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半夏丸

SHENG BAN XIA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2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32.0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33%
脾經 24%
肺經 24%
腎經 8%
大腸經 8%
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生半夏丸中包含半夏,主要原因有二:

  1. 燥濕化痰: 半夏性味辛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生半夏丸多用於痰濕阻肺、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半夏能有效化解痰濕,使呼吸通暢。
  2. 和胃降逆: 半夏還能和胃降逆,止嘔消食。對於脾胃虛弱、飲食不節導致的嘔吐、反胃等症,半夏能有效緩解症狀,恢復脾胃功能。

因此,生半夏丸中使用半夏,既能化痰止咳,又能和胃降逆,是治療痰濕阻肺、脾胃虛弱等症的有效藥物。

生半夏丸中加入檳榔,主要是針對其 消食導滯、降逆止嘔 的功效。

半夏本身具有化痰止咳、降逆止嘔之效,但單用易傷脾胃。檳榔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導滯、降逆止嘔的功效,可以 補益半夏,增強其止嘔作用,同時也避免半夏傷脾胃的弊端。此外,檳榔還能 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藥物吸收,提高藥效。

生半夏丸中加入丁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止嘔:半夏性寒,善於止嘔,但脾胃虛寒者服用容易加重寒象。丁香辛溫,能溫脾胃,與半夏相配,可緩解半夏的寒性,溫中止嘔,提高療效。
  2. 行氣止痛:丁香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對於因寒凝氣滯引起的胃痛、腹痛等症,能起到緩解作用。與半夏搭配,可以更好地達到止嘔止痛的效果。

主治功效


生半夏丸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華佗神方》、《石室祕錄》、《醫學集成》等古籍記載,以及生半夏丸的組成成分,可對此方劑的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進行分析:

主治功效:

生半夏丸的核心功效在於開竅醒神、化痰降逆,主要用於以下情況:

  1. 溺水昏迷,痰涎壅盛: 《華佗神方》與《石室祕錄》均記載,溺水之人雖已昏迷,但若能將其倒置,使體內積水排出,再以生半夏丸納鼻孔中,可使其打噴嚏而醒。此即體現了生半夏丸的開竅醒神之功。溺水之人常因水液侵襲,致使痰涎阻塞氣道,阻礙清陽升發,導致昏迷。生半夏丸中的半夏能燥濕化痰,檳榔能行氣利水,丁香能溫中散寒,三藥合用,可祛痰逐水,開竅醒神,使清氣得以暢通,神明得以恢復。

  2. 痰涎阻滯,猝倒昏厥: 《醫學集成》提到,痰涎阻塞清道亦可導致猝倒昏憒。這與溺水之人痰涎壅盛的病機相似。生半夏丸的祛痰之效,使其對因痰涎阻滯導致的昏迷亦有治療作用。尤其是《醫學集成》將其用於中風痰,可見其針對痰證,不論風、寒、濕、火,皆有一定療效。

治療原理:

生半夏丸的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開竅醒神: 人之神明依賴清陽之氣運行,當痰涎阻塞,氣機受阻,則神明失養而致昏迷。生半夏丸中的半夏、檳榔、丁香均具有開竅之功,可使清陽之氣得以升發,神明得以恢復。

  2. 燥濕化痰: 半夏是此方劑的主藥,其性溫燥,能燥濕化痰,為祛痰要藥。痰涎為水濕所化,半夏能使水濕得化,痰涎自消,氣道得通,則清竅得開,精神得以恢復。

  3. 降逆止嘔: 半夏能降逆止嘔,此亦能助其化痰之功。痰涎壅盛,氣機上逆,易致嘔吐。半夏能使上逆之氣下行,使氣機條暢,則痰涎自除,嘔吐自止。

  4. 行氣利水: 檳榔能行氣利水,可使體內水液運行正常,痰涎得除,亦能助半夏之力。

  5. 溫中散寒: 丁香能溫中散寒,可助半夏之溫燥,亦可祛散體內之寒邪,使氣機運行暢達。

綜合而言:

生半夏丸的治療原理在於以開竅醒神為主,配合化痰降逆、行氣利水、溫中散寒等功效,從多方面調理機體,使氣機調暢,痰涎得化,則神明自清,昏迷可解。此方劑雖僅有三味藥,但藥性剛猛,配伍精當,能於危急之際挽救生命。

傳統服藥法


半夏(湯泡7次)1兩,檳榔1錢,丁香1錢。
化痰利膈。
上為細末,生薑自然汁煮薄糊為丸。
每服30丸,食後薑湯吞下。一法小銚內渫令熟,傾入盞內,小匙挑服,仍啜其汁咽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嘔吐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腹瀉多痰噁心反胃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生半夏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一八引《澹寮》。 組成:半夏(湯泡7次)1兩,檳榔1錢,丁香1錢。 主治:化痰利膈。主治:嘔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