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膏

SHE XIANG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鬼遺》卷五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5%
肝經 15%
脾經 13%
肺經 13%
胃經 11%
大腸經 8%
膽經 6%
腎經 4%
心包經 4%
三焦經 4%
小腸經 2%
心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膽經
腎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4

方劑組成解釋

麝香膏中包含麝香,其原因主要有二:

  1. 開竅醒神,活血止痛: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血瘀滯、經絡阻滯而引起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麝香能有效疏通經絡,促進氣血流通,達到止痛的效果。
  2. 消腫止痛,生肌止血: 麝香亦有消腫止痛、生肌止血之效。對於跌打損傷、外傷出血、腫痛等症狀,麝香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麝香膏中加入麝香,旨在發揮其開竅醒神、活血止痛、消腫止痛、生肌止血等功效,達到治療各種疾病的目的。

麝香膏方劑中含有黃芩,其主要原因為:

  1. 清熱解毒: 黃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可有效抑制局部炎症反應,減輕腫痛。
  2. 消腫止痛: 黃芩能抑制組織過度生長,並促進細胞再生,有助於消腫止痛,加速傷口癒合。

麝香膏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黃芩的加入能有效地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麝香膏中包含硃砂,主要是因為硃砂具有鎮靜安神、解毒消腫的功效。

鎮靜安神: 硃砂能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的作用,可以緩解因心神不寧、煩躁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

解毒消腫: 硃砂亦具解毒消腫之效,能治療瘡瘍腫毒、濕疹等皮膚病,配合麝香的活血化瘀功效,能更好地消腫止痛。

因此,硃砂在麝香膏中扮演着重要的輔助角色,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效果。

麝香膏中加入川芎,主要是基於其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與麝香的開竅醒神、活血止痛功效相輔相成。

川芎具有溫通經絡的特性,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流通,有助於麝香更有效地發揮作用。同時,川芎亦能緩解疼痛,與麝香共同作用,達到更佳的止痛效果。

此外,川芎的加入還能調節氣血,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麝香過於辛烈而產生不良反應。

麝香膏中加入丁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通止痛: 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麝香膏多用於跌打損傷、風寒濕痹等症,丁香的溫通之性有助於驅散寒氣,緩解疼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2. 增香闢穢: 丁香氣味濃鬱,可掩蓋麝香的腥臭味,使膏藥更易使用。同時,丁香亦具有一定的殺菌消毒作用,可防治感染,提升膏藥的療效。

麝香膏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芳香化濕: 木香氣味芳香,性溫燥,具有行氣止痛、燥濕健脾的功效。麝香膏中加入木香,可與麝香等藥物協同作用,芳香化濕,消散濕氣,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局部疼痛和腫脹。

2. 疏肝理氣: 木香能疏肝理氣,調節肝氣鬱結,使氣血流通。麝香膏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肝氣鬱結會加重疼痛,木香的疏肝理氣作用可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麝香膏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包含麝香、升麻等藥材。升麻在這個方劑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主要因其特有的藥理作用。升麻具有辛散解表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抵抗力,對於風寒感冒、頭痛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此外,升麻能夠提高免疫力,幫助身體抵禦外邪的侵襲,尤其在季節變換或氣候寒冷的時期,對於維持健康具有積極的意義。

在麝香膏中,升麻的辛味和輕浮的特性可以使藥效更好地被身體吸收,與其他成分相互作用,達到協同增效的效果。其還有調和脾胃、促進消化的作用,使整個方劑不僅在外用時能迅速發揮藥效,同時在內部調理方面也提供支持。因此,升麻在麝香膏的組成中,不僅強化了其治療功能,還提升了整體的療效與使用價值。

麝香膏中添加羚羊角,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羚羊角性寒,味苦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可與麝香的開竅醒神、活血化瘀作用相輔相成,對於因熱毒入侵引起的頭痛、牙痛、咽喉腫痛、外傷腫痛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二、 鎮痛消腫:羚羊角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氨基酸,具有一定的鎮痛消腫作用。配合麝香的通經活絡、消腫止痛作用,可有效緩解局部炎症和疼痛,加速傷口癒合。

麝香膏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火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效。麝香膏中,麝香辛溫通竅,大黃寒涼解毒,二者相配,可解毒消腫,緩解局部炎症,尤其適用於熱毒熾盛、癰疽疔瘡等病症。
  2. 活血化瘀: 大黃亦有活血化瘀之功效。與麝香的通經活絡作用相輔相成,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局部組織的修復。對於瘀血腫痛、跌打損傷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麝香膏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效。麝香膏多用於治療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瘡瘍腫毒。生地黃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輔助麝香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2. 緩解麝香燥烈: 麝香性溫燥,直接使用易傷津液。生地黃性寒,可緩解麝香的燥烈之性,使藥性平和,避免過度耗傷陰液,並有助於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因此,生地黃在麝香膏中起到了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以及緩解麝香燥烈的作用,使其更安全有效地治療相關病症。

