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夏丸
SHI XIA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朱氏集驗方》卷五引鄂渚孟少師府方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熱 (1.20)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33%
肺經 33%
脾經 16%
膀胱經 16%
胃經
肺經
脾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石夏丸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化痰: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之效。石夏丸多用於治療痰濕阻肺、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而半夏則可有效祛除痰濕,暢通氣道,改善呼吸不暢之狀。
2. 和胃降逆:半夏亦有和胃降逆之效,可緩解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石夏丸若配合其他理氣化痰藥物,如厚朴、枳實等,則能更有效地消除胃氣上逆,達到止嘔止呃之效。
石夏丸中加入滑石,主要考量其利水滲濕、清熱解暑的功效。
滑石性寒滑潤,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暑之效,能將體內多餘的水分及熱氣排出體外。石夏丸多用於暑熱傷津、口渴煩躁、小便不利等症狀,滑石可利水消腫、清熱解暑,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達到清熱利濕、解暑止渴之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石夏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痰嗽」,即痰濕阻肺或痰熱上擾所致的咳嗽,症見痰多黏稠、咳吐不暢,或兼胸悶。古醫籍中,滑石性滑利竅,半夏祛痰降逆,兩者協力以化痰滌飲,通利氣道,符合痰嗽病機。
組成與治療原理解析
藥物配伍邏輯
- 半夏(制):辛溫燥烈,專入脾胃肺經,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咳,針對痰濕壅滯之核心病機。古代炮製(薑泡)既減其毒性,又增強溫化痰飲之效。
- 滑石(煅):甘淡性寒,煅後緩其寒性,保留利濕清熱、滑痰通竅之功。其質滑趨下,助痰濕從小便而解,與半夏一升一降,調暢氣機。
- 生薑糊丸:生薑辛溫,既可佐制滑石之寒,避免傷胃,又能協半夏增強化痰止嘔、宣散水濕之效,丸劑緩圖以漸消痰飲。
方劑作用推論
- 化痰為主,兼顧濕熱:滑石性雖寒,但煅後減其清熱之力,全方偏重化痰濕而非單純清熱,適合痰濕偏重或略兼微熱者。
- 給邪出路:滑石利尿導濕下行,半夏開宣肺氣,使痰濕分消,從二便而泄,體現「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與「通利水道」並行的思路。
潛在應用延伸
此方簡潔,若痰濕化熱明顯(如痰黃黏),可酌加瓜蔞、浙貝;若寒濕偏盛(痰白稀),或可配伍乾薑、茯苓。然其核心仍在滑石與半夏的「滑燥並用」,共奏化痰止咳之效。
傳統服藥法
半夏1兩(泡),滑石1兩(火煅,去火毒)。
生薑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不拘多少,白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石夏丸,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五引鄂渚孟少師府方。 組成:半夏1兩(泡),滑石1兩(火煅,去火毒)。 主治:痰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