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蓯蓉散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功效。蓯蓉散中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氣滯血瘀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而木香的加入可幫助行氣散寒,緩解腹痛,改善脾胃功能。
- 燥濕化痰: 蓯蓉散中常用於治療痰溼阻肺、咳嗽氣喘等症,而木香具有燥溼化痰的作用,可幫助清利痰溼,改善呼吸道症狀。
綜上所述,木香在蓯蓉散中起到行氣止痛、燥溼化痰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蓯蓉散是一種具有補腎益精、活血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肉荳蔻,這是因為肉荳蔻具有獨特的藥用價值。肉荳蔻性溫,味辛、苦,具有溫補脾胃、行氣止痛的功效。尤其對於因腎虛引起的疲乏無力及脾胃虧虛所致的消化不良,肉荳蔻能夠調理並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同時,肉荳蔻還能夠提升蓯蓉散的整體協同效應,增強其滋補效果。
在中醫理論中,腎與脾胃的健康息息相關,腎的虛弱往往會影響脾胃的運作。肉荳蔻的添加,有助於調和整體方劑的作用,使其更具針對性。綜合來看,肉荳蔻在蓯蓉散中的應用不僅能夠增強方劑的滋補功效,還能起到調理脾胃、助消化的作用,使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能夠獲得全方位的健康改善。
蓯蓉散中包含肉蓯蓉,乃因肉蓯蓉為此方劑的核心藥材,其性溫潤,具有補腎壯陽、潤腸通便之功效。
方劑中以肉蓯蓉為君藥,主治腎虛陽痿、腰膝酸軟、腸燥便祕等症狀。其補腎壯陽之效,可改善陽痿早泄、腰膝無力等腎虛所致的病症;其潤腸通便之效,可緩解腸燥便祕,改善排便不暢。
故蓯蓉散中包含肉蓯蓉,是為充分發揮其補腎壯陽、潤腸通便之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目的。
主治功效
蓯蓉散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
- 木香:行氣止痛,健脾消食
- 肉豆蔻:暖胃止瀉,補中益氣
- 肉蓯蓉:溫腎壯陽,固精止瀉
- 蓯蓉散:調和脾胃,溫補下元
主治病症及藥理分析
根據古文獻記載,蓯蓉散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1. 腎虛相關病症
- 腎臟虛損,精氣衰竭,陽道痿弱,腰膝無力,五心煩熱(《聖濟總錄》、《雞峯普濟方》、《太平聖惠方》):肉蓯蓉為君藥,溫腎壯陽,益精補髓,是治療腎陽虛衰、精血不足的要藥。
- 腎氣不足,體重嗜臥,骨節痠疼,目暗耳鳴,多恐喜唾,腰背強痛,小腹滿急,食飲無味,心懸少氣(《太平聖惠方》):方中肉蓯蓉補腎益精,結合其他補益藥物,可改善腎虛引起的諸多症狀。
- 虛勞羸損,陰痿精氣乏弱(《雞峯普濟方》、《太平聖惠方》): 肉蓯蓉配合方中其他補益肝腎、益氣養血的藥物,可用於治療虛勞所致的精氣不足、陽事不舉等症。
- 虛勞小便餘瀝,或黃或白,莖中疼痛,囊下濕癢(《太平聖惠方》): 此症多因腎虛膀胱失約所致,肉蓯蓉溫補腎陽,有助於改善小便不利等症狀。
- 腎虛腰痛(《針灸大成》): 肉蓯蓉溫補腎陽,強壯腰膝,對於腎虛所致的腰痛有一定的療效。
2. 金瘡出血過多,虛竭
- 金瘡去血多,虛竭,此藥內補(《奇效良方》、《劉涓子鬼遺方》): 這裡提到的「蓯蓉散」或「內補散」,其組成與主治腎虛的蓯蓉散有所不同,包含當歸、川芎、乾薑、川椒、桂心、黃芩等藥物,具有活血止血、溫經止痛、補虛扶正的功效,用於金瘡出血過多導致的虛弱。
- 金瘡出血多,內補肉蓯蓉散方(《太平聖惠方》): 此處的「肉蓯蓉散」也應與主治腎虛的方劑區別,其重點在於「內補」,即補充因失血過多導致的氣血虧虛。
3. 其他病症
- 目赤飛血(《聖濟總錄》): 此處的「蓯蓉散」組成與主治腎虛的方劑不同,用於治療目赤腫痛。
- 腎臟虛風上攻,頭旋腦痛眼生翳,或有黃黑花,起如飛蠅,及腰胯痠疼,腳膝冷痹(《聖濟總錄》): 此症多因腎虛不能制風,虛風上擾所致,方中肉蓯蓉補腎,可能有助於緩解相關症狀。