主治功效


麝香膏是一種中藥方劑,由麝香、黃芩、硃砂、川芎、丁香、木香、升麻、羚羊角、大黃、生地黃等藥材組成,主要用於治療瘭疽。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可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等症。

丁香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可治療胃寒嘔吐、腹瀉、腹痛、咳嗽、氣喘、跌打損傷、瘡瘍腫毒等症狀。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木香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風寒咳嗽、哮喘、情志不舒、鬱鬱寡歡等證狀。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等傳統代功效,可治療閉證神昏、溫病熱陷心包、小兒驚風、中風痰厥、血瘀經閉、癥瘕、心腹暴痛、跌打損傷、風寒濕痹、水腫、浮腫、排尿 、經絡不通、氣血凝滯、胸痹心痛、脘腹疼痛、月經不調、痛經、閉經、酒醉不醒、瘡瘍腫毒、咽喉腫痛、難產、死胎、胞衣不下等症。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

升麻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可治療感冒發燒、頭暈頭痛、口渴、口腔潰瘍、便祕、黃疸、病毒性肝炎、貧血、月經不調、失眠、心血管疾病、風熱上攻、陽明頭痛、雷頭風證、麻疹透發不暢、氣虛下陷、久瀉脫肛、崩漏下血等疾病。

硃砂是一種傳統中藥材,具有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解毒、潤肺、清熱利尿、補氣、清肝明目、化痰止血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溫熱病邪、熱入心包、神昏譫語、心神不寧、煩躁不眠、咽喉腫痛、咽物妨悶、驚悸失眠、心神不安、瘡瘍腫毒、盜汗自汗、砒霜中毒、巴豆中毒、牽牛中毒、洋金花中毒、曼陀羅中毒、烏頭中毒、附子中毒、草烏中毒、川烏中毒、天雄中毒、南星中毒、半夏中毒、皁角中毒、藜蘆中毒等症。

傳統服藥法


麝香2兩,當歸1兩,附子1兩,芎藭1兩,白芷1兩,芍藥1兩,細辛2合,杜衡2分。
令光白。
上(口父)咀。以臘月豬脂1升2合,煎諸藥三上下,絞去滓,別末研麝香,安膏中攪令調。
敷跑上,每日3次易之。
方中附子,《聖惠》作「白附子」。無芍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孕婦慎用。
  2.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如果有出血傾向者,應慎用。
  3. 本方有刺激性,不宜長期使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癲癇癤和癰麻疹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背部膿瘡脖子頸項酸痛四肢抽搐睡眠時磨牙多痰牙齒緊閉口張不開易感到驚嚇半身或下肢麻木昏迷突然暈倒不省人事舌頻頻伸出口外,又立即內收四肢筋肉筋攣僵硬

相同名稱方劑


麝香膏, 出處:《普濟方》卷四○三。 組成:豬心血、麝香少許。 主治:小兒瘡疹不透。

麝香膏, 出處:《鬼遺》卷五。 組成:麝香5分,冷石5分,雄黃5分,丹砂5分。 主治:諸惡瘡。

麝香膏, 出處:《千金》卷二十二。 組成:麝香1兩,雄黃1兩,礬石1兩,(艹閭)茹1兩(一作真珠)。 主治:去惡肉。主治:癰疽及發背諸惡瘡。

麝香膏, 出處:《鬼遺》卷五。 組成:麝香2兩,當歸1兩,附子1兩,川芎1兩,白芷1兩,芍藥1兩,細辛2合,杜衡2分。 主治:令光白。主治:面黔皰。

麝香膏, 出處:《聖惠》卷六十六。 組成:麝香1分(細研),雄黃半兩(細研),連翹半兩,恆山半兩,側子半兩,崑布半兩,狼毒半兩,黃耆半兩,敗醬半兩,斑蝥30枚,蝦蟆灰1兩(細研)。 主治:瘰癧久經年月成瘻瘡者。

麝香膏, 出處:《鬼遺》卷五。 組成:麝香(末)2兩,凝水石2兩,黃芩2兩,丹砂(末)2兩,川芎2兩,雞舌香2兩,青木香2兩,(??)草3兩,升麻3升,羚羊角3兩,夜乾3兩,大黃3兩,羊脂3兩,地黃汁1升。 主治:瘭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