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阿膠煎以「阿膠」為君藥,原因如下:
- 補血滋陰: 阿膠為驢皮製成,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的功效。方中以阿膠為君,旨在補益氣血,滋潤陰液,改善因血虛、陰虛導致的各種症狀。
- 相輔相成: 方中其他藥物如當歸、川芎等,皆有助於阿膠補血活血、滋陰潤燥的效果。例如,當歸補血活血,川芎行氣活血,與阿膠相輔相成,增強補血滋陰的效果,使藥效更佳。
阿膠煎中加入山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養血:山藥性平味甘,具有健脾益氣、補腎固精的功效,與阿膠的補血滋陰功效相輔相成,能更好地促進血氣生成,改善因氣血不足導致的疲乏、面色蒼白等症狀。
2. 滋陰潤燥:山藥富含黏液蛋白,具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的功效,能緩解阿膠的燥性,防止因長期服用阿膠而導致的口乾舌燥、便祕等不適。
阿膠煎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健脾利濕: 阿膠滋陰補血,但性偏膩,易阻礙脾胃運化。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經,能健脾利濕,化痰利水,可助阿膠補血而不礙脾胃。
- 益氣安神: 茯苓入心經,能寧心安神,且能益氣,可緩解阿膠滋陰補血後可能出現的頭昏乏力等症狀,使補血效果更佳,同時提升整體療效。
因此,茯苓在阿膠煎中起到輔助作用,既能調節脾胃功能,又能改善氣血運行,使補血效果更顯著,更安全。
阿膠煎中加入天門冬,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 滋陰潤肺,生津止渴: 天門冬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的功效。阿膠性溫,滋補血脈,但容易燥熱,而天門冬可以緩解阿膠的燥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補而不潤。
- 相輔相成,增強功效: 天門冬與阿膠同屬滋陰藥,但天門冬偏於滋陰潤肺,而阿膠偏於補血養血。兩者合用,可以互相增強功效,達到陰血雙補的效果,更有效地治療陰虛血虧、津液不足等症。
阿膠煎中加入川貝母,主要是針對其潤肺止咳、化痰散結的功效。
阿膠滋陰補血,但性偏膩,容易阻礙肺氣,導致痰多咳嗽。 川貝母性涼,善於清熱化痰,且能潤肺止咳,與阿膠搭配,可緩解阿膠的膩性,防止其阻礙肺氣,從而達到補而不膩,滋陰潤肺的效果。
此外,川貝母入肺經,與阿膠同入肺經,相輔相成,有助於藥效的發揮。
對於[阿膠煎]中的酥成分,酥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滋陰潤燥、補肺止咳的功效,適用於治療乾咳、便秘等症狀。該方加入酥旨在增強滋陰潤燥的作用。
阿膠煎中包含生地黃,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滋陰養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養血生津之效。阿膠則性溫,味甘,入肺、肝、腎經,具有補血止血、滋陰潤燥之效。二者搭配,寒溫相濟,既能滋陰養血,又能緩解阿膠的溫燥之性,使補血效果更加溫和且持久。
- 協同作用: 阿膠以補血為主,但缺乏潤燥之效,容易造成血燥。生地黃則能滋陰潤燥,使阿膠補血作用更加完善,避免血燥之弊。
阿膠煎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助阿膠補血滋陰:阿膠性滋膩,易於寒凝血滯。生薑辛溫,可溫中散寒,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阿膠補血滋陰功效的發揮。
- 緩解阿膠的黏膩:阿膠質地黏膩,服用後容易有口黏、腹脹等不適。生薑辛溫,能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緩解阿膠的黏膩,提高藥物的吸收利用率。
總之,生薑與阿膠的搭配,既能溫中散寒,又能緩解黏膩,使藥物更易於吸收,發揮最佳的療效。
