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理衝湯中包含黃耆,主要是基於其 補氣固表 的功效。
黃耆味甘性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等功效。 理衝湯主要用於治療脾氣虛弱、中氣下陷所致的 氣虛乏力、面色蒼白、自汗、易感冒、食慾不振、腹脹便溏 等症狀。
而黃耆的補氣固表作用,正好可以 補益脾胃之氣,固護衛外之氣,從而改善氣虛乏力、自汗等症狀,提高機體抵抗力,預防外邪侵襲。
理衝湯中加入黨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健脾: 黨參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之功效。理衝湯主治脾氣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各種病症,黨參能補益脾胃之氣,促進營養吸收,為氣血生化之源,有助於改善虛弱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
- 調和藥性: 理衝湯中其他藥材如當歸、川芎、白芍等,多具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性偏寒涼。黨參性溫和,能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寒而損傷脾胃。
理衝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之功效。理衝湯用於治療脾虛氣弱、中氣不足、水濕停滯等病症,而白朮可補脾益氣,固護中氣,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從根本上解決病症。
- 燥濕利水: 理衝湯常用於治療水濕停滯、脾虛水腫等病症。白朮具有燥濕利水之效,能化解體內水濕,促進水液代謝,協助脾胃運化水濕,消除水腫,達到治本目的。
理衝湯中包含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脾益腎: 山藥味甘性平,入脾、腎二經,具有補脾益腎、滋陰固精的作用。理衝湯多用於治療脾腎兩虛導致的遺精、早洩、帶下、腰膝痠軟等症狀,而山藥能補益脾腎之氣,固澀精氣,從根本上改善病症。
- 調和藥性: 理衝湯中其他藥物如山茱萸、茯苓等,多偏於溫燥,而山藥則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避免對脾胃造成損傷。
理衝湯中加入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天花粉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理衝湯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氣機不利所致的便祕、腹脹等症,天花粉的清熱解毒功效可以有效緩解熱毒對腸胃的刺激,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祕。
- 利水消腫: 天花粉能利水消腫,幫助排出體內的熱毒和積液,從而減輕便祕和腹脹的症狀。
天花粉的加入,配合其他藥材,能夠更好地發揮理衝湯清熱解毒、通腑利便的功效,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理衝湯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 知母味苦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之效。理衝湯主要針對熱證所致的症狀,如心煩不寐、口渴咽乾、小便赤澀等。知母可清泄心肺之熱,緩解這些症狀。
- 滋陰生津: 知母除了清熱瀉火外,還能滋陰生津,緩解燥熱傷津所致的口渴、便祕等症狀。理衝湯中常配伍其他滋陰藥物,知母的加入可以增強滋陰之力,使藥效更加顯著。
理衝湯中加入三稜,主要是為了其破血消癥、行氣止痛的功效。
三稜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破血消癥之力,有助於活血化瘀,消散瘀血阻滯,解除疼痛。而其行氣止痛的作用,則可以疏通經絡,緩解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
理衝湯主要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如痛經、月經不調、經行腹痛等。三稜的加入,可以有效解決這些病症中氣血運行不暢、瘀血阻滯的問題,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理衝湯中含有莪朮,主要原因如下:
