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黃膏

SHENG DI HUANG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鬼遺》卷五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6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4%
肺經 14%
肝經 14%
脾經 14%
胃經 14%
大腸經 11%
膽經 5%
心包經 2%
小腸經 2%
三焦經 2%
心經
肺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膽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4

方劑組成解釋

生地黃膏中包含生地黃,原因主要有二:

  1. 清熱涼血: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其能降火解毒,治療熱病煩躁、口渴、血熱妄行等症狀。
  2. 滋陰養血:生地黃能滋陰養血,補益精髓,適用於陰虛血燥、虛熱內傷、津液不足等病症。其能改善血虛面色蒼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等症狀。

因此,生地黃是生地黃膏中不可或缺的藥材,其清熱涼血、滋陰養血的功效能有效改善相關病症,達到治療目的。

生地黃膏中加入白蘞,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白蘞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生地黃性寒,善於清熱涼血,與白蘞搭配,可以增強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對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便血等,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2. 疏散風熱,利濕止癢:白蘞還具有一定的疏散風熱、利濕止癢之效。生地黃膏常用於治療熱毒血燥所致的皮膚病,白蘞的加入,可以輔助生地黃清熱解毒,並起到疏散風熱、利濕止癢的作用,進一步改善皮膚病症狀。

生地黃膏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白芷性溫,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生地黃膏以清熱涼血為主,加入白芷可增強其清熱解毒的效果,並輔助治療因熱毒引起的瘡瘍腫痛。
  2. 疏散風寒,通鼻竅:白芷還具有疏散風寒、通鼻竅的作用。生地黃膏若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或鼻塞流涕等症,加入白芷可增強其疏散風寒、通鼻竅的療效。

總而言之,白芷在生地黃膏中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以及疏散風寒、通鼻竅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協同發揮藥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生地黃膏中添加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生地黃性寒涼,主治熱病、血熱妄行,但單用寒涼藥易傷脾胃。黃連苦寒,善清心火,並可解毒止血,與生地黃相配,可增強清熱涼血之力,又不傷脾胃,相輔相成。
  2. 滋陰降火,兼顧陰陽:生地黃滋陰潤燥,黃連清熱瀉火,二者合用,既能滋陰生津,又能降火解毒,達到滋陰降火,平衡陰陽的效果,使治療更為全面。

生地黃膏中加入升麻,主要原因如下:

  1. 升麻解毒,助生地黃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善於清熱涼血,但單用易傷陽氣。升麻味辛性微溫,能解毒散風,助生地黃清熱涼血而不傷正氣。
  2. 升麻升舉,緩解生地黃的寒性: 生地黃性寒,長期服用易傷脾胃,升麻具有升舉陽氣之效,可緩解生地黃的寒性,避免其過度損傷脾胃功能。

在中藥方劑「生地黃膏」中加入黃芩,主要是利用黃芩清熱燥濕、涼血解毒的功效。黃芩能夠清熱燥濕、涼血解毒,對於治療熱毒內盛所致的黃疸、濕熱瀉痢等症狀有良好的效果。與其他草藥配伍使用,能夠增強整體療效,適用於治療因熱毒內盛導致的疾病。

生地黃膏中加入大黃,看似矛盾,實則巧妙。

生地黃性寒涼,滋陰清熱,但過於寒涼易傷陽氣。而大黃苦寒,瀉熱通便,能引導生地黃的寒涼之性下行,避免其滯留在上焦,進而傷及陽氣。

同時,大黃的通便作用,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生地黃的藥效發揮,起到更好的滋陰清熱效果。

因此,生地黃膏中加入大黃,既能緩解生地黃的寒涼之性,又能促進藥效發揮,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生地黃膏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養血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脣瘡,又稱熱瘡或火瘡,是由於病毒感染造成的口腔疾病,通常會出現水泡狀的潰瘍,並伴有疼痛和灼熱感。

生地黃膏中的主要成分包括:

  •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養血的功效。

  •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的功效。

  • 白蘞:具有清熱解毒、解毒、清熱瀉火、化腐生肌、散結、活絡止痛、斂瘡的功效。

  •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 升麻: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的功效。

  •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的功效。

生地黃膏的用法用量是:口服,一次6-9克,一日3次。

生地黃膏的注意事項是:

  •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 服用生地黃膏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 服用生地黃膏期間應避免飲酒。

  • 服用生地黃膏期間應避免使用其他清熱瀉火的中藥。

  • 如服用生地黃膏期間出現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總結:生地黃膏是一種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養血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脣瘡,又稱熱瘡或火瘡。生地黃膏中的主要成分包括生地黃、白芷、白蘞、黃連、升麻、黃芩、大黃等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化膿生肌的功效。生地黃膏的用法用量是口服,一次6-9克,一日3次。生地黃膏的注意事項是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服用生地黃膏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應避免飲酒,應避免使用其他清熱瀉火的中藥,如服用生地黃膏期間出現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傳統服藥法


生地黃10兩,白蘞10兩,白芷10兩,黃連10兩,升麻10兩,黃芩10兩,大黃10兩。
上(口父)咀,以豬脂1升半,微火煎成膏,絞去滓。
敷瘡,1日4-5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瘡。但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單純性疱疹胃腸出血背部膿瘡舌頭痛舌上出血舌體表面潰破大便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生地黃膏, 出處:《聖惠》卷九十一。 組成:生地黃1兩,柏白皮2兩,苦竹葉1兩,甘草1兩。 主治:小兒被湯潑火燒赤痛者。

生地黃膏, 出處:《鬼遺》卷五。 組成:生地黃4兩,黃連5兩,白蘞2兩,芍藥2兩,白及2兩,苦參3兩,升麻3兩。 主治:熱瘡。

生地黃膏, 出處:《鬼遺》卷五。 組成:生地黃4兩,黃連4兩,大黃3兩,黃柏2兩,甘草(炙)2兩,白蘞2兩,升麻2兩。 主治:熱瘡。

生地黃膏, 出處:《鬼遺》卷五。 組成:生地黃10兩,白蘞10兩,白芷10兩,黃連10兩,升麻10兩,黃芩10兩,大黃10兩。 主治:熱瘡。

生地黃膏, 出處:《衛生總微》卷二十。 組成:生地黃(去蘆,洗淨)1兩,川升麻1兩,藍葉1兩,梔子仁1兩,大黃1兩。 主治:小兒熛漿瘡,毒甚發引遍身;天泡瘡,始生如湯燙作泡,皮破漿出成瘡。

生地黃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 組成:生地黃4兩,辛夷半兩,獨活(去蘆頭)半兩,當歸(切,焙)半兩,大黃半兩,芎藭半兩,黃耆半兩,白芷半兩,芍藥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續斷1兩,豬脂2斤,薤白27莖。 主治:癰疽敗壞生肉,發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