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秘傳痔漏內消丸
MI CHUAN ZHI LOU NEI XIAO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林繩墨大全》卷九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寒 (0.27)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祕傳痔漏內消丸中的血餘炭是一種經典的中藥材,其主要來源為動物的血液,經過特定的處理後形成炭化物。其在方劑中的作用主要來自於其獨特的性質,如能清熱、解毒、止血和促進血液循環。用於痔漏及內痔的治療,可以有效幫助患者減輕出血及炎症,並縮短癒合時間。
具體來說,血餘炭具有收斂與消腫的特性,可以改善局部的微循環,促進局部的恢復。在痔漏的情況下,由於血管擴張及炎症反應,使得局部血液循環不良,因此加入血餘炭可以幫助調節這種狀態,減少腫脹和出血。此外,血餘炭能夠清除體內的熱毒,避免痔漏情況惡化,從而達到內消的效果。因此,其在祕傳痔漏內消丸中的應用,意義重大,展現中醫藥治療的綜合性與有效性。
祕傳痔漏內消丸中包含白礬,是因為白礬具有特殊的藥理性質和療效。白礬,又名“明礬”,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能,對於治療痔漏等症狀尤為有效。
其一,白礬可以幫助收斂止血,減少因痔瘡造成的出血情況,促進傷口癒合。其二,白礬具備抗炎作用,能夠降低局部炎症,緩解疼痛和不適感。此外,白礬還能夠改善腸道的環境,減少便祕現象,進而降低痔漏復發的風險。
綜合以上原因,白礬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方劑的整體療效,還使祕傳痔漏內消丸在對抗痔漏疾病時,更加全面而高效。因此,白礬成為這類方劑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之一。
祕傳痔漏內消丸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止痛消腫:痔漏常因風寒濕邪入侵所致,而防風性溫,能散寒止痛,並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局部腫脹疼痛,改善痔瘡症狀。
- 調和營衛,兼顧內外:防風兼具疏風散寒及解表功效,能調和營衛之氣,既能疏散外邪,又能改善內部氣血運行,從內而外改善痔瘡病症。
總之,防風在祕傳痔漏內消丸中發揮疏風止痛、消腫止癢的功效,起到改善痔瘡症狀的作用。
祕傳痔漏內消丸中的槐角,主要是因其在中醫理論中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槐角,即槐樹的果實,味甘,性微寒,常用於治療因內熱所致的痔瘡出血或便血等症。槐角能夠疏通肝經,促進血液循環,減少局部的瘀血,這對於痔漏患者尤其重要,因為這類患者常常伴隨有血暈、疼痛等不適症狀。
另外,槐角也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能有效地減少出血現象,促進痔瘡的癒合,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在祕傳痔漏內消丸的方劑中,槐角的運用不僅增強了方劑的療效,還有效地針對了痔漏的根本原因,達到舒解症狀、治療疾病的效果。因此,槐角在方劑中的選用具有其獨特的療效與價值。
黃連(Coptis chinensis)在中藥方劑[祕傳痔漏內消丸]中的使用,主要是因其具有清熱解毒的特性。痔瘡及內漏常伴隨有熱毒的症狀,如腫痛、出血等,而黃連能夠有效地清除體內的熱邪,減輕炎症反應。其成分中的小檗鹼能抑制細菌繁殖,對於由感染引起的痔瘡有良好的輔助療效。此外,黃連還能促進腸道健康,改善消化,減少便祕情況,從而減少對痔瘡的刺激。總之,黃連的加入不僅可以減少病症的發作頻率,還能提高手法的療效,使[祕傳痔漏內消丸]在治療痔漏方面顯現更為全面的效果。這讓該方劑具有更為穩定的治療作用,對於長期患有此病症的患者而言,是一種有效的支持性配方。
