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湯

A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0%
胃經 20%
心經 10%
膀胱經 10%
腎經 10%
脾經 10%
肺經 10%
肝經
胃經
心經
膀胱經
腎經
脾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5

主治功效


艾湯

組成

  • 葶藶子
  • 艾葉

整體功效

發汗解表清熱解毒

主治

天行7-8日,熱盛不解。

天行,即天花。7-8日,指天花發病後7-8天。熱盛不解,指天花發病後,高熱不退。

文獻參考

  1. 傷寒論》:"天行七八日,熱盛不解,宜醋艾湯。"
  2. 金匱要略》:"天行初起,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或已汗出,但頭汗出,身無汗,或身汗出而煩躁者,宜醋艾湯。"

中藥功效分類

  • 發汗解表:醋、艾葉
  • 清熱解毒:葶藶子、艾葉

傳統服藥法


生艾葉1把,麻黃2兩(去節),大黃6分,大豆1升。
上切。
清酒5升,煮取2升,分3次服。

方劑組成解釋


醋能發汗解表,葶藶子能清熱解毒,艾葉能發汗解表,清熱解毒。三藥合用,共奏發汗解表,清熱解毒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天花初起,症狀較輕者。若症狀較重,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胎漏妊娠腹痛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皮膚顏色發黃

相同名稱方劑


艾湯, 出處:《外台》卷四引《深師方》。 組成:生艾葉1把,麻黃2兩(去節),大黃6分,大豆1升。 主治:酒疸,身目俱黃,心中懊痛。

艾湯,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九引張渙方。 組成:艾葉(炒)1兩,當歸1兩,乾薑(炮)半兩,木香半兩,訶黎勒皮(炮)半兩。 主治:小兒白痢;虛冷下痢白膿。

艾湯, 出處:《外台》卷三引《阮河南藥方》。 組成:苦酒3升,葶藶子2合(熬,搗),生艾汁1升(無生艾,熟艾、乾艾亦可用;無艾,可用艾根搗取汁)。 主治:天行7-8日,熱盛不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