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如聖散

催生如聖散

CUI SHENG RU SHE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胎産良方》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偏寒 (0.8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脾經 16%
胃經 13%
大腸經 9%
心經 6%
膽經 6%
腎經 6%
小腸經 6%
肺經 6%
心包經 3%
膀胱經 3%
肝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心經
膽經
腎經
小腸經
肺經
心包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催生如聖散中加入車前草,主要基於其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車前草性寒味甘,入肺、肝、腎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孕婦而言,車前草有助於利尿消腫,緩解妊娠後期水腫現象,同時亦能清熱解毒,預防因體內濕熱導致的胎兒宮內缺氧或胎動不安等狀況。因此,車前草的加入有助於促進順產,保障母嬰安全。

催生如聖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促進血行:當歸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作用,能改善子宮血液循環,促進子宮收縮,有利於胎兒順利娩出。

2. 補血益氣,增強體力:當歸能補血益氣,提高孕婦體力,減少生產過程中體力消耗,有助於順利生產。

總之,當歸在催生如聖散中,可起到活血化瘀、促進血行,以及補血益氣,增強體力的作用,有助於促進順產。

「催生如聖散」方劑中包含「秦艽」,主要原因有二:

  1. 活血通絡,舒筋止痛:秦艽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舒筋活血、止痛散結的功效。臨牀上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腰腿疼痛、關節腫痛等症。在催生過程中,產婦可能因宮縮疼痛而導致氣血不通、筋脈拘緊,秦艽可以幫助舒緩疼痛,促進血液循環,使產程順利進行。
  2. 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秦艽除了活血通絡的功效外,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容易出現感染、發熱等症狀,秦艽可以幫助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減輕產後感染的風險。

催生如聖散中包含川牛膝,主要基於其活血通絡、引血下行的功效。

川牛膝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絡、引血下行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子宮的血液供應,有利於促進宮縮,加快產程。

此外,川牛膝亦能利水消腫,對於妊娠後期水腫或胎盤滯留等情況亦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因此,川牛膝在催生如聖散中起到活血化瘀、促進宮縮、利水消腫等作用,有助於順利生產。

催生如聖散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鼻竅、利頭目: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通鼻竅、利頭目、散風寒的功效。臨牀上常用於治療鼻塞、頭痛、頭昏等症狀。催生過程中,產婦可能會出現頭昏腦脹、鼻塞流涕等症狀,白芷可通竅開竅,緩解不適,有助於產程順利進行。
  2. 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 白芷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子宮血液供應,有利於胎兒順利娩出。同時,白芷還能促進宮縮,縮短產程,利於產婦安全生產。

催生如聖散中加入大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行氣利水,促進子宮收縮: 大腹皮性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利水、消腫止痛的功效。臨牀上,可用於治療水腫、腹脹、腹痛等症。在催生過程中,大腹皮能促進子宮血液循環,利水消腫,並協助子宮收縮,幫助胎兒順利娩出。
  2. 補腎助陽,提升孕婦體力: 大腹皮還具有補腎助陽的作用,能增強孕婦體力,提高子宮收縮能力,有利於順利生產。

總而言之,催生如聖散中加入大腹皮,正是利用其行氣利水、補腎助陽的藥效,促進子宮收縮,幫助孕婦順利生產。

催生如聖散方中使用枳殼,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作用:

1. 行氣止痛,促進血行: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肝、脾經。其具有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的功效。在催生過程中,由於子宮收縮、胎兒下降,可能出現腹痛、腰痠等不適,枳殼能幫助緩解疼痛,促進血行,改善子宮的收縮力。

2. 疏肝理氣,幫助順產:枳殼能疏肝理氣,解除肝氣鬱結,促進子宮收縮,利於胎兒順利娩出。尤其對於因肝氣鬱結、氣血運行不暢而導致的難產,枳殼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催生如聖散」方劑中包含川芎,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通絡,行氣止痛:川芎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能改善子宮周圍的血液循環,促進宮縮,有助於產婦順利生產。其行氣止痛的功效,也能緩解產程中常見的疼痛不適。
  2. 升舉陽氣,溫經散寒:川芎性溫,入肝經,具有升舉陽氣的作用,能溫暖子宮,驅散寒邪,有助於改善因寒凝血瘀導致的難產現象。