白朮(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在中藥方劑中常用於健脾益氣,其主要成分具有強健脾胃、促進消化的作用。痔漏內消丸的配方中添加白朮,主要是因為痔瘡的形成往往與脾胃虛弱、氣血不和有密切關係。脾胃虛則不能運化水穀,容易產生濕濁,進而導致便祕,促使痔瘡的加重。
白朮可以通過健脾益氣來提升腸道的功能,改善排便,減少便祕的情況,從而有效緩解痔瘡的發作。此外,白朮也具有一定的利水消腫作用,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的濕氣,減輕痔瘡的腫脹和疼痛。因此,在祕傳痔漏內消丸的方劑中加入白朮,是基於其對脾胃的調理和對痔瘡症狀的輔助治療效果,從而增強整體療效。
祕傳痔漏內消丸中包含黃芩,其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黃芩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痔漏常因濕熱下注、血瘀阻滯而發,黃芩可清熱解毒,燥濕止瀉,改善痔漏的症狀。
- 涼血止血:黃芩亦有涼血止血的功效。痔漏常伴出血,黃芩可清熱涼血,促進凝血,止血止痛。
因此,祕傳痔漏內消丸中加入黃芩,可有效改善痔漏的濕熱、血瘀等病因,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治療效果。
祕傳痔漏內消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痔瘡及相關症狀,其中地榆的使用具有重要意義。地榆,性苦寒,主要用於清熱解毒、止血和收斂。其藥理作用能有效抑制炎症,促進痔瘡周圍組織的修復。
在臨牀上,痔瘡往往伴隨著肛門周圍的炎症及出血,地榆能夠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此外,地榆也具有收斂的效果,能幫助減少出血,促進痔瘡的癒合,從而改善患者的症狀與生活品質。
總體而言,地榆在祕傳痔漏內消丸中的運用,既體現了中醫治療的辨證施治理念,也強調了熱毒引起痔病的內在關聯,通過有效清熱解毒,達到療效。因此,地榆的成分選擇是根據其對症的特性,兼顧了治療及改善痔瘡的各個方面。
祕傳痔漏內消丸中包含穿山甲,主要是因為穿山甲在中醫中具有特定的藥用價值。穿山甲的鱗片含有角質化的成分,能夠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對於治療痔瘡、腸道疾病及相關的炎症具有良好的療效。其性味苦寒,能夠有效地消腫止痛,對於痔瘡引起的腫脹和不適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此外,穿山甲還被認為具有補益脾胃的功效,有助於調理腸道功能,促進消化,從而減少便祕的情況,間接減輕痔瘡的發作頻率。在中醫中,多種藥材通常會相互配合,以期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因此穿山甲的使用,可以使祕傳痔漏內消丸更加全面,針對痔漏的病因與症狀進行綜合調理。
祕傳痔漏內消丸中包含苦參,主要是因其具有多種藥理功效,對於治療痔漏等病症有明顯的幫助。苦參含有苦參鹼等生物鹼,具有抗菌、抗炎及止痛的作用,能有效緩解因痔漏所引起的疼痛和不適感。
另外,苦參具有清熱解毒的功能,可以幫助排除體內的毒素,進一步減輕痔漏的症狀。對於由濕熱引起的痔瘡,苦參的清熱除濕效果尤為顯著,能改善腸道健康。此外,苦參也被認為有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能促進受損組織的修復及癒合。
因此,在祕傳痔漏內消丸的組成中添加苦參,不僅能增強方劑的療效,還能從外部切入,對痔漏的根本原因進行調理,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総體而言,苦參在此方劑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對於患者的康復至關重要。
