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育真湯

十全育真湯

SHI QUAN YU ZHE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偏寒 (0.77)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19%
肺經 18%
脾經 14%
肝經 14%
胃經 9%
心經 9%
大腸經 6%
三焦經 3%
膽經 3%
心包經 2%
腎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十全育真湯中包含黨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健脾:黨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之功效。十全育真湯旨在補益氣血、培補元氣,黨參作為方劑中的主要藥材,能有效提升脾胃功能,促進營養吸收,為其他藥材發揮功效打下基礎。
  2. 扶正固本:十全育真湯常用於氣血虧虛、體質虛弱者,黨參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改善體質,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從根本上調理人體功能,使整體狀態得到改善。

十全育真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本: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效。十全育真湯主治氣虛血虧、脾胃不健等症,而黃耆能補益中氣,增強機體抵抗力,從根本上改善患者體質,使身體更易於吸收藥物,提高療效。
  2. 助藥力:黃耆性溫,可引導其他藥材的藥力直達病竈,同時還能調節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或燥熱,使藥效更加平和,提高治療效果。

十全育真湯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益精: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腎益精、健脾益氣的功效。方中加入山藥,可補益腎氣,填精固本,提升生育能力。
  • 滋陰養血:山藥同時具有滋陰養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血虛、精虧所致的各種症狀。十全育真湯常用於治療虛損、氣血不足,山藥的加入可協調整體藥性,使補益效果更加全面。

十全育真湯中加入知母,主要考慮其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 知母味苦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的功效。十全育真湯主要用於滋陰補腎,但若患者體內有熱邪,則容易阻礙藥物滋陰補腎的效果。知母可以清熱瀉火,為藥物滋陰補腎創造良好的內環境。
  2. 制約附子: 十全育真湯中含有附子,附子味辛性熱,有回陽救逆、溫補腎陽之效,但若過於燥熱,則容易傷陰。知母性寒,可以制約附子之熱,使其溫而不燥,避免滋陰補腎的藥物過於溫熱而傷陰。

十全育真湯中加入玄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降火: 玄參性寒,味甘苦,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之功效。十全育真湯為滋補性方劑,但亦有溫補之性,加入玄參可平衡補氣之性,防止燥熱上火,避免藥性偏燥。
  2. 改善心腎陰虛: 十全育真湯主要用於氣血不足、虛弱症狀。而心腎陰虛常伴隨心煩失眠、口乾咽燥等症狀。玄參滋陰降火,可改善心腎陰虛,使藥效更加全面,達到滋補氣血、改善陰虛的效果。

十全育真湯中加入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本培元:龍骨性平味甘,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骨、固精止汗、安神定驚之效。藥理研究表明,龍骨含有豐富的鈣質及磷質,能促進骨骼生長發育,對於腎虛體弱、骨骼疏鬆、遺精盜汗等症狀有顯著改善作用。
  2. 安神定驚:龍骨具有安神定驚的功效,能緩解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狀。對於一些因腎虛導致的失眠多夢、夜啼不安等問題,龍骨能夠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整體改善效果。

十全育真湯中加入牡蠣,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滋陰降火: 牡蠣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降火、軟堅散結的功效。方中加入牡蠣,可輔助其他藥材,起到滋陰降火的作用,緩解患者因陰虛火旺而引起的燥熱症狀。

二、安神定志: 牡蠣亦具有安神定志的作用。方中加入牡蠣,可幫助患者改善睡眠,減輕精神焦慮,從而促進身體恢復。

十全育真湯中加入丹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 丹參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流,有助於補氣養血,滋養心脾,達到益氣養血、強壯身體的效果。
  2. 緩解氣血不足的症狀: 十全育真湯主要針對氣血不足、面色蒼白、乏力、心悸等症狀,丹參的活血化瘀作用能改善氣血運行,緩解這些症狀,配合其他藥材,達到補益氣血、強健體魄的效果。

十全育真湯中包含三稜,主要是因為其具有破血行氣、消積化瘀的功效。

三稜為蓼科植物川烏頭的塊根,性溫、味辛,歸肝、脾經。其破血行氣的作用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女性因氣血瘀滯導致的不孕症狀,如月經不調、痛經、子宮肌瘤等。而其消積化瘀的作用則能消解積聚於體內的瘀血,幫助孕婦調理體質,促進胎兒的正常發育。

