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丁香半夏散

小丁香半夏散

XIAO DING XIANG BAN XIA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31.0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30%
脾經 30%
肺經 30%
腎經 8%
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小丁香半夏散中加入藿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暑化濕: 藿香性辛溫,具有解暑化濕、芳香闢穢之效。方中半夏、丁香等藥性寒涼,易於寒涼傷胃,而藿香可中和其寒性,並能促進脾胃運化,增強療效。
  2. 止嘔消脹: 藿香具備理氣止嘔之功效,可與半夏協同作用,化解痰濕,止嘔止吐,緩解胃脹不適。同時,藿香還能芳香化濁,消除異味,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

小丁香半夏散中包含半夏,主要源於其止嘔消痰的功效。半夏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的功效。

方劑中加入半夏,旨在針對脾胃濕痰阻滯、氣機不利、導致嘔吐、眩暈等症狀,通過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使脾胃氣機通暢,達到止嘔止眩的效果。

小丁香半夏散中包含丁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降逆止嘔: 丁香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中降逆止嘔的功效。半夏性寒,味辛,歸脾、肺、胃經,善於燥濕化痰止嘔。二者合用,可溫中降逆,止嘔化痰,用於治療寒邪犯胃,脾胃虛寒,寒痰阻逆所致的嘔吐、呃逆等症。
  2. 芳香開竅: 丁香氣味芳香,可開竅醒神,用於治療痰濁矇蔽,神志不清等症。半夏亦有開竅之功,二者相合,可增強開竅醒神之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小丁香半夏散主治「小兒嘔吐,乳食不下」,其核心病機為胃氣上逆、中焦濕阻。小兒臟腑嬌弱,脾胃運化功能不足,易因乳食不節、外感寒濕,或痰飲停聚而導致胃失和降,引發嘔吐、拒食。此方劑通過降逆止嘔、化濕和胃,恢復中焦氣機升降,使嘔吐得止、乳食得納。


二、方劑組成與邏輯推理

(一)藥物配伍分析

  1. 半夏(生薑制)

    • 性味:辛溫,歸脾、胃、肺經。
    • 功效:降逆止嘔為主,兼能燥濕化痰。
    • 配伍特點:以生薑炮製(薑半夏),增強溫中止嘔之力,適合痰濕或寒邪所致的嘔吐。
  2. 丁香

    • 性味:辛溫,歸脾、胃、腎經。
    • 功效:溫中降逆,散寒止痛。
    • 配伍特點:其香烈之性可直達胃腑,抑制胃氣上逆,協同半夏加強止嘔效果,尤適寒性嘔吐。
  3. 藿香

    • 性味:辛微溫,歸脾、胃、肺經。
    • 功效:化濕醒脾,和中止嘔。
    • 配伍特點:芳香化濁,解濕困脾胃之證,助脾胃運化乳食,與半夏、丁香形成「降逆-化濕-溫中」協同作用。
  4. 生薑湯送服

    • 生薑本身為「嘔家聖藥」,可輔助方藥散寒溫胃、和中止嘔,增強全方效力。

(二)治療原理推導

  1. 針對病機

    • 小兒嘔吐多因寒濕困脾痰飲阻胃,導致胃氣不降。此方以辛溫藥物為主,溫散寒濕、降泄痰濁,使中焦氣機暢通。
  2. 組方邏輯

    • 半夏+丁香:一降一溫,直折胃氣上逆之勢。
    • 藿香:化解濕濁,從源頭減少痰濕生成。
    • 生薑:內外合用(炮製+送服),強化溫中止嘔功效。
  3. 功效延伸
    此方雖針對小兒,但若成人因寒濕嘔吐痰飲停胃(如暈船、寒邪傷胃致嘔),亦可類推應用,符合「異病同治」原則。


三、總結

小丁香半夏散以簡潔配伍,體現「降逆化濕」的核心思想,通過溫中散寒、燥濕化痰,迅速恢復脾胃升降功能。其組方層次分明:半夏為君降逆,丁香為臣溫中,藿香為佐化濕,生薑為使調和,共奏止嘔開胃之效。

傳統服藥法


藿香半兩,半夏1兩(生薑1兩制),丁香3錢。
上為細末。
每服1錢,生薑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辛溫燥烈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神經性厭食症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嘔吐噁心反胃幼兒嘔吐

相同名稱方劑


小丁香半夏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四四引《醫林方》。 組成:藿香半兩,半夏1兩(生薑1兩制),丁香3錢。 主治:小兒嘔吐,乳食不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