- 行氣止痛: 莪朮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止痛之效。理衝湯主要用於治療胸脅脹痛、胃脘痛等症,而莪朮可以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有助於緩解疼痛症狀。
- 活血化瘀: 莪朮還能活血化瘀,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胸脅脹痛,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理衝湯中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配伍使用,可以加強其療效。
理衝湯中加入雞內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消積化滯: 雞內金性味甘平,具有消食健胃、消積化滯的功效。理衝湯主要針對脾胃虛弱、食積不化引起的諸症,雞內金可以幫助消化食物,緩解胃脹、腹痛等症狀。
- 理氣行氣: 雞內金還能理氣行氣,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排出積滯,改善消化功能。理衝湯中常與其他理氣藥物配伍,共同發揮理氣行氣的效果,使藥效更加顯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理衝湯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核心病機:氣虛血瘀,積聚成癥
婦科癥瘕閉經:
- 主治「經閉不行」、「產後惡露不盡結為癥瘕」,此因氣虛推動無力,血瘀胞宮,久而成塊。方中三稜、莪朮破血消積,佐黃耆、黨參補氣助行瘀,符合「養正積自除」之旨。
- 所載醫案「上脘癥瘕如橘」驗證其消積之效,連服40餘劑漸散,反映緩消漸磨之特點。
虛勞兼夾實證:
- 「陰虛作熱」見天花粉、知母清熱滋陰;「陽虛作冷」可加肉桂調節,體現「攻補兼施」之靈活性。
- 男子勞瘵(虛損癆嗽)、室女血枯,皆屬本虛標實之證,既能補脾益氣(山藥、於朮),又可破瘀通閉(三稜、莪朮)。
脾胃氣鬱積聚:
- 針對「脾弱滿悶痞脹」,用雞內金消食化積,黨參、山藥健脾,輔以醋煎引藥入血分,契合「積聚責之肝脾」理論。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組方架構:
- 補氣奠基(黃耆3錢、黨參2錢、於朮2錢、山藥5錢)→ 復中焦運化之力,氣足則血行。
- 破瘀消癥(三稜3錢、莪朮3錢)→ 直攻瘀積,佐醋煎增強軟堅散結之效。
- 調節寒熱(知母4錢、天花粉4錢)→ 清虛熱,防瘀久化熱;涼甚去之,加肉桂轉溫。
- 消導助運(雞內金3錢)→ 化飲食之積,輔助消除有形實邪。
加減邏輯:
- 減於朮防壅滯、減三稜莪朮量避耗氣,反映「因人調量」的動態思維。
- 以白芍易知母治瀉,取酸斂護陰;熱加生地、天冬,強化滋陰涼血,皆隨證變通之妙。
治療原理:
以「補氣活血」為核心,通過補益中焦元氣恢復機體自癒力,結合破血藥開通瘀結,標本同治。尤適合「虛中夾瘀」之證,避免純攻伐傷正,或純滋補滯邪。其機理暗合《內經》「疏其氣血,令其條達」之則,體現張錫純「寓消於補」的學術思想。
傳統服藥法
生黃耆3錢,黨參2錢,於朮2錢,生山藥5錢,天花粉4錢,知母4錢,三稜3錢,莪朮3錢,生雞內金(黃者)3錢。
服之覺悶者,減去於朮;覺氣弱者,減3稜、莪朮各1錢;瀉者,以白芍代知母,於朮改用4錢;熱者,加生地、天冬各數錢;涼者,知母、花粉各減半,或皆不用;涼甚者,加肉桂(搗細沖服)、
用水3鐘,煎至將成,加好醋少許,滾數沸服。
"1.癥瘕:一婦人,年二十餘,癥瘕結於上脘,其大如橘,按之甚硬,時時上攻作疼,妨礙飲食。醫者皆以為不可消,後愚診視,治以此湯,連服四十餘劑,消無芥蒂。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補氣健脾、活血化瘀的功效,適用於婦人經閉不行,或産後惡露不盡,結爲癥瘕,以致陰虛作熱,陽虛作冷,食少勞嗽,虛證沓來。室女月閉血枯,男子勞瘵,一切臟腑癥瘕、積聚、氣鬱、脾弱、滿悶、痞脹,不能飲食。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脾胃虛弱。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理衝湯, 出處:《衷中參西》上冊。 組成:生黃耆3錢,黨參2錢,于朮2錢,生山藥5錢,天花粉4錢,知母4錢,三棱3錢,莪朮3錢,生雞內金(黃者)3錢。 主治:婦人經閉不行,或産後惡露不盡,結爲癥瘕,以致陰虛作熱,陽虛作冷,食少勞嗽,虛證沓來。室女月閉血枯,男子勞瘵,一切臟腑癥瘕、積聚、氣鬱、脾弱、滿悶、痞脹,不能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