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大消風散中包含防風,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方面功效:
- 疏散風邪,止癢止痛: 防風味辛性溫,善於疏散表邪,尤其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瘙癢、疼痛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大消風散主要針對風熱引起的皮膚病,而防風可以幫助疏散風熱邪氣,緩解癢痛。
- 調節氣血,促進血液循環: 防風具有活血通絡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皮膚微循環,加速藥物吸收,增強療效。
因此,防風的加入既能幫助驅散風邪,又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藥效,可謂是治療風熱性皮膚病的良藥。
大消風散中加入沙苑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 沙苑子性寒,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協助其他藥材清除體內熱毒,減輕皮膚炎症。
- 滋養肝腎: 沙苑子具有補腎益精、滋養肝腎的作用,可改善肝腎陰虛導致的皮膚乾燥、瘙癢等症狀,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皮膚修復。
因此,沙苑子在消風散中起到清熱解毒、滋養肝腎的輔助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協同效應,達到治療皮膚病的目的。
大消風散中包含荊芥,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散邪的功效。對於風熱之邪引起的感冒、發熱、頭痛、鼻塞、咽痛等症狀,荊芥能夠有效清熱解毒,緩解症狀。
- 涼血止癢,消腫止痛: 荊芥還具有涼血止癢、消腫止痛的作用。對於風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疼痛等症狀,荊芥能夠有效清熱止癢,促進血液循環,消腫止痛。
因此,大消風散中加入荊芥,能夠有效地疏散風熱,清熱解毒,併兼具涼血止癢、消腫止痛的作用,從而更好地治療各種風熱引起的疾病。
大消風散中包含苦參,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 清熱燥濕: 苦參味苦性寒,入肺、胃經,善於清熱燥濕,對於風熱濕邪引起的皮膚病症,如濕疹、皮炎等,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 殺蟲止癢: 苦參還具有殺蟲止癢的功效,能夠有效地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減輕瘙癢症狀。
因此,苦參的加入,能夠在清熱燥濕的同時,兼具殺蟲止癢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皮膚病症的目的。
大消風散中加入乳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行氣止痛: 乳香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大消風散主治風熱所致的頭痛、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等症,乳香可以疏散風熱,緩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
- 消腫散結: 乳香還能消腫散結,對於風熱引起的皮疹、瘡瘍等症,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大消風散中加入乳香,可以增強藥效,加速病症的消退。
大消風散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 活血化瘀:沒藥味苦辛,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方中多用於治療風熱之邪,蘊結肌膚,導致面部紅腫、瘡瘍腫痛等症狀,而沒藥的活血化瘀作用有助於疏通經絡,消散瘀血,促進炎症消退。
- 祛風止癢:沒藥還具有祛風止癢的功效,可治療風疹、濕疹、皮膚瘙癢等症。方中多用於治療風熱邪毒,侵犯肌膚,導致風疹、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狀,而沒藥的祛風止癢作用有助於緩解瘙癢,促進皮膚病的癒合。
大消風散中含有麝香,主要原因如下:
- 通竅散結: 麝香性溫通開竅,能透達肌膚腠理,散結消腫。大消風散主治風熱之邪,蘊結肌膚,導致瘡瘍腫痛,而麝香能疏通經絡,使藥效直達病竈,促進瘡瘍消散。
- 止痛定驚: 麝香具有芳香開竅、鎮痛止痙的功效。當風熱邪毒侵襲肌膚,引起劇烈疼痛,甚至出現抽搐等症狀時,麝香能鎮靜安神,緩解疼痛,穩定病情。
因此,大消風散中加入麝香,不僅能提高藥效,還能起到緩解疼痛,改善病情的作用。
