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丁丸

半丁丸

BAN DI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6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36.0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9%
脾經 29%
肺經 29%
腎經 11%
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半丁丸方劑中包含半夏,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化痰: 半夏性辛溫,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半丁丸常用於治療痰濕阻肺引起的咳嗽、喘息等症,半夏可以有效地祛除肺部的痰濕,緩解呼吸道症狀。
  2. 降逆止嘔: 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可以緩解胃氣上逆引起的噁心、嘔吐等症。半丁丸中常加入半夏,可以幫助止嘔,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

總而言之,半夏在半丁丸方劑中發揮着燥溼化痰、降逆止嘔的重要作用,是該方劑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半丁丸方劑中含有丁香,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散寒: 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腎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半丁丸主治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丁香可溫暖脾腎,驅散寒氣,改善消化功能。
  2. 降逆止嘔: 丁香辛香走氣,能降逆止嘔,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胃氣上逆、嘔吐等症,丁香可溫暖脾胃,降逆止嘔,起到止嘔止瀉的作用。

總而言之,丁香在半丁丸中發揮溫陽散寒、降逆止嘔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寒凝氣滯所致的各種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半丁丸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嬰孩小兒「風痰在膈」所致諸症,核心病機為痰濕夾風邪壅滯胸膈,上犯肺胃。症狀表現可分三類:

  1. 痰盛上擾:咳嗽、煩悶、睡眠不寧,乃風痰阻肺,肺氣不降,甚則擾及心神。
  2. 胃氣上逆:食慾雖存卻嘔吐,屬痰阻中焦,胃失和降。
  3. 風痰特性:痰隨氣動,時發時止,故見「神不安穩」,符合小兒肝風易動、痰隨風升之體質。

組成與治療原理探討

  1. 半夏(湯洗七次)

    • 性味辛溫,主化痰降逆,為「治痰聖藥」。湯洗七次減其燥烈,適用小兒稚陰之體。
    • 針對「痰盛咳嗽」,化膈上之痰;其降逆之性尤善止嘔,對治「食之即嘔」。
  2. 丁香(重碾碎)

    • 辛溫芳香,溫中降逆,能醒脾開胃。「包丁香於半夏中」使藥性內斂,直達中焦。
    • 與半夏協同,一化痰、一溫胃,共奏「降氣化痰止嘔」之功。
  3. 煨製與薑汁丸

    • 「麵裹煨熟」緩和藥性,免傷小兒脾胃;煨後去面取末,兼顧藥效與消化吸收。
    • 生薑自然汁為丸,增強化痰止嘔之效;淡薑湯送服,輔助溫散膈上風痰。

方劑邏輯與配伍深義

此方結構簡練,以「風痰」為標,「脾胃氣逆」為本:

  • 化痰為先:半夏為主,痰消則氣降,咳嗽嘔吐自止。
  • 降逆為佐:丁香輔之,溫中下氣,破痰阻之滯。
  • 製法護正:煨製減毒,薑汁丸緩行藥力,契合小兒「易虛易實」之體。

全方體現「痰消氣順則風熄」之理,風痰既除,諸症自平。

傳統服藥法


半夏(半服者)半兩(湯洗七次,為末)、 丁香1錢(重碾碎)。
上將半夏末水搜作劑,包丁香,再以面裹煨令熟,去面為末,生薑自然汁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20-30丸,淡生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咳血肺氣腫咳嗽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嘔吐多痰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半丁丸, 出處:《活幼口議》卷十九。 組成:半夏(半服者)半兩(湯洗7次,爲末)、丁香1錢(重碾碎)。 主治:嬰孩小兒風痰在膈,痰盛咳嗽,作熱煩悶,神不安穩,睡眠不寧,可進飲食或欲飲食,食之即嘔。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