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麝茸丹中包含麝香,主要原因如下:
-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之功效。此方可能用於治療神志昏迷、痰迷心竅、中風昏厥等症狀,麝香能迅速開竅,使患者清醒。
- 活血化瘀: 麝香亦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此方可能亦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麝香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
麝茸丹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麝茸丹中常含有熱性藥材,如麝香、鹿茸等,生地黃可以起到平衡藥性、避免燥熱傷陰的作用,使藥效更加溫和。
- 滋陰補腎:生地黃入肝腎經,有滋陰補腎的功效。麝香、鹿茸等藥材雖然能補腎壯陽,但亦可耗傷陰液,生地黃的加入可以起到滋陰補腎、平衡陰陽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燥烈,使藥效更趨持久。
麝茸丹方中加入當歸,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可改善因氣血不足而導致的經期不順、痛經等症狀,與麝香、鹿茸等藥材搭配,有助於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 和緩藥性: 麝香性溫,鹿茸性熱,皆偏燥烈,而當歸性溫和,能起到緩和藥性、防止燥熱傷陰的作用,使藥效更為平和,更易被人體吸收。
麝茸丹方劑中包含黃耆,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等功效。麝茸丹主治外感風寒,兼有氣虛、表虛證,黃耆能補益正氣,固護表衛,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有助於驅除外邪,改善寒邪內侵的症狀。
- 配合麝香: 麝茸丹中含有麝香,其性溫,味辛,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止痛、解毒消腫等功效,但其性烈,易傷津耗氣。而黃耆能補益氣血,有助於緩解麝香的燥烈之性,使藥效發揮更穩定,減少副作用。
麝茸丹方劑中包含虎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痛,舒筋活絡: 虎骨性溫,入肝腎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痛的作用。對於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虎骨可有效緩解。
- 強壯筋骨: 虎骨具有強筋壯骨之效,能改善因風寒濕邪入侵導致的筋骨酸軟無力、行走不便等問題。
然而,由於虎骨來源於瀕危野生動物,其使用受到嚴格限制,並非所有藥方中都含有此成分。
主治功效
麝茸丹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幼幼新書》、《証治準繩‧幼科》、《小兒衛生總微論方》、《醫燈續焰》等古籍記載,麝茸丹的主要功效在於治療「小兒數歲不能行」之症。此方劑的治療原理,可從多個角度進行深入分析:
一、病因病機分析:
古籍中普遍認為,小兒數歲不能行走,多與先天稟賦不足有關。《証治準繩‧幼科》指出,「小兒多因父母氣血虛弱,故令胎氣不強,骨氣軟弱,筋脈無力,不能行步。」此明確指出病因與父母的氣血虛弱,導致胎兒先天不足,筋骨發育遲緩。
《証治準繩‧幼科》進一步闡述:「骨是髓養,稟生氣血不足者,髓不充強,故骨不成。」以及「小兒稟受血氣不足者,則髓不滿,骨故軟弱而不能行。」,點明瞭骨骼發育與髓質的關係,強調氣血不足導致髓質虧虛,進而影響骨骼的正常發育,是導致小兒行走遲緩的關鍵病機。《醫燈續焰》亦持相同觀點:「腎主骨、主髓。虛則髓少骨柔,故行遲耳」。
二、方劑組成功效分析:
麝茸丹的組成藥物針對上述病機,具有明確的治療方向:
- 麝香: 其辛香走竄,具有開竅醒腦、活血化瘀之功。對於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滯之症,能起到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的作用。
- 生地黃: 性味甘寒,入腎經,具有滋陰補腎、清熱涼血之效。可補先天之本,充養髓質,滋養骨骼,為骨骼發育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
- 當歸: 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養血補肝之效。可輔助生地黃,滋養肝腎,促進氣血生成,提高機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從而改善骨骼的發育狀況。
- 黃耆: 性味甘溫,具有益氣固表、扶正祛邪之功。可補益後天之本,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氣血運行,為骨骼生長提供動力。
- 虎骨: 具有強筋健骨、活血止痛之效。可直接作用於骨骼,加強骨骼的發育和強度,同時促進血脈運行,緩解因骨骼發育不良而引起的疼痛。
三、治療原理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麝茸丹的治療原理可歸納為:
- 補益先天: 麝茸丹以生地黃為主,滋養腎陰,補充髓質,為骨骼的發育提供物質基礎,解決先天不足導致的骨骼發育障礙。
- 補益後天: 配伍黃耆,益氣固表,扶正祛邪,增強機體功能,提高脾胃的運化能力,為骨骼生長提供充足的能量。
- 疏通經絡: 麝香開竅醒腦,活血化瘀,促進氣血運行,疏通經絡阻滯,改善骨骼的血液供應。
- 強筋健骨: 虎骨直接作用於骨骼,加強骨骼的發育和強度,配合當歸的養血活血之效,促進骨骼的修復和生長。
總而言之,麝茸丹通過多種藥物的協同作用,達到補先天、益後天、疏通經絡、強筋健骨之功,從而治療小兒數歲不能行走之症。此方劑的配伍嚴謹,針對病因病機,具有較好的療效。古籍亦多次提及「曾經大效」、「大驗」等語,證明其臨牀療效的確切性。
傳統服藥法
麝香1兩,茄茸(酥炙黃)1兩,生地黃1兩,當歸(洗)1兩,黃耆1兩,虎脛骨(酥炙黃)1兩。
上為末,羊髓4兩,煮爛成膏和為丸,如黍米大。
乳前服10粒,每日3次,磨沈香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補益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麝茸丹, 出處:《幼幼新書》卷六引張渙方。 組成:麝香1兩,茄茸(酥炙黃)1兩,生地黃1兩,當歸(洗)1兩,黃耆1兩,虎脛骨(酥炙黃)1兩。 主治:小兒數歲不能行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