因此,十全育真湯中加入三稜,能夠有效改善女性不孕症狀,同時也能促進孕婦體質調理,促進胎兒發育,達到育真之效。

十全育真湯中加入莪朮,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消瘀散結: 莪朮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破血消癥之功。方中因補氣血而可能出現瘀滯,莪朮可助於化瘀散結,避免補而不通,更能促進氣血流通,達到滋補效果。
  2. 健脾消食: 莪朮還有健脾消食之效。十全育真湯中含有補益藥物,可能導致脾胃負擔加重,莪朮可助脾胃運化,避免滋膩,使藥物更易吸收,提升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十全育真湯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源自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主「虛勞」證見脈象弦、數、細、微,伴隨肌膚乾枯如鱗甲(甲錯)、形體消瘦、飲食難養氣血,並有自汗、咳喘、寒熱不調、多夢遺精等氣陰兩虛兼夾瘀滯之候。其病機核心在於**「真陰虧損,氣虛血瘀」**,屬虛中夾實之證。

  • 脈象提示:弦主肝鬱或痛,數為熱象,細微為氣血不足,反映陰虛內熱、正氣耗傷。
  • 肌膚甲錯:乃乾血勞之徵,陰血枯涸,瘀血內停,肌膚失濡。
  • 諸症雜陳:自汗屬氣虛不固;咳喘為肺腎陰虧;寒熱不時乃陰陽失調;多夢精滑為心腎不交。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益氣養陰為本

  • 野台參、生黃耆:大補元氣,固表止汗,針對氣虛之本。
  • 生山藥、知母、玄參:山藥補脾肺腎之陰,知母清虛熱,玄參滋腎降火,三藥協同滋養真陰。

2. 固澀斂精以治標

  • 生龍骨、生牡蠣:重鎮安神,斂汗固精,潛降虛陽,改善多夢、遺精、自汗。

3. 活血化瘀以通滯

  • 丹參、三稜、莪朮:丹參活血养血,三稜、莪朮破血行氣,針對肌膚甲錯之瘀血,屬「通補並用」之法。然破血恐傷正,故氣虛甚者去之,改雞內金消積化瘀而不傷正。

4. 加減法之靈活運用

  • 喘者倍山藥加牛蒡子:強化補益肺腎,牛蒡子宣肺降逆。
  • 汗多易黃耆為白朮:白朮專擅健脾固表,偕龍骨、牡蠣、山茱萸、白芍增強斂陰止汗。

全方特點

  • 標本兼治:補氣滋陰以培本,活血固澀以治標,契合虛勞兼瘀之複雜病機。
  • 動靜結合:黃耆、參類與龍骨、牡蠣一升一降;三稜、莪朮與山藥一攻一補,體現「補而不滯,斂而不瘀」之巧思。
  • 適應證擴展:後世應用延伸至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結核、晚期腫瘤)、術後虛弱等屬氣陰兩虛夾瘀者,展現其「扶正祛邪」之廣汎性。

此方深入虛勞病機,組方層次分明,堪為治療虛損夾瘀之典範。

傳統服藥法


野台參4錢,生黃耆4錢,生山藥4錢,知母4錢,玄參4錢,生龍骨(搗細)4錢,生牡蠣(搗細)4錢,丹參2錢,三稜1錢半,莪朮1錢半。
氣分虛甚者,去三稜、莪朮,加生雞內金3錢;喘者,倍山藥,加牛蒡子3錢;汗多者,以白朮易黃耆,倍龍骨、牡蠣,加山茱萸,生白芍各6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益氣血、強壯筋骨的功效,但陰虛火旺、濕熱內蘊者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咳血氣喘肺結核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骨質疏鬆症咳嗽身體消瘦身體容易出汗夜間多夢肌膚甲錯

相同名稱方劑


十全育真湯, 出處:《衷中參西》上冊。 組成:野台參4錢,生黃耆4錢,生山藥4錢,知母4錢,玄參4錢,生龍骨(搗細)4錢,生牡蠣(搗細)4錢,丹參2錢,三棱1錢半,莪朮1錢半。 主治:虛勞,脈弦、數、細、微,肌膚甲錯,形體羸瘦,飲食不壯筋力,或自汗,或咳逆,或喘促,或寒熱不時,或多夢紛壇,精氣不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