催生如聖散中加入白芍,是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緩解宮縮疼痛:白芍具有鎮痛、止痙作用,能緩解產婦因宮縮引起的腹痛,減輕分娩時的痛苦。
  2. 調節子宮收縮:白芍可調節子宮平滑肌的收縮,有助於促進宮縮,但其收縮力較弱,不會造成過於強烈的宮縮,避免造成子宮破裂等危險。

因此,白芍在催生如聖散中扮演著緩解疼痛、調節宮縮的雙重角色,有助於安全順利地促進分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催生如聖散」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載於《丹溪心法》及《宋氏女科》,主用於「難產」。其描述指出,若產婦因「漏血」或「胎臟乾澀」導致產程遲滯、疼痛劇烈,服用後可促使「氣寬胎滑」,順利生產。另提到若遇「胎死不下」之證,可配伍紅花以酒調服,強化下胎之效。從方名「如聖」「獨聖」等用詞,可見古人對此方催生效果之推崇。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

1. 主藥:黃蜀葵花(或葵子)

  • 性味功效:黃蜀葵花性甘寒,傳統用於利尿通淋、活血潤滑。《本草綱目》載其能「滑胎」,即通過滑利之性減輕產道阻力。現代研究亦發現,其黏液質成分可能具有潤滑作用,而某些活性物質可輕度刺激子宮平滑肌收縮。
  • 替代用法:若無花則用「葵子」,此指冬葵子,《千金方》稱其能「下胞衣」,其油脂成分或助產道濡潤,緩解「乾澀難產」。

2. 輔助配伍與服用法

  • 酒調服:酒性溫通行血,能增強藥力散布,尤其針對「胎死不下」時,配紅花破血,共奏活血下胎之效。
  • 熱湯送服:溫熱助藥力吸收,亦可能通過溫通效應促進氣血運行。

3. 邏輯推論與機理
此方設計核心在於「滑」與「動」:

  • 滑潤產道:黃蜀葵花或葵子之黏液質直接作用於產道,減少摩擦阻力,解決「乾澀」問題。
  • 調整氣機:所謂「氣寬」可能反映藥後骨盆肌肉緊張度降低,產婦情緒與身體放鬆,間接促進宮縮協調性。
  • 協同藥勢:酒與紅花針對血瘀或死胎等重症,加強活血下行之力,與主藥形成「潤滑—推動」合力。

三、總結

古人以「如聖」為名,強調此方簡便而效專,尤其針對產程中氣滯血燥或胎胞濡潤不足之難產。其原理結合中醫「滑可去著」理論與實踐經驗,通過藥物物理性潤滑與生理性調節,輔以酒行藥勢,體現傳統產科用藥之巧妙。

傳統服藥法


黃蜀葵花不拘多少(焙乾)。
上為末。
熟湯調下。或有漏血,胎臟乾澀,難產痛劇者,並進3服,良久腹中氣寬,胎滑即產下。如無花時,只用葵子爛研小半合,以酒調,濾去滓,溫過,頻服尤妙。胎死不下,煎紅花、溫酒調下。
催生獨聖散(《丹溪心法》卷五)、催生為全散(《宋氏女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孕婦在服用催生如聖散前,應先諮詢醫生,以確保安全。
  2. 催生如聖散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孕婦在服用期間,應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3. 催生如聖散有出血的副作用,因此孕婦在服用期間,應定期監測血常規。

相同名稱方劑


催生如聖散, 出處:《鄭氏家傳婦科萬金方》卷三。 組成:當歸、川芎、大腹皮、枳殼、白芷。 主治:難産。

催生如聖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二八引《局方》。 組成:黃蜀葵花不拘多少(焙乾)。 主治:胎臟乾澀,難産痛劇,或胎死不下。

催生如聖散, 出處:《胎産良方》。 組成:車前6分,當歸1錢,秦艽1錢,川牛膝8分,白芷6分,大腹皮6分,枳殼(炒)6分,川芎6分,芍藥(炒)6分。 主治:難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