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三稜煎丸中包含三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破瘀消癥:三稜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破血行氣、消癥散結之功效。三稜煎丸旨在治療婦科疾病,如癥瘕積聚、經閉不通、痛經等,而三稜的破瘀消癥作用可以有效改善這些病症。
- 活血化瘀:三稜能夠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有助於緩解疼痛,促進組織修復。三稜煎丸中的其他藥物也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三稜的加入可以增強藥物的整體效果,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三棱煎丸中包含莪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癥散結: 莪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破血行氣、消腫止痛的功效。三棱煎丸主治癥瘕積聚,腹痛,所以莪朮能幫助消散積塊,緩解疼痛。
- 活血化瘀: 莪朮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三棱煎丸中常配伍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如三棱、莪術、延胡索等,共同作用於治療癥瘕積聚,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瘀血阻滯。
三棱煎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婦女的某些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等,其中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芫花。芫花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作用,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減少寒凝、血瘀所引起的不適。因此,將芫花納入三棱煎丸的組成,有助於改善氣滯血瘀的狀況,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
此外,芫花也被認為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對抗由於生理或病理原因引起的炎症,這進一步增強了方劑的療效。總體而言,芫花在三棱煎丸中的使用,不僅搭配了其他藥材的功效,還能針對女性特有的生理問題,提供更全面的治療方案。因此,芫花的選擇在此方中是基於其獨特的藥理特性及對症的需求。
三棱煎丸中加入鱉甲,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軟堅散結: 鱉甲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軟堅散結、消腫止痛的功效。三棱煎丸主要用於治療癥瘕積聚,而鱉甲的軟堅散結作用可幫助化解癥瘕,促進其消散。
- 清熱解毒: 鱉甲還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以輔助三棱、莪術等藥物清熱解毒,並減輕癥瘕積聚所引起的發熱、疼痛等症狀。
因此,三棱煎丸中加入鱉甲,可協同其他藥物發揮軟堅散結、清熱解毒的功效,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
三棱煎丸方中包含淡豆豉,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一、清熱解毒:淡豆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三棱煎丸方中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氣血瘀滯所致的癥狀,淡豆豉能清熱解毒,並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瘀血,有助於整體療效。
二、利水消腫:淡豆豉還具利水消腫之功效,三棱煎丸方中常用於治療水腫、腹脹等症,淡豆豉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消散水腫,配合其他藥物,起到更好的療效。
三棱煎丸方中含有巴豆,乃取其峻下之效。
巴豆性味辛熱,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之功,善於治療積滯便祕。三棱煎丸主治血瘀氣滯,腹痛便祕,症狀多因血瘀阻滯腸道,致使氣機不通,腸道蠕動減緩而致。
巴豆峻下,可強力通便,破除瘀血,配合方中其他藥物,如三棱、莪術等,共奏活血化瘀、通腑泄滯之功,以達治療目的。
三棱煎丸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活血化瘀:當歸性溫,味甘辛,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可促進血流通暢,改善瘀血阻滯的情況。三棱煎丸主要用於治療血瘀引起的癥狀,而當歸的活血化瘀作用能增強藥效。