祕傳痔漏內消丸中包含石菖蒲,有其特定的藥理作用和療效。石菖蒲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的功效,對於痔漏的治療特別重要。痔漏常伴隨有血瘀或氣滯的症狀,石菖蒲能促進血液循環,減輕腫脹、疼痛感。此外,石菖蒲有助於消腫,改善局部的血液供應,從而對於痔瘡的癒合過程有所助益。其清熱解毒的作用也能幫助減少因為感染或火熱所引起的症狀,提升患者的整體舒適度。因此,石菖蒲的加入,使祕傳痔漏內消丸在調理氣血和緩解症狀方面更具綜合效果,符合中醫整體調理的理念。
「祕傳痔漏內消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痔瘡、漏症等問題。其組成中包含「雷丸」,這是一種具有重要藥用價值的藥材。雷丸,又稱為雷公藤,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
雷丸的獨特之處在於其能夠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局部血流,使得瘀血得到緩解。而痔瘡及漏症通常伴隨局部血液滯留,造成腫脹不適,因此雷丸在此方劑中的應用尤為適合。此外,雷丸還具有抗炎的特性,能減輕因病症引起的炎症反應。
總的來說,雷丸在「祕傳痔漏內消丸」中不僅能夠針對病症的直接作用,還能提高整體方劑的療效,使其更有效地達到消腫止痛、促進康復的目的。這使得雷丸成為該方劑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祕傳痔漏內消丸中加入亞麻子,主要考慮其潤腸通便的功效。
亞麻子富含膳食纖維,可吸水膨脹,增加糞便體積,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緩解便祕,減少痔瘡發作的誘因。此外,亞麻子含有亞油酸,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減輕痔瘡的炎症反應,緩解疼痛和腫脹。
因此,亞麻子在祕傳痔漏內消丸中起到潤腸通便、抗炎消腫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痔瘡症狀。
「祕傳痔漏內消丸」中加入漏蘆,主要考量其清熱解毒、利濕止瀉的功效。
漏蘆味苦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瀉、消腫止痛的功效。痔漏多因濕熱下注、氣血瘀滯而引起,漏蘆能清熱利濕,排除濕熱之邪,並能涼血止血,改善痔瘡出血的症狀。同時,漏蘆還能消腫止痛,緩解痔瘡帶來的不適感。因此,在祕傳痔漏內消丸中加入漏蘆,可有效改善痔漏的症狀,達到清熱解毒、利濕止瀉、消腫止痛的療效。
「祕傳痔漏內消丸」中包含「蕪荑」,主要基於其收斂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
蕪荑味苦澀、性涼,歸脾、大腸經。其收斂止血的特性可有效控制痔瘡出血,而清熱解毒的功效則有助於消炎止痛,緩解痔瘡的疼痛和炎症。此外,蕪荑還能燥溼止癢,對於因濕熱所致的痔瘡瘙癢也有幫助。
因此,將蕪荑納入「祕傳痔漏內消丸」方劑中,可起到綜合治療痔瘡的作用,有效緩解患者的痛苦。
祕傳痔漏內消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生薑,這是因為生薑具有多種藥用特性,對於治療痔漏等症狀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生薑具備溫中散寒的功能,能有效驅走體內寒邪,從而緩解因寒凝引起的腸道不適與痔瘡疼痛。痔漏通常伴隨腹痛、腹脹等症狀,生薑的溫熱特性可以舒緩這些不適感,改善腸道的血液循環。
其次,生薑富含姜酚等成分,具有抗炎和鎮痛的作用,有助於減輕痔漏部位的炎症和腫脹。這對於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積極意義。
再者,生薑可以促進消化,增進食慾,幫助患者保持良好的消化系統功能,這對於痔漏患者的恢復過程至關重要。總之,生薑在祕傳痔漏內消丸中的應用,不僅能夠提升方劑的療效,還能增強患者的整體健康。