大消風散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促進皮膚血液循環:當歸性溫,味甘辛,具有活血化瘀、養血潤燥的功效。消風散主治風熱、濕熱所致的皮膚病,而當歸能促進皮膚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營養供應,有助於消除皮膚病的炎症反應。
- 滋陰養血,改善皮膚乾燥:當歸亦有滋陰養血的功效,可以改善皮膚乾燥、粗糙等症狀。對於風熱、濕熱引起的皮膚病,當歸可以緩解燥熱,改善皮膚狀態,促進病症恢復。
大消風散中包含黃柏,其原因主要有二:
- 清熱燥濕: 黃柏味苦寒,入肺、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對於風濕熱邪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瘡瘍等,黃柏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癢,起到抑菌抗炎的作用。
- 涼血止血: 黃柏亦能涼血止血,對於一些因熱毒血瘀所致的皮膚病,如血熱妄行引起的紫癜、血栓性靜脈炎等,黃柏能清熱涼血,活血化瘀,達到止血的效果。
大消風散中包含黃芩,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 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膽、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的功效。大消風散主治風熱上攻、肺胃熱盛所致的目赤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黃芩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有效控制病情發展。
- 涼血止血: 黃芩具有一定的涼血止血功效,可有效緩解目赤腫痛、口鼻出血等症狀。大消風散中加入黃芩,不僅能清熱解毒,也能起到涼血止血的輔助作用,提高療效。
對於[大消風散]中的亞麻子成分,亞麻子性味甘溫,具有潤腸通便、利水消腫的功效,適用於治療便秘、水腫等症狀。該方加入亞麻子旨在增強潤腸通便的作用。
大消風散中包含大風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散熱、解毒消腫: 大風子性寒,味苦,具有疏風散熱、解毒消腫之功效。其能清熱解毒,散風止癢,對風熱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瘡瘍等有較好的療效。
- 配合其他藥材: 大消風散的組成藥材,如防風、荊芥、白芷等,也具有疏風散熱、解毒消腫之功效。大風子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能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大消風散」主治功效分析
大消風散,出自古代醫書,其組成包含防風、沙苑子、荊芥、苦參、乳香、沒藥、麝香、當歸、黃柏、黃芩、亞麻子、大風子等藥材。綜觀古籍記載,此方劑主治多種皮膚疾患,並涉及不同病因病機,其治療原理可歸納如下:
1. 祛風止癢,解表散邪:
- 方中 防風、荊芥 為祛風解表之要藥,可疏散體表風邪,解除因風邪侵襲而引起的皮膚瘙癢、麻木等症狀。
- 古籍中「癢風」、「榆皮風」、「疹風」等皆有風邪為患之因素,大消風散以祛風為首要治療原則。
2. 清熱燥濕,解毒止癢:
- 苦參、黃柏、黃芩 皆為清熱燥濕之藥,可清除體內濕熱之邪,解決因濕熱蘊結而引起的皮膚紅腫、糜爛、滲液等症狀。
- 古籍中描述之「脫根瘋」、「餈糕瘋」等,多有濕熱之毒,大消風散藉由清熱燥濕以解毒。
3.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 乳香、沒藥、麝香 皆具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效,可改善因氣血凝滯而引起的疼痛、腫脹、關節活動不利等症狀。
- 「雞爪瘋」、「哉蠔瘋」等病症,多描述疼痛劇烈、肢體活動障礙,此處可見活血通絡之必要。
4. 養血潤燥,補益肝腎:
- 當歸 可養血活血,潤燥止癢,改善因血虛引起的皮膚乾燥、瘙癢等問題。
- 沙苑子 可補肝腎,有助於從根本上改善因肝腎虛損引起的皮膚問題。
- 亞麻子 潤腸通便,亦有助於排除體內毒素,並可平肝熄風。
5. 殺蟲止癢,祛風止痛: - 大風子 具殺蟲止癢、祛風止痛之效,可針對皮膚蟲邪為患之症,直接發揮藥效。
綜合分析,大消風散主治以下病症:
- 鵝掌風: 手掌皮膚頑厚、乾燥、脫屑。
- 雞爪瘋: 手足顫抖、肢體活動不利、筋脈攣縮。
- 脫根瘋: 足跟部起水泡、潰爛、疼痛。
- 魚鱗風/蛇皮風: 皮膚乾燥、皸裂、呈鱗片狀。
- 癢風: 全身皮膚瘙癢難忍,無明顯皮疹或僅有乾燥。
- 蛓毛瘋/哉蠔瘋: 皮膚突然劇痛,如被毛蟲蜇傷,甚則遍體走注,疼痛難忍。
- 餈糕瘋: 面部或身體出現瘡瘍、潰爛、惡臭。
- 榆皮風: 皮膚乾燥、脫屑,如榆樹皮狀。
- 疹風: 皮膚出現疹子、瘙癢或疼痛。
治療原理總結:
大消風散通過多種藥材的協同作用,針對風邪、濕熱、血瘀、肝腎虧虛等多種病因,達到祛風、清熱、燥濕、活血、化瘀、養血、潤燥、補益肝腎、殺蟲止癢的綜合功效,從而治療多種皮膚頑疾。方劑既注重祛邪,也兼顧扶正,以達標本兼治之目的。
本方劑的應用,亦體現中醫辨證論治之精髓,雖為一劑,卻可廣泛應用於多種不同病症,其關鍵在於方劑本身的組方兼顧多種病因病機。
傳統服藥法
防風12兩,蒺藜12兩,荊芥12兩,苦參12兩,乳香2兩,沒藥2兩,麝