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金散

SHI JI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6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脾經 22%
心經 19%
胃經 16%
腎經 6%
肝經 3%
大腸經 3%
小腸經 3%
膀胱經 3%
肺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2-20

方劑組成解釋

十金散方劑中包含黑豆,主要是因為黑豆性平味甘,具有以下功效:

  • 補腎益氣:黑豆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有助於補益腎氣,改善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症狀。
  • 活血化瘀:黑豆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治療瘀血阻滯所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黑豆在十金散方劑中與其他藥材搭配,可增強補腎益氣、活血化瘀的效果,達到治療目的。

十金散中加入綠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清熱解毒:綠豆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十金散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毒,而綠豆能清熱解毒,消散熱毒,有助於緩解瘡瘍腫毒的症狀。

二、增強藥效:綠豆與其他藥材搭配,能增強藥效,例如與金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藥材共同使用,可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消炎解毒,促進創傷癒合。

十金散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益血: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功效。十金散以治療氣血不足、體虛乏力等症為主,人參可補益氣血,增強體質,提升藥效。
  2. 扶正祛邪: 人參具有扶正固本之功效,能增強機體的抵抗力,抵禦外邪入侵。十金散中的其他藥物多具辛溫散寒之性,易耗傷正氣,人參可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燥烈。

十金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十金散中藥性較爲峻猛,容易傷及脾胃。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具有緩和藥性、健脾益氣、調和諸藥之功效,可以減輕其他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使藥性更溫和,更容易被機體吸收利用。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抗過敏等作用,可以增強十金散的療效。同時,甘草還能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其功效,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十金散中加入橘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寬中,行氣消脹:橘皮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理氣寬中、行氣消脹的功效。十金散主治胸膈痞滿,脘腹脹痛等症,橘皮可疏肝理氣,寬胸散結,有助於緩解胸悶、腹脹等不適。
  2. 和胃降逆,止嘔消食:橘皮還能和胃降逆,止嘔消食,對於脾胃不和,食積不消引起的嘔吐、腹脹等症狀有緩解作用。十金散中常與其他理氣、消食藥物配伍,橘皮的加入可以增強藥效,提高療效。

十金散方劑中加入糯米,並非作為藥材,而是作為藥引,主要目的是:

  1. 助藥力: 糯米性溫和,味甘,能起到引藥入藥、增強藥效的作用,幫助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功效。例如,糯米能促進藥材的吸收,使藥物更有效地到達病竈部位。
  2. 調和藥性: 十金散方劑中可能存在一些性寒的藥材,糯米的溫和性可以中和這些藥物的寒性,避免藥性過於寒涼,造成對人體的負面影響。

因此,十金散方劑中加入糯米,並非單純的米飯,而是經過嚴謹的考量,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十金散中包含紫蘇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解表散寒: 紫蘇葉性味辛溫,具有解表散寒、行氣寬中之效。其揮發油成分可促進汗腺分泌,有助於驅散外感風寒,緩解感冒初期症狀,如發熱、鼻塞、流涕等。
  2. 宣肺止咳: 紫蘇葉可宣肺解表,並能止咳化痰。對於因風寒侵襲而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狀,紫蘇葉能起到較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十金散中加入紫蘇葉,有助於提升其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對治療風寒感冒、咳嗽等症狀起到更全面、有效的治療作用。

十金散中加入燈心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利尿通淋:燈心草性味苦寒,入心、小腸經,具有清熱瀉火、利尿通淋的功效。十金散主治熱毒蘊結,小便不利,可見其方劑偏於清熱利濕。燈心草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清熱利尿作用,幫助體內熱毒排出,改善小便不利等症狀。
  2. 引藥下行,通利水道:燈心草質地輕,入藥後可引藥下行,通利水道,促進水液代謝。十金散中其他藥物如金銀花、連翹等,多偏於清熱解毒,燈心草的加入,可幫助藥物下達膀胱,加強其利尿作用,使療效更顯著。

十金散中加入高良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和胃止嘔:高良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的功效,可溫暖脾胃,緩解寒邪入侵導致的胃寒、嘔吐等症狀。
  2. 助藥力,增強療效:十金散屬於溫裡藥,高良薑的溫性可以助藥力,使藥物更容易發揮作用,增強散寒止痛、化瘀止血的療效。

