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膠散子

A JIAO SAN Z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肝經 18%
心經 12%
肺經 12%
大腸經 10%
腎經 8%
膽經 8%
膀胱經 6%
胃經 6%
脾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大腸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阿膠散子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補血養血:阿膠以補血滋陰著稱,而當歸則具有活血補血、調經止痛之效。兩者合用,可相輔相成,更能有效地改善血虛症狀,如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氣短等。

二、滋陰潤燥:阿膠擅長滋陰潤燥,而當歸亦有滋養肝腎、潤燥通便的作用。結合使用,可加強滋陰潤燥的效果,適用於陰虛燥熱、津液不足引起的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

阿膠散子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阿膠散子中加入黃連,可有效抑制因熱毒蘊結所致的各種病症,如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
  2. 制約阿膠滋膩: 阿膠味甘性平,滋陰補血,但性黏膩,容易留滯腸胃,造成脾胃不適。加入黃連可起到清熱解毒、消食化積的作用,平衡阿膠的滋膩,避免其過度滋補而導致身體負擔。

綜上所述,黃連在阿膠散子中起到清熱解毒、制約滋膩的作用,與阿膠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阿膠散子中加入訶子,主要基於其收斂止瀉的功效。訶子味酸澀,性涼,入肺、大腸經,具有收斂固澀、止瀉止痢、潤腸通便的功效。

阿膠散子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久瀉不止等症,而訶子可以收斂腸道,固澀止瀉,並有助於緩解腹痛、腹瀉等症狀,與阿膠散子的功效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阿膠散子中包含阿膠,主要原因在於阿膠的滋陰補血功效。阿膠為驢皮經熬製而成,性平味甘,具有滋陰潤燥、補血止血、固精益髓等功效。

阿膠散子通常用於治療血虛、血燥、失血、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氣短等症。阿膠作爲方劑中的主要藥材,能夠有效地補血滋陰,改善血液循環,緩解上述症狀。因此,阿膠散子中加入阿膠是其方劑組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阿膠散子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調和藥性:阿膠性滋膩,甘草性甘平,二者相配可使阿膠滋而不膩,更易於人體吸收,且甘草能調和阿膠的藥性,使其更溫和,減少副作用。

二、增強功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的作用,能增強阿膠補血滋陰的功效,使整體藥效更佳。此外,甘草還可緩解阿膠可能帶來的腹脹、便溏等不良反應,使藥效更顯著。

在中藥方劑「阿膠散子」中加入鉛丹,主要是利用鉛丹解毒殺蟲、收斂止汗的功效。鉛丹能夠幫助清熱解毒、收斂止汗,對於治療熱毒所致的膿腫、濕疹等皮膚病變有一定的療效。與其他草藥配伍使用,能夠增強整體療效,適用於治療因熱毒內盛導致的疾病。

阿膠散子方中加入白礬,乃因其性寒而收斂,可輔助阿膠滋陰補血之效。

白礬味酸性澀,具有收斂止血、燥濕止癢、解毒殺蟲等功效。與阿膠配伍,一方面可收斂止血,減少阿膠滋陰補血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出血傾向;另一方面,可防止阿膠滋膩,避免其過於滋潤而影響藥效。

此外,白礬亦能清熱解毒,有助於消除阿膠滋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熱毒,進一步提升藥效。

主治功效


阿膠散子

**組成:**當歸、黃連、訶子、阿膠、甘草、鉛丹、白礬

**性味:**苦、寒

**功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補血、補氣、滋陰、止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安胎、潤燥、補血養肝

**主治:**痢疾:兼治各種瘡

應用:

  1.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2.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3. **訶子:**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
  4. **阿膠:**補血、補氣、滋陰、止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安胎、潤燥、補血養肝
  5.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6. **鉛丹:**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
  7. **白礬:**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

**用法:**口服,一次1-2克,一日2-3次

**禁忌:**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人、脾胃虛弱者禁用

注意事項:

  1. 本方含有鉛丹,有毒,不宜久用
  2. 鉛丹外用時,應注意避免接觸眼睛、口鼻等粘膜部位
  3. 鉛丹應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

總結:

中藥方劑「阿膠散子」由當歸、黃連、訶子、阿膠、甘草、鉛丹、白礬組成,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補血、補氣、滋陰、止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安胎、潤燥、補血養肝等功效,主治痢疾:兼治各種瘡。

傳統服藥法


當歸(銼碎,酒熬)、黃連(去毛,淨洗)、訶子(煨,取肉)、阿膠(慢火炙令泡起即止)、甘草(漿水浸,炙之)各等分(上為細末),黃丹3兩,白礬2兩。
上二味相和,為細末,入瓶子內,以炭火斷之,通炙良久,放冷即出,細並之,此藥與前草藥等,和合為散。
每服3錢匕,米飲調下。若要作丸子,以面糊為丸,如豌豆大。每服10丸。小兒瘡,以人乳調塗,余瘡乾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

相同名稱方劑


阿膠散子,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三八引《四時纂要》。 組成:當歸(銼碎,酒熬)、黃連(去毛,淨洗)、訶子(煨,取肉)、阿膠(慢火炙令泡起即止)、甘草(漿水浸,炙之)各等分(上爲細末),黃丹3兩,白礬2兩。 主治:痢疾;兼治一切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