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前胡木香散主治胸脅脹悶、脘腹疼痛、消化不良等症,青皮的加入可以幫助疏肝理氣,緩解胸腹脹痛,改善消化功能。
二、 引藥下行,助藥力達病所: 青皮性溫,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可以促進其他藥物下達肝經,更有效地治療胸脅疼痛等肝經病證。
總之,青皮的加入可以增強前胡木香散的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之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前胡木香散中加入川芎,主要是基於其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膽經,能疏散肝鬱,行氣止痛,對於因氣血瘀滯所致的胸腹疼痛、頭痛、經行腹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此外,川芎還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對於因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肢體麻木、關節疼痛等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在[前胡木香散]中加入川芎,可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
前胡木香散中加入葶藶子,主要是考慮其利水消腫、宣肺降氣的功效。
葶藶子性寒,味辛,入肺、膀胱經,能宣肺降氣、利水消腫,對於肺氣壅滯、水濕停滯所致的咳嗽、喘息、胸悶、水腫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前胡木香散主治風寒咳嗽、痰多氣喘等症,而葶藶子的加入,既能宣肺降氣,又能利水消腫,協同其他藥物,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前胡木香散之主治功效分析
前胡木香散,一方出自《黃帝素問宣明論方》,雖名為散,實具多重功效。劉完素於書中提到,「青橘皮丸(又云:前胡木香散亦治飢),治胃熱腸寒,善食而飢,便溺少而腹脹痛,大便或澀」。此言明確指出,本方主治病機在於「胃熱腸寒」,進而導致「善食而飢,便溺少而腹脹痛,大便或澀」等症狀。
病機分析:
所謂「胃熱」,並非單純的胃火亢盛,而是指胃的消化功能異常亢進,導致食慾旺盛卻難以充分吸收利用,故表現為「善食而飢」。而「腸寒」,則是指腸道蠕動功能減弱,寒邪阻滯氣機,導致津液輸布失常,產生「便溺少」、「腹脹痛」、「大便或澀」等現象。此乃虛實夾雜之證,虛在脾胃運化功能不足,實則有寒邪阻滯,氣機不暢。
方劑治療原理分析:
前胡木香散的組成,看似複雜,實則配伍精妙,針對上述病機,各司其職,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 前胡、柴胡、茄香: 此三藥皆具疏理氣機之功。前胡可宣肺理氣,化痰止咳;柴胡疏肝解鬱,條暢氣機;茄香則理氣調中,燥溼化痰。三藥合用,有助於暢達全身氣機,使壅滯之氣得以宣散。
- 木香、檳榔: 此二藥為行氣之要藥。木香行氣止痛,健脾開胃;檳榔下氣導滯,推動腸道蠕動。兩藥相輔相成,能有效疏通腸道,排除積滯,緩解腹脹疼痛。
- 秦艽、三稜: 此二藥針對「寒邪阻滯」而設。秦艽祛風除濕,活血通絡,疏通經絡氣血;三稜破癥瘕積聚,利水消腫,有助於化解腸道內之寒積。
- 肉桂、肉豆蔻: 此二藥溫暖脾陽。肉桂溫經散寒,補火助陽;肉豆蔻暖脾胃,固腸止瀉。二藥合用,可溫補脾陽,驅散寒邪,使腸道運化功能恢復正常。
- 白朮: 此藥健脾益氣,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配合溫陽藥,則能從根本上解決脾胃虛弱問題。
綜合分析:
綜上所述,前胡木香散並非單純的補益或攻下之劑,而是通過疏理氣機、溫補脾陽、化解積滯等多方面協同作用,達到調和腸胃,消除病症的目的。其治療重點在於改善「胃熱腸寒」的病理狀態,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正常,氣機運行暢通。從古文記載來看,本方在治療「善食而飢、便溺少、腹脹痛、大便或澀」等症狀方面具有較好的療效,可視為針對脾胃虛寒、氣機不暢的良方。
傳統服藥法
前胡1兩,柴胡1兩,木香1兩,秦艽1兩,京三稜半兩(煨),官桂1兩,茴香1兩,檳榔3個(面煨),白朮1兩,肉豆蔻3個(去皮),甘草半兩(炙),青皮半兩,川芎半兩,甜葶藶半兩(微炒)。
調順三焦,平和胃氣。
上每服2錢,水1盞半,生薑3片,烏梅1枚,煎至6分,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疏風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適合於五勞七傷,氣隔不通,日漸消瘦的患者使用。但本方有辛溫燥烈之性,陰虛火旺、氣虛血虧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前胡木香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二八引《衛生家寶》。 組成:前胡1兩,柴胡1兩,木香1兩,秦艽1兩,京三棱半兩(煨),官桂1兩,茴香1兩,檳榔3個(面煨),白朮1兩,肉豆蔻3個(去皮),甘草半兩(炙),青皮半兩,川芎半兩,甜葶藶半兩(微炒)。 主治:調順三焦,平和胃氣。主治:五勞七傷,氣隔不通,日漸消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