阿膠煎中加入蜂蜜,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增強滋陰潤燥功效: 阿膠性滋陰補血,但偏燥,蜂蜜則性平味甘,具有潤燥止渴、和中調脾之效。兩者合用,能相輔相成,既能發揮阿膠的滋陰補血功效,又能避免其燥性,更能促進藥效吸收,達到更好的滋陰潤燥效果。
二、改善口感,提高服藥順從性: 阿膠煎味道較為苦澀,加入蜂蜜後,可以有效改善口感,使其變得甘甜可口,更容易被患者接受,提高服藥順從性,進而提高藥物的療效。
阿膠煎中包含杏仁,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潤肺止咳: 阿膠滋陰潤燥,而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之效。二者配合,可有效緩解肺燥咳嗽、痰粘難咳等症狀,特別適合肺陰虛、燥熱咳喘者。
- 消痰利咽: 杏仁能潤肺化痰,消積導滯,對於痰多粘稠、咽喉腫痛等症狀有改善作用。而阿膠滋陰補血,可以輔助杏仁更好地發揮功效,提升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阿膠煎主治功效分析
阿膠煎一方,由阿膠、山藥、茯苓、天門冬、川貝母、酥、生地黃、生薑、蜂蜜、杏仁組成,其主要功效在於滋陰潤肺,止咳化痰,主治久咳唾膿血之症。
組方分析
本方以阿膠為君藥,峻補陰血,滋陰潤燥,直達病竈,針對久咳傷陰,陰虛血虧之本;山藥健脾益肺,固腎養陰,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山藥之用,既可杜絕生痰之源,又可加強潤肺之功,共為臣藥;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使痰濕有去路,又可安神定志,以免久咳傷神;天門冬養陰清熱,潤燥生津,川貝母潤肺止咳,化痰散結,二者合用,加強潤肺化痰之力,共為佐藥;酥、蜂蜜滋潤補虛,調和藥性,緩和諸藥峻烈之性;生地黃滋陰涼血,生薑溫胃散寒,杏仁潤肺止咳,三者合用,涼而不遏,溫而不燥,使滋陰之力更為綿長,共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滋陰潤肺,止咳化痰之功。
古籍佐證
- 《本經逢原》:提及合歡與阿膠合用可治肺痿、吐血,與本方主治相符,印證阿膠煎滋陰養血,潤肺止咳的功效。
- 《仁齋直指方論》:指出咳嗽膿血可加知母、阿膠煎服,更進一步佐證阿膠煎對於久咳膿血的治療效果。
- 《雞峯普濟方》:記載了“團參阿膠煎”,用於治療妊娠肺氣不足,痰唾稠黏,咳嗽不已,與阿膠煎主治病症相似,亦可作為旁證。
- 《世醫得效方》:提出治肺虛咳嗽,痰唾清白,用五味子、炒阿膠煎湯調服,說明阿膠對於肺虛咳嗽有治療作用,與本方中阿膠之功用相合。
- 《太平聖惠方》:直接記載了“治久咳嗽,唾膿血,阿膠煎方”,與本方主治完全一致,是本方功效最直接的佐證。
- 多部醫案:如《古今醫案按》、《石山醫案》等,皆有應用阿膠或阿膠煎治療久咳、咳血等症的案例,從臨牀實踐角度驗證了本方的療效。
治療原理
久咳多因肺陰虧虛,燥熱內生,煉液成痰,痰瘀互結,損傷肺絡,故見咳嗽,唾膿血等症。阿膠煎方,以滋陰養血為大法,重用阿膠峻補肺陰,滋潤肺燥,使陰血得充,燥熱得清;輔以山藥、天門冬、生地黃等,加強滋陰潤肺之功;佐以茯苓、川貝母、杏仁等,化痰散結,祛除痰瘀,使肺氣得宣,咳嗽得止;更以生薑、蜂蜜等,調和諸藥,溫而不燥,涼而不滯,使藥力持久,藥性平和。
綜上所述,阿膠煎一方,組方精妙,藥性平和,具有滋陰潤肺,止咳化痰之功,是治療久咳唾膿血的有效方劑。
傳統服藥法
阿膠2兩(搗碎,炒令黃燥),薯蕷1兩,白茯苓1兩,天門冬1兩半(去心,焙),貝母1兩(煨微黃),酥1兩,生地黃汁1升,生薑汁1合,白蜜2合,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如膏)。
上藥前5味為末,與後5味相和於銀器中,以慢火熬令得所,用不津器盛,含半棗大咽津,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滋膩礙胃。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阿膠煎, 出處:《聖惠》卷四十六。 組成:阿膠2兩(搗碎,炒令黃燥),薯蕷1兩,白茯苓1兩,天門冬1兩半(去心,焙),貝母1兩(煨微黃),酥1兩,生地黃汁1升,生薑汁1合,白蜜2合,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研如膏)。 主治:久咳嗽,唾膿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