- 癰經年不瘥,膿血過多。補虛(《聖濟總錄》、《太平聖惠方》): 此處的「肉蓯蓉散」具有補虛的作用,可用於癰疽日久,正氣虧虛的患者。
- 乳癰,排膿(《聖濟總錄》): 此處的「肉蓯蓉散」可能具有排膿消腫的作用。
- 大渴後,下元虛乏,日漸羸瘦,四肢無力,不思飲食(《太平聖惠方》): 此症多因大病初癒,元氣虧虛所致,肉蓯蓉溫補下元,可能有助於恢復元氣。
- 風勞,補益臟腑,利腰膝,止煩疼,強志力,充肌膚(《太平聖惠方》): 肉蓯蓉具有補益臟腑、強壯筋骨的作用。
- 虛勞傷憊,四肢羸瘦,腰膝無力,不能飲食(《太平聖惠方》): 肉蓯蓉補虛扶正,可用於治療虛勞所致的諸多症狀。
- 虛勞盜汗,四肢無力,腰腳冷疼(《太平聖惠方》): 盜汗多因陰虛或陽虛所致,肉蓯蓉溫補腎陽,可能有助於改善盜汗症狀。
- 久服至老不忘(《證治準繩‧類方》): 此處的「蓯蓉散」組成包含肉蓯蓉、續斷、遠志、石菖蒲、白茯苓,具有補腎益智、安神定志的功效。
治療原理
蓯蓉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 溫補腎陽,益精填髓:肉蓯蓉為君藥,其性溫,味甘、鹹,入腎、大腸經,具有溫補腎陽、益精填髓的功效,是治療腎陽虛衰、精血不足的要藥。
- 補益氣血,扶正固本:方中常配伍其他補益氣血、扶正固本的藥物,如人參、黃耆、當歸、熟地黃等,以增強補虛扶正的功效。
- 行氣活血,通絡止痛:部分方劑中加入行氣活血的藥物,如木香、川芎等,以改善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 健脾益胃,增進食慾:部分方劑中加入健脾益胃的藥物,如木香、肉豆蔻等,以改善脾胃功能,增進食慾。
總結
蓯蓉散是一類以肉蓯蓉為主要成分的中藥方劑,根據不同的配伍,其功效和主治病症也有所不同。總體而言,蓯蓉散主要用於治療腎陽虛衰、精血不足所致的各種病症,以及金瘡出血過多導致的虛弱。其治療原理主要是通過溫補腎陽、益精填髓、補益氣血、扶正固本等途徑來實現的。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久服。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蓯蓉散, 出處:《得效》卷九。 組成:木香5錢,肉豆蔻(煨)1兩,肉蓯蓉(酒洗,炙)1兩。 主治:補益。主治:腫滿。
蓯蓉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 組成: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滑石1分,黃連(去須)3分,井泉石1兩,土馬鬃1兩(俗呼牆上青衣),豉(炒)半兩。 主治:目赤飛血。
蓯蓉散, 出處:《醫學入門》卷八。 組成:肉蓯蓉8錢,白朮8錢,巴戟8錢,麥門冬8錢,茯苓8錢,甘草8錢,牛膝8錢,五味子8錢,杜仲8錢,車前子5錢,乾薑5錢,生地半斤。 主治:腎氣虛寒陰痿,腰脊痛,身重脛弱,言音混濁,陽氣頓絕。
蓯蓉散, 出處:《千金》卷十九。 組成:蓯蓉7分,續斷7分,天雄7分,陽起石7分,白龍骨7分,五味子2兩,蛇床子2兩,乾地黃2兩,牡蠣2兩,桑寄生2兩,天門冬2兩,白石英2兩,車前子5合,地膚子5合,韭子5合,菟絲子5合,地骨皮8分。 主治:五勞六極七傷虛損。
蓯蓉散, 出處:《千金》卷二十。 組成: 蓯蓉散(《千金》卷二十。)出處:《千金》卷二十。組成:肉蓯蓉1斤,生地黃30斤(取汁),慎火草2升(切),楮子2升,乾漆2升,甘草1斤,遠志1斤,五味子1斤。主治:輕身,益氣強骨,補髓不足,使陰氣強盛。 。 主治:輕身,益氣強骨,補髓不足,使陰氣強盛。
蓯蓉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九。 組成:肉蓯蓉(湯浸,去皴皮,焙)1兩,巴戟天(去心)半兩,檳榔(煨,銼)半兩,萆薢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犀角(鎊)半兩,羚羊角(鎊)半兩,陟厘(炒)半兩,黃芩(去黑心)3分,茺蔚子3分,枸杞子3分,人參3分,玄參3分,木香3分,菟絲子(酒浸1宿)3分,槐子3分,決明子(微炒)3分,丹參3分。 主治:腎臟虛風上攻,頭旋腦痛眼生翳,或有黃黑花,起如飛蠅,及腰胯痠疼,腳膝冷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