- 補血養血:當歸同時具有補血養血的功效,可改善因血虛引起的各種癥狀。三棱煎丸中可能包含其他活血化瘀藥物,而當歸的補血作用可以減輕藥物對血氣的損傷,起到協調平衡的作用。
三棱煎丸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有潤肺止咳、化痰平喘之效。三棱煎丸主治癥瘕積聚、痰濁凝滯等病症,而這些病症往往伴隨咳嗽痰多,杏仁的加入可起到潤肺止咳、化痰平喘的輔助作用,使藥效更為全面。
- 通利腸道: 杏仁亦可通利腸道,促進排泄。三棱煎丸中含有三棱、莪術等活血化瘀藥物,其作用可能導致腸道功能紊亂,杏仁的加入有助於緩解此問題,促進藥物有效吸收,減少副作用。
主治功效
三棱煎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籍《沈氏尊生書》記載,三棱煎丸主要用於治療嬰孩及小兒因食入生冷、黏膩、熱毒之物,導致脾胃積滯,久不消化,出現肚熱腳冷、痞癖寒熱等症狀。此外,亦可治療癥瘕(婦科疾病,指腹部腫塊)、中脘膨脹、上膈氣壅、心腹脹滿不通等積滯證候。 沈氏尊生書中更提及此方可治魚鱉蟹積,以及兼治痰飲積。
治療原理分析:
三棱煎丸組方精妙,多藥合用,從多個角度入手,達到消積、散結、活血、通腑之效。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消積化滯: 方中包含神曲、麥芽、萊菔子等消食導滯藥物。神曲、麥芽具有消食化積的功效,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減少胃腸道負擔;萊菔子則能消食導滯,化痰消積。這些藥物共同作用,可有效解決食積不化的問題。
破氣行血: 三棱、莪朮為方中君藥,具有破血行氣、消腫散結的功效。三棱能行氣破血,消癥散結,尤其擅長治療血瘀阻滯所致的腹部腫塊;莪朮則能破血消癥,散結除癥,與三棱相輔相成,共同疏通經絡,消除瘀滯。
活血通絡: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配合三棱、莪朮,進一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狀態,從而緩解腹痛、脹滿等症狀。
潤腸通便: 杏仁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排除宿便,有利於改善便祕,配合巴豆(峻下通便,破癥消癥,用量需嚴格控制),進一步排除積滯。值得注意的是,《沈氏尊生書》中三棱煎丸的巴豆用量較小,並非作為主要的峻下藥。
輔助作用: 方中芫花利水消腫、解毒殺蟲;淡豆豉發汗解表、清熱解毒;鳥甲滋陰補血,養肝安神。這些藥物雖非方中主要成分,但可以根據患者具體症狀,發揮輔助作用,協同主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青皮行氣消積,乾漆消腫止痛,硇砂也具有消積功效,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提升整體療效。
綜上所述,三棱煎丸通過消積化滯、破氣行血、活血通絡、潤腸通便等多重作用機制,綜合治療脾胃積滯、癥瘕積聚等病證,達到改善症狀,恢復脾胃功能的目的。 方中藥物配伍精當,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的思想。 但由於方中含有巴豆等峻下藥,用藥需謹慎,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三棱煎丸具有行氣破積、消食化滯的功效,但是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三棱煎丸, 出處:《雞峰》卷九。 組成:桂1斤,乾薑4兩,三棱4兩,當歸4兩,半夏4兩,丁香皮4兩,烏梅4兩,硇砂1兩,巴豆半兩。 主治:消積化滯。主治:積聚。
三棱煎丸, 出處:《濟生》卷六。 組成:京三棱2兩,蓬朮2兩,芫花半兩,青皮(去瓤淨)1兩半。 主治:婦人、室女血瘕,月經不通,臍下堅結大如杯,久而不治,必成血蠱。
三棱煎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六八。 組成:三棱8兩,杏仁1兩5錢,蘿蔔子1兩5錢,大硼砂1兩5錢,神曲2兩,麥糵2兩,青皮2兩,乾漆2兩,縮砂1兩5錢,丁香1兩5錢,蓬朮1兩5錢。 主治:積聚。
三棱煎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二。 組成:三棱(炮)半兩,莪朮(炮)半兩,芫花3錢(3味同醋煮1夕,焙乾),南木香2錢,烏梅肉2錢半(用巴豆21粒同炒黑色,去巴豆不用),丁香2錢。 主治:虛中有積,腹痛不進飲食,及面目浮腫。
三棱煎丸, 出處:《活幼口議》卷十七。 組成:京三棱半兩,蓬莪朮(并炮)半兩,芫花1分,鱉甲(去裙,米醋炙令焦)半兩,淡豆豉2錢,巴豆21粒(去殼),川當歸半兩,杏仁(去皮尖)1分(炒令赤)。 主治:破氣行血,和脾開胃。主治:嬰孩小兒食傷生冷、粘膩、熱毒等物,脾胃積滯,久不克化,肚熱腳冷,痞癖寒熱;及療癥瘕,中脘膨脹,上膈氣壅,心腹不得宣通;諸積滯,食不化。
三棱煎丸, 出處:《局方》卷三。 組成:杏仁(湯浸,去皮尖,麸炒黃色)1兩,硇砂(飛,研)1兩,神曲(碎,炒)3兩,麥糵(炒)3兩,青皮(去白)2兩,乾漆(炒)2兩,蘿蔔子(微炒)2兩,三棱(生,細銼,搗羅爲末)8兩(以酒3升,石器內熬成膏)。 主治:順氣寬中,消積滯,化痰飲,消脹軟堅。主治:食積痰飲,阻于中脘,氣機不宣,脘痞腹脹,噫氣不暢,嘔吐痰涎,食欲不振,大便或溏或瀉或秘;脾虛,爲肉食所傷,停久不散,發爲腹滿膨痛;宿食積聚,翻吐酸穢;膨滿,食積氣塊,傷食夾臍痛甚;癥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