高良薑的加入,可以更好地協調藥性,使藥效更加全面。

十金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各類虛弱、氣血不足的症狀。其中,罌粟殼作為其組成藥材之一,具有重要的療效。罌粟殼的主要功能是安神鎮痛,其所含成分能夠調節神經系統,幫助緩解由於焦慮或緊張造成的胸悶、失眠等症狀。此外,罌粟殼還具有收斂作用,可以幫助改善腸胃不適及止瀉,有助於增強身體的整體免疫力。

在十金散的配方中,罌粟殼與其他藥材如生薑、甘草等搭配,能夠協同增效,調和整體藥效,使方劑不僅能緩解身體不適,還能提升患者的精神狀態。因此,罌粟殼的選用是根據其在治療過程中所能提供的多重效果,進而達到整體平衡和療效增強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十金散」主治功效分析

「十金散」一方,綜觀其藥物組成與古籍記載,可見其主治功效並非單一,而是兼具多重作用,其治療原理亦可從藥物的性味歸經與功效中窺見一斑。

主治功效:

  1. 止痢固脫: 「十金散」古籍記載主治「赤白痢,晝夜無度」,此乃指痢疾之病,兼有赤白便之證。方中黑豆、綠豆利水解毒,可清利腸道濕熱,且有消腫之效。罌粟殼則能收斂止瀉,可固澀腸道,以緩解痢疾之頻瀉不止。人參、糯米則補益脾胃之氣,可扶助正氣,以固脫止瀉。

  2. 健脾和胃: 方中橘皮理氣健脾,能疏通氣機,使脾胃運化正常;糯米能補中益氣,養胃潤肺,可強健脾胃功能。高良薑溫中散寒,亦有健胃止痛之效,能緩解因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不適。

  3. 解表散寒: 紫蘇葉解表散寒,能發散表邪,並可宣通氣機,寬胸利膈。此味藥在痢疾初起,兼有外感風寒之時,尤為合適。

  4. 清熱利濕: 燈心草清熱利尿,能引導濕熱下行,有助於消除體內濕濁。配合綠豆、黑豆的利水解毒功效,可加強清利濕熱之效。

  5. 扶正固本: 人參為補氣要藥,能大補元氣,益氣固本,扶正固脫。甘草調和諸藥,亦有益氣之功,能增強方劑整體的補益作用。

治療原理:

「十金散」的治療原理在於其藥物的相互配合,共同作用。

  1. 標本兼治: 本方既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之品,以祛除病邪,又有補氣健脾、固澀止瀉之藥,以扶助正氣,兼顧標本,使邪去而正復。
  2. 寒熱並用: 方中既有溫中散寒的高良薑、紫蘇葉,亦有清熱解毒的綠豆、燈心草,寒熱並用,以調和陰陽,使機體恢復平衡。
  3. 升降出入: 方中既有收澀止瀉的罌粟殼,亦有利水導下的燈心草、綠豆,能使體內氣機升降有序,出入有度,以達到平衡。
  4. 綜合調理: 方中諸藥協同作用,能綜合調理脾胃、腸道、氣機、寒熱等多個方面,使機體整體功能得以恢復,從而達到治療痢疾的目的。

總結:

「十金散」並非單純的止瀉方,其藥性溫和,且有補有瀉,可謂是標本兼治之方。其治療痢疾的原理在於清除體內濕熱之邪,固澀腸道,並扶助正氣,恢復脾胃運化功能,使機體陰陽氣血恢復平衡。此方雖主治痢疾,但亦可見其對脾胃虛弱、外感風寒等相關症狀亦有兼顧之處,故不可拘泥於古籍記載,需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靈活運用。

傳統服藥法


浮萍(曬乾)。
上為末。
每服方寸匕,日1-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十金散是一味中藥方劑,使用時應遵醫囑。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痢疾腎絲球腎炎腹瀉無尿及少尿全身性水腫大便膿血

相同名稱方劑


十金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九四。 組成:浮萍(曬乾)。 主治:小便不利,膀胱水氣流滯。

十金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一。 組成:黑豆5文,綠豆5文,人參15文,甘草5文,陳橘皮5文,糯米3文,紫蘇3文,燈心5文,良薑5文,罂粟殼20文。 主治:赤白痢,晝夜無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