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梅丸

JIAO ME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胃經 14%
腎經 12%
肝經 12%
肺經 12%
心經 8%
膀胱經 6%
大腸經 6%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膽經 2%
脾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30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椒梅丸 」具有蛔蟲病引起疼痛的功效,而其他成分除了可以主治蛔蟲病引起疼痛以外,同時還具有多種其他功效。

一、陳皮:

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二、花椒:

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三、當歸:

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四、茯苓:

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五、厚朴:

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六、木香:

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七、砂仁:

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

八、烏梅:

具有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等功效。

九、烏藥:

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

十、茴香:

性溫味甘,歸脾、胃、肝、腎四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川椒4兩,烏梅肉2兩,茯苓4兩,砂仁4兩,木香4兩,烏藥8兩,厚朴8兩,茴香4兩,廣皮4兩,當歸4兩。
和營理氣,消散痞瘕。
上為細末,搗和為丸
口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花椒、烏梅、茯苓、砂仁、木香、烏藥、厚朴、茴香、陳皮、當歸等十味中藥組成。

花椒辛溫,有散寒止痛、行氣止痛的作用。烏梅酸澀,能收斂止痛。茯苓甘淡,能健脾益氣,滲濕利水。砂仁辛溫,有行氣止痛、化痰散結的作用。木香辛散,能行氣止痛。烏藥辛散,能行氣止痛。厚朴辛散苦降,能行氣消脹、燥濕化痰。茴香辛溫,能行氣止痛、化痰散結。陳皮辛苦,能理氣化痰、燥濕和中。當歸甘辛,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作用。

諸藥合用,共奏行氣止痛、化痰散結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辛溫燥烈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椒梅丸, 出處:《張氏醫通》卷十五。 組成:秦椒3錢,烏梅1錢,黃連1錢。 主治:痘爲蟲悶,不得發出。

椒梅丸, 出處:《醫級》卷八。 組成:川椒1錢,黃連2錢,吳萸1錢,烏梅肉3錢(用水作膏)。 主治:蛔痛。胸腹扛痛,脈氣浮弦,環青唇紅。

椒梅丸, 出處:《千金珍秘方選》。 組成: 椒梅丸(《千金珍秘方選》。)出處:《千金珍秘方選》。組成:川椒4兩,烏梅肉2兩,茯苓4兩,砂仁4兩,木香4兩,烏藥8兩,厚朴8兩,茴香4兩,廣皮4兩,當歸4兩。主治:和營理氣,消散痞瘕。 。 主治:和營理氣,消散痞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