祕傳痔漏內消丸的組成中包含象牙,這反映出中醫在治療痔漏等疾病方面所依賴的自然藥材的深厚傳統。象牙是一種稀有的中藥材,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主要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其成分中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的微循環,降低炎症反應。
在痔漏的治療過程中,象牙的添加可以有助於減輕患者的疼痛感,緩解腫脹,並促進組織的修復與再生。此外,象牙的使用也可能與中醫對於體質的辨證施治相結合,使得藥方更加個性化與精準化。然而,由於象牙屬於珍貴資源,其使用需要謹慎考量,追求可持續的藥材來源,以確保治療效果同時兼顧生態平衡。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此方劑「秘傳痔漏內消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為「痔漏」,主要針對痔瘡及肛瘻等病症,具乾膿止痛、退管生肌之效,用以減少瘡口膿液、緩解疼痛,並促進瘻管收斂與組織修復。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1. 止血斂瘡
- 棕櫚灰、發余(血餘炭)、地榆(炒黃)、枯礬:此類藥物多具收斂止血之效,針對痔漏出血或瘡口滲血。棕櫚灰與血餘炭為傳統炭類藥材,能吸附並凝固創面;地榆涼血止血,枯礬燥濕斂瘡。
2. 清熱燥濕解毒
- 黃連、黃芩、苦參皮、防風、槐角:痔漏多與濕熱下注相關,此組藥物清熱燥濕,尤擅治大腸濕熱。黃連、黃芩瀉火解毒;苦參清濕熱;防風祛風勝濕;槐角專治腸風下血。
3. 活血消腫、生肌長肉
- 乳香、沒藥、川山甲(穿山甲)尾、象牙末:此類藥物活血化瘀、促進瘡口癒合。穿山甲尾(土炒成珠)擅通絡排膿;象牙末傳統用於拔毒生肌;乳香、沒藥止痛生肌。
4. 殺蟲消積
- 雷丸、蕪荑、漏蘆:痔漏久病或與寄生蟲、濕毒積滯有關,此類藥物殺蟲解毒,尤以雷丸殺絛蟲,蕪荑除腸道寄生蟲。
5. 特殊動物藥材
- 刺蝟皮(醋炙)、牛角(角思)(燒存性)、豬蹄殼(燒灰):此類燒灰存性之品具收斂止血、促進瘻管閉合之效。刺蝟皮傳統用於痔瘡腫痛;牛角思(牛角鰓)與豬蹄殼燒灰後增強斂瘡作用。
6. 輔助藥理
- 麝香:少量配伍能開竅通絡,增強他藥穿透力,助藥效直達病所。
- 黃蠟、麻油為丸:賦形兼潤滑腸道,緩解排便不適,適用於肛腸疾病。
綜論治療方向
此方結合止血、清熱、燥濕、殺蟲、活血生肌等多重機制,針對痔漏病機「濕熱瘀毒」設計,既控制急性症狀(如出血、腫痛),又調理慢性病理(如瘻管、瘡口難癒)。全方以炭類藥材與動物藥為核心,注重「煅燒存性」以增強收斂性,佐以麝香引藥,體現「內消」與「生肌」並重的思路。
傳統服藥法
棕櫚灰1兩,發余2兩,枯礬1兩,刺蝟皮1個(醋炙),牛角(角思)1個(燒存性),防風5錢,槐角5錢,黃連(炒)1兩2錢,白朮(炒)1兩,黃芩(炒)5錢,地榆(炒黃)5錢,川山甲尾8錢(土炒成珠),苦參皮1兩,石菖蒲1兩,豬蹄殼20個(燒灰),雷丸1兩,胡麻仁1兩,漏蘆1兩,蕪荑1兩,青薑香5錢,象牙末5錢,乳沒3錢。
乾膿止痛,退管生肌。
上為末,加麝五分,用黃蠟四兩,加麻油一兩,和藥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錢,每日2-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秘傳痔漏內消丸, 出處:《醫林繩墨大全》卷九。 組成:棕櫚灰1兩,發餘2兩,枯礬1兩,刺猬皮1個(醋炙),牛角(角思)1個(燒存性),防風5錢,槐角5錢,黃連(炒)1兩2錢,白朮(炒)1兩,黃芩(炒)5錢,地榆(炒黃)5錢,川山甲尾8錢(土炒成珠),苦參皮1兩,石菖蒲1兩,豬蹄殼20個(燒灰),雷丸1兩,胡麻仁1兩,漏蘆1兩,蕪荑1兩,青薑香5錢,象牙末5錢,乳沒3錢。 主治:乾膿止痛,退管生肌。主治:痔漏。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