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附散

生附散

SHENG F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三因》卷十二

熱性指數

33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2.75)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6%
脾經 16%
腎經 16%
膀胱經 16%
胃經 12%
肺經 12%
小腸經 8%
心經
脾經
腎經
膀胱經
胃經
肺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生附散中含有附子,乃因其性溫熱,具有回陽救逆、溫補心陽、散寒止痛之功效。

附子為烏頭的根部,其藥性辛熱,入心、腎、脾經,能溫補心陽,回陽救逆,適用於陽氣虛衰、心陽不足、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等症。

此外,附子亦能溫經散寒,對於寒凝氣滯、胸腹冷痛、四肢麻木等症亦有良好療效。

因此,生附散中加入附子,旨在溫補心陽,回陽救逆,散寒止痛,以達到治療寒凝氣滯、心陽不足等病症的目的。

生附散中加入滑石,主要原因如下:

  1. 利水滲濕: 滑石性滑潤,能利水滲濕,有助於將體內積聚的濕氣排出,解除附子的燥熱之弊。附子性溫燥,容易引起口乾舌燥、小便不利等症狀,滑石的加入能緩解這些副作用。
  2. 清熱解毒: 滑石性寒,具清熱解毒之功效,可與附子等溫燥藥材相配,避免因藥性過燥而引發毒熱。附子溫陽化氣,易於耗傷陰液,滑石的加入可起到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作用,平衡藥性,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生附散中加入瞿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消腫,通淋止痛: 瞿麥味甘性平,歸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通淋止痛的功效。生附散主治水腫,濕熱下注所致的淋痛、小便不利等症。瞿麥能利水滲濕,消腫止痛,配合其他藥物,達到通淋止痛、利水消腫的目的。
  2.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瞿麥亦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生附散中常配伍一些溫熱藥物,如附子、乾薑等,容易引起上火,導致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狀。瞿麥清熱解毒,能起到平衡藥性,防止溫熱藥物過於燥熱的作用。

總之,瞿麥在生附散中起著利水消腫、通淋止痛,以及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生附散中包含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通利水道,利水消腫: 木通味甘性寒,入膀胱經,具有通利水道、利水消腫的作用。生附散主要用於治療水腫,木通的利水作用可以幫助排出體內多餘水分,減輕水腫症狀。
  2. 清熱解毒,通絡止痛: 木通除了利水外,還有清熱解毒、通絡止痛的功效。生附散中的附子、肉桂等藥物溫熱補陽,容易造成燥熱,而木通的清熱作用可以起到平衡作用,防止藥物過於燥熱,避免產生不良反應。

生附散中包含半夏,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化痰:半夏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生附散方中,半夏可與附子、乾薑等藥物配合,共同溫陽化痰,祛除寒濕,以達到治療寒濕痰阻之目的。
  2. 降逆止嘔: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治療脾胃虛寒、痰氣上逆所致的嘔吐。生附散方中,半夏與生薑、甘草等藥物相配,可協同降逆止嘔,緩解患者因寒濕痰阻所致的嘔吐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生附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生附散」主治「冷淋」。冷淋為古代中醫病名,屬淋證之一,多因下焦虛寒、陽氣不運所致,症見小便頻數而清冷,排尿時隱隱作痛或澀滯不暢,伴有腰膝酸冷、畏寒喜暖等。此方外敷,旨在溫通散寒,緩解冷淋之局部症狀。

二、組成與方義分析

  1. 生附子
    • 性味歸經:辛、大熱,有毒,歸心、腎、脾經。
    • 功效:具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除濕之效。其大熱之性可溫通經絡,驅散沉寒痼冷,尤善治下焦虛寒諸證。
    • 外用機理:生附子研末外敷,通過皮膚吸收其辛熱之氣,直接作用於患處或相關經絡(如臍部或腰部),溫煦下焦,改善寒凝氣滯所致之小便不利。

三、治療原理推論
冷淋之成因與「腎陽虛衰,膀胱氣化失司」相關。生附子為純陽之品,外敷可激發下焦陽氣,促進氣血運行,緩解寒凝引起的淋澀不適。其作用途徑可能包含:

  • 局部溫通:刺激穴位或患處,改善局部循環,散寒止痛。
  • 經絡傳導:透過藥性滲透,循經入裡,間接溫補腎陽,助膀胱氣化。

此方簡潔,單用生附子取其「峻補元陽,速散寒邪」之力,符合中醫「寒者熱之」的治法原則,然須注意其外用法與病情辨證之契合。

傳統服藥法


生附子。
上為末。
面水調貼之。即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陽散寒、利水通淋的功效,適合於寒性冷淋患者使用。但本方性熱,陰虛火旺者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膀胱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小便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生附散, 出處:《醫方大成》卷十引《湯氏方》。 組成:生附子。 主治:凍爛腳成瘡。

生附散, 出處:《三因》卷十二。 組成:附子半兩(去皮臍,生用),滑石半兩,瞿麥3分,木通3分,半夏(湯洗7次)3分。 主治:冷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