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頭汗」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頭汗,指僅頭面部汗出而言。《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但頭汗出,劑頸而還。"頭汗一症,常人也可以出現。如進餐時或小兒睡眠時頭部汗出、但無任何症狀,俗稱"蒸籠頭",此不應視為病變徵象。

頭汗常見於濕熱熏蒸、陽氣不足等證候。

濕熱熏蒸頭汗:頭面汗出,小便不利,身目發黃,惡寒發熱,舌苔黃膩,脈濡數。

陽氣不足頭汗:頭面多汗,面色白或蒼白,四肢不溫,氣短,畏寒,神疲乏力,舌淡嫩,脈虛弱。

頭汗一症,實證、虛證均可出現,但實證多以濕熱所致,虛證多以陽氣不足所致。在臨床上還可在關格、水結胸、少陽病中見到,老人氣喘以及重病陽脫之時而兼有頭汗,應引起高度重視。

【文獻別錄】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鞭,脈細者,此為陽微結,必有表"。

《類證治裁.汗症》:"胃熱上蒸,額汗發黃,小水不利者,五苓散加茵陳。傷寒脅痛耳聾,寒熱口苦,頭汗劑頸而還,屬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