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末子

DA HONG MO Z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4%
脾經 17%
胃經 16%
肝經 11%
心經 10%
腎經 8%
膀胱經 4%
心包經 2%
膽經 2%
大腸經 2%
肺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大紅末子」方劑中加入烏藥,主要是利用其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

烏藥味辛、溫,歸脾、胃、肝經,具有溫中止痛、行氣散寒、消食化積的功效。其溫中散寒作用可以緩解因寒邪入侵導致的胃寒疼痛,而行氣止痛作用則有助於緩解氣滯血瘀引起的腹痛。因此,在「大紅末子」方劑中加入烏藥,可有效地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改善患者的胃寒疼痛症狀。

大紅末子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硃砂,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硃砂(也稱為辰砂,化學成分為硫化汞)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清心安神的作用。它常被用於治療心神不安、失眠等症狀,適合需針對心腦的方劑。

其次,硃砂在方劑中還具有一定的解毒效果,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機體的功能,這對於一些因血虛或氣滯引起的病症有良好療效。

此外,硃砂的特性與大紅末子的功效相輔相成。在多數方劑中,硃砂的加入能增強整體的療效,特別是在補益、安神和清熱方面,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然而,由於硃砂含有重金屬成分,使用時需要謹慎,通常在醫師指導下進行,避免過量引發毒性反應。因此,在配方中適當配置有助於發揮其優點,同時最小化風險。

「大紅末子」方劑中包含「麻黃」,主要原因如下:

  1. 宣肺解表,散寒止咳:麻黃性溫,味辛,具有宣肺解表、散寒止咳的功效。方中加入麻黃,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症狀包括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等,有助於疏散外邪,宣通肺氣,緩解上述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麻黃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石膏、杏仁等,共同作用,可以發揮協同增效的作用。例如,麻黃可助石膏清熱解表,杏仁可潤肺止咳,合用可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感冒,達到最佳療效。

大紅末子方劑中包含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大紅末子方劑中可能含有較為辛辣或燥熱的藥材,添加甘草可以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使藥性更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2. 補脾益氣: 甘草具有健脾益氣、緩解疲乏的作用。大紅末子方劑多用於治療氣虛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甘草的加入可以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體力狀況。

大紅末子方劑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散寒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大紅末子方劑多用於治療寒邪入侵引起的疼痛,例如頭痛、牙痛、腹痛等。白芷的加入可以溫經散寒,緩解疼痛。
  2. 通鼻竅: 白芷具有通鼻竅、止流涕的功效。大紅末子方劑中常常配合其他藥物治療鼻塞、流涕等症狀,白芷的加入可以促進鼻腔通暢,改善鼻塞症狀。

「大紅末子」方劑中加入陳皮,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肺經。具有行氣解鬱、健脾和胃、燥濕化痰的功效。與方中其他藥物配合,有助於理氣健脾,促進消化吸收,緩解脾胃氣滯、食積不化等症狀。
  2. 降逆止嘔:陳皮能降逆止嘔,對於脾胃虛弱、氣逆上衝所致的嘔吐、反胃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同時,陳皮還可配合方中其他藥物,起到協調各藥物作用、增強療效的作用。

「大紅末子」方劑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川芎味辛、性溫,歸肝、脾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效。方劑中加入川芎,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有助於治療因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的各種病症。
  2. 疏散風寒:川芎亦具疏散風寒之效,可解表散寒,緩解風寒所致的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症狀。在「大紅末子」方劑中,川芎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大紅末子」方劑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方中加入乾薑,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有助於緩解因寒邪入侵而引起的脾胃虛寒、腹痛、腹瀉等症狀。
  2. 助藥力: 乾薑能增強其他藥物的藥力,促進藥物吸收和發揮藥效。方中其他藥物可能偏寒涼,加入乾薑可起到協調作用,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強烈,避免損傷脾胃。

大紅末子方劑中包含白僵蠶,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祛風止痙: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痙之效。可治療小兒驚風、抽搐、癲癇等症狀。大紅末子方劑中包含白僵蠶,正是為了其祛風止痙的功效,用以治療因風邪入體引起的各種痙攣症狀。
  2. 化痰散結:白僵蠶亦具化痰散結之效。可治療痰熱鬱結、瘰癧、癭瘤等症狀。大紅末子方劑中包含白僵蠶,可輔助其他藥物,共同發揮化痰散結的功效,以達到治療效果。

「大紅末子」方劑中含有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宣肺利咽:桔梗味辛甘,性微寒,歸肺經,具有宣肺利咽,開宣肺氣、利咽消腫的作用。在「大紅末子」中,桔梗可以幫助緩解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起到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功效。
  2. 排膿消腫:桔梗還有排膿消腫的作用,能夠促進炎症消退,減輕局部腫脹。在「大紅末子」中,桔梗可以幫助清除痰液,促進炎症消退,達到治療咽喉腫痛的目的。

總而言之,桔梗在「大紅末子」中發揮宣肺利咽、排膿消腫的功效,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共同達到治療咽喉腫痛等病症的目的。

「大紅末子」方劑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行氣消積: 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降逆止嘔之功效。方劑中若出現氣滯血瘀、痰飲積聚等症狀,枳殼可助於疏通氣機,消散積聚,改善症狀。
  2. 理氣止痛: 枳殼對於胸腹疼痛、脘腹脹滿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由於其行氣消積功效,可以緩解氣滯導致的疼痛,並促進消化,減少脹滿感。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大紅末子」

大紅末子方劑組成:

烏藥: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

硃砂:是一種傳統中藥材,具有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解毒、潤肺、清熱利尿、補氣、清肝明目、化痰止血等功效。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僵蠶:性辛、寒,入肝、肺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等功效。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大紅末子主治功效:

小兒發熱驚風,及痘疹諸疾,都是兒童常見的疾病。

方劑組成介紹: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僵蠶:性辛、寒,入肝、肺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等功效。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烏藥: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大紅末子」主要成分是烏藥、硃砂、麻黃、甘草、白芷、陳皮、川芎、乾薑、白僵蠶、桔梗、枳殼,主治功效是小兒發熱驚風,及痘疹諸疾,都是兒童常見的疾病。

傳統服藥法


烏藥順氣散1貼,朱砂5錢。
上為細末。
量大小與服,黃酒或米湯下,多則1錢或幾分。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辛溫燥烈,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麻疹幼兒發熱

相同名稱方劑


大紅末子, 出處:《魯府禁方》卷三。 組成:烏藥順氣散1貼,朱砂5錢。 主治:小兒發熱驚風,及痘疹諸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