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味大半夏湯

SHI WEI DA BAN XIA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八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6%
肝經 16%
腎經 12%
胃經 12%
心經 10%
肺經 10%
三焦經 6%
大腸經 6%
小腸經 4%
心包經 4%
膽經 4%
脾經
肝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三焦經
大腸經
小腸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十味大半夏湯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降逆止嘔: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此方以半夏為君藥,針對痰飲阻滯胃氣,上逆氣逆之症,起到降逆止嘔的作用。
  2. 燥濕化痰:半夏又具燥濕化痰之效。方中加入茯苓、白朮等燥濕利水藥物,與半夏共同作用,化痰利水,消除痰飲,從根本上解決嘔吐問題。

因此,半夏在十味大半夏湯中起著降逆止嘔、燥濕化痰的重要作用,是此方組成中不可或缺的藥物。

十味大半夏湯中包含大黃,其主要原因有二:

  1. 瀉熱通腑: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腑、清熱解毒之效。十味大半夏湯主要用於治療寒濕阻滯、脾胃虛寒所致的嘔吐、腹瀉等症狀,大黃的加入可以瀉去因寒濕阻滯而引起的內熱,促進腸胃蠕動,幫助寒濕排出。
  2. 引藥下行: 大黃性滑利,可引導其他藥物向下運行,促進藥力發揮。十味大半夏湯中其他藥物如半夏、生薑等,需要向下運行才能更好地發揮止嘔、止瀉的作用,而大黃的加入可以起到引導的作用,使藥效更佳。

十味大半夏湯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方面作用:

  1. 溫中止嘔:吳茱萸性溫,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止嘔止瀉。對於寒邪犯胃,脾胃虛寒所致的嘔吐,吳茱萸可起到溫中散寒,止嘔的效果。
  2. 降逆止呃:吳茱萸能降逆止呃,對於因寒邪客胃,脾胃虛寒所致的呃逆,吳茱萸可起到降逆止呃的作用。

因此,吳茱萸在十味大半夏湯中發揮著溫中止嘔,降逆止呃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脾胃寒證的目的。

十味大半夏湯中加入芒硝,主要是為了發揮其 瀉下清熱 的功效。

芒硝性寒,味鹹苦,入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在十味大半夏湯中,芒硝可以 幫助濕熱下泄,緩解嘔吐、腹脹、腹痛等症狀。 此外,芒硝還能 清解熱毒,對於因濕熱蘊結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十味大半夏湯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助半夏止嘔: 肉桂性溫,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的功效,可助半夏溫中散寒,止嘔逆。

2. 溫腎助陽,暖脾胃: 十味大半夏湯的主治病症多與脾胃虛寒、腎陽不足有關,肉桂溫腎助陽,暖脾胃,可增強藥效,使寒邪散去,脾胃功能恢復。

因此,肉桂的加入不僅可以增強止嘔的效果,更能溫陽散寒,改善脾胃功能,達到治病的目的。

十味大半夏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有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化瘀止痛: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方中因濕熱內蘊,可致心煩不寐、胸悶脅痛等症狀,牡丹皮可清熱涼血,緩解心煩不寐,同時化瘀止痛,改善胸悶脅痛等症狀。
  2. 配伍增效:牡丹皮與方中其他藥物如半夏、茯苓、澤瀉等配伍,可增強清熱利濕、化痰止咳的效果。牡丹皮的涼血作用,可降低半夏等藥物可能引起的燥性,使藥效更加溫和,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十味大半夏湯中包含柴胡,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 疏肝解鬱,和胃止嘔。 柴胡善於疏肝解鬱,對於因肝氣鬱結導致的胃氣不降、嘔吐、腹脹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十味大半夏湯用於治療濕熱內阻、脾胃不和所致的嘔吐,柴胡的加入有助於疏肝理氣,使脾胃氣機調和,進而減輕嘔吐症狀。

二、 調和諸藥,增強療效。 十味大半夏湯以燥濕化痰、健脾和胃為主要功效,但其中也包含一些辛溫燥烈的藥物,如乾薑、半夏等。柴胡性微寒,可以起到調和藥性、防止燥烈傷陰的作用,使藥物功效更加協調,療效更佳。

十味大半夏湯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止嘔: 半夏性寒,容易傷脾胃,乾薑性溫,可溫脾胃,助半夏止嘔。半夏燥濕化痰,乾薑溫中散寒,二者相輔相成,共奏溫中止嘔之效。
  2. 助半夏散寒: 本方主治寒痰阻肺,咳嗽氣喘,乾薑辛溫,可散寒止咳,並能助半夏化痰止咳,增強藥效。

乾薑的加入,既能緩解半夏的寒性,又能增強其止嘔化痰的作用,使藥效更為顯著。

十味大半夏湯中加入細辛,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肺化痰: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此方以半夏為主藥,善治痰飲,但半夏性寒,易傷陽氣,故配伍細辛以溫肺助陽,防止半夏寒性傷肺。
  2. 助半夏止嘔: 細辛辛溫,能散寒止痛,並有止嘔的作用。與半夏同用,可增強半夏止嘔之效,更能有效地治療寒痰阻肺引起的咳嗽、嘔吐等症。

十味大半夏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燥濕: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燥濕、止瀉固表之功效。方中半夏、生薑等藥物雖能止嘔,但可能損傷脾胃,白朮的加入能補脾胃之氣,避免藥性過於寒涼,同時也能加強止嘔效果。
  2. 助運脾陽:白朮能溫運脾陽,促進脾胃運化水濕,有助於排除體內積聚的水分,減少濕邪對人體的影響,進而達到止嘔的效果。

白朮的加入,既能補益脾胃,又能溫運脾陽,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達到止嘔、健脾燥濕的功效。

主治功效


十味大半夏湯:治療痰飲積聚的中藥方劑

痰飲是指體內積聚的痰液和飲液。痰液是由肺和胃產生的粘稠液體,而飲液是由脾和腎產生的清澈液體。當痰飲積聚在體內時,會導致各種疾病,包括咳嗽、哮喘、胸悶、腹脹、嘔吐、腹瀉等。

十味大半夏湯組成介紹:

  1.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2.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3.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4.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5.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6. 芒硝性寒味苦鹹,歸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7.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8.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9.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

  10.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總結:

十味大半夏湯是治療痰飲積聚的常用中藥方劑,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利水消腫、健脾益氣的功效。方中諸藥配伍,共奏溫化寒痰,化痰利水之功。

傳統服藥法


半夏5兩,大黃5兩,吳茱萸2兩,樸消2兩,桂2兩,牡丹皮3兩,柴胡3兩,乾薑3兩,細辛3兩,白朮3兩。
上為細末。
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3片,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燥濕化痰、和胃降逆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心包炎二尖瓣狹窄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十味大半夏湯, 出處:《雞峰》卷十八。 組成:半夏5兩,大黃5兩,吳茱萸2兩,朴消2兩,桂2兩,牡丹皮3兩,柴胡3兩,乾薑3兩,細辛3兩,白朮3兩。 主治:痰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