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椒梅丸中包含花椒,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 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的功效。在椒梅丸中,花椒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由寒邪引起的胃脘疼痛、腹痛、嘔吐等症狀。
2. 抑菌止痛: 花椒中含有揮發油和生物鹼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可以抑制腸道內有害細菌的生長繁殖,緩解腹痛、腹瀉等症狀。同時,花椒的辛溫之性可以起到止痛的作用,緩解胃脘部疼痛。
椒梅丸方中使用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固澀: 烏梅性酸澀,味甘,入肝、脾、肺經,具有收斂固澀、止瀉止痢、生津止渴之效。方中加入烏梅,可收斂腸胃,固澀止瀉,對於脾胃虛弱、久瀉不止的患者,可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 和胃止嘔: 烏梅味酸,可入脾胃經,具有和胃止嘔之效。方中加入烏梅,可以緩解脾胃不和、嘔吐不止的症狀。
總之,椒梅丸中使用烏梅,主要是利用其收斂固澀、和胃止嘔的功效,以達到治療脾胃虛弱、久瀉不止、嘔吐不止等症狀的目的。
椒梅丸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椒梅丸方中以胡椒、烏梅等辛酸之品燥濕化痰,易傷脾胃,故以茯苓佐之,以健脾利濕,避免藥性過於偏燥,傷及脾胃。
- 協調藥性: 茯苓性平和,可調和藥性,使藥效更為協調。椒梅丸主治痰濁阻肺、咳嗽喘息、胸悶氣短等症,茯苓的加入,有助於緩解藥性偏寒或偏燥的副作用,使藥效更加溫和,利於患者接受。
椒梅丸中加入砂仁,主要是為了 理氣和胃、溫中止痛。
砂仁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消脹、溫中止痛的功效。椒梅丸中以川椒、吳茱萸等辛溫藥物為主,容易燥熱,而砂仁的加入可以 緩解藥性燥烈,避免傷胃,同時 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溫中止痛效果。此外,砂仁還能 促進消化吸收,有助於藥物的吸收利用。
椒梅丸中加入木香,主要考量其兩方面功效:
一、行氣止痛: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椒梅丸以治脾胃氣滯、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為主,木香能疏通氣機,緩解疼痛,並促進脾胃運化,協同其他藥物發揮療效。
二、燥濕除濕:木香還具有燥濕除濕的作用,可配合其他藥物,有效改善脾胃濕困,進一步提升療效。
椒梅丸中加入烏藥,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溫中止痛: 烏藥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的功效。椒梅丸主治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烏藥的溫中散寒作用可緩解寒邪凝滯,幫助藥物更好地發揮止痛作用。
- 理氣行氣: 烏藥亦具理氣行氣之效,可疏肝解鬱、行氣止痛。椒梅丸中常加入其他理氣藥物,烏藥的加入可增強理氣作用,促進藥物更好地協同作用,以達到止痛、消脹的效果。
椒梅丸方劑中包含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厚朴理氣燥濕,降逆止嘔。 椒梅丸用於治療痰濁阻肺、氣逆喘咳,而厚朴能燥濕化痰,理氣降逆,使肺氣通暢,痰濁得以排出,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 厚朴與其他藥材配伍,相輔相成。 厚朴與方中的半夏、陳皮等藥物共同作用,能更有效地化痰止咳,改善氣逆喘咳症狀。此外,厚朴還能與肉桂、乾薑等溫陽藥物相配,溫肺化痰,避免寒涼之弊。
椒梅丸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椒梅丸多用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腹脹、嘔吐等症,茴香可溫暖脾胃,疏散寒氣,緩解疼痛,與方中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溫中散寒的作用。
- 助消化,增進食慾:茴香具有健脾和胃、助消化、增進食慾的功效。椒梅丸多用於消化不良、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茴香可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消化功能,改善食慾,配合其他藥材共同調理脾胃。
椒梅丸中加入陳皮,主要有兩方面的考量:
- 理氣燥濕: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椒梅丸以驅寒止瀉為主,而陳皮能助其理氣健脾,避免藥物寒性過於強烈,並有助於脾胃運化,促進藥效吸收。
- 調和藥性: 椒梅丸中包含多味藥材,陳皮能調和藥性,使其藥效更為協調,避免藥性互相沖突,並能減輕藥物對脾胃的刺激。
椒梅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椒梅丸中加入當歸,可以補益心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經血運行不暢,緩解痛經等症狀。
- 調和藥性:椒梅丸以溫熱藥物為主,而當歸性溫和,可以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減少對腸胃的刺激,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和發揮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椒梅丸 」具有蛔蟲病引起疼痛的功效,而其他成分除了可以主治蛔蟲病引起疼痛以外,同時還具有多種其他功效。
一、陳皮:
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二、花椒:
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三、當歸:
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四、茯苓:
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五、厚朴:
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六、木香:
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七、砂仁:
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
八、烏梅:
具有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等功效。
九、烏藥:
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
十、茴香:
性溫味甘,歸脾、胃、肝、腎四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川椒4兩,烏梅肉2兩,茯苓4兩,砂仁4兩,木香4兩,烏藥8兩,厚朴8兩,茴香4兩,廣皮4兩,當歸4兩。
和營理氣,消散痞瘕。
上為細末,搗和為丸
口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辛溫燥烈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椒梅丸, 出處:《張氏醫通》卷十五。 組成:秦椒3錢,烏梅1錢,黃連1錢。 主治:痘爲蟲悶,不得發出。
椒梅丸, 出處:《醫級》卷八。 組成:川椒1錢,黃連2錢,吳萸1錢,烏梅肉3錢(用水作膏)。 主治:蛔痛。胸腹扛痛,脈氣浮弦,環青唇紅。
椒梅丸, 出處:《千金珍秘方選》。 組成: 椒梅丸(《千金珍秘方選》。)出處:《千金珍秘方選》。組成:川椒4兩,烏梅肉2兩,茯苓4兩,砂仁4兩,木香4兩,烏藥8兩,厚朴8兩,茴香4兩,廣皮4兩,當歸4兩。主治:和營理氣,消散痞瘕。 。 主治:和營理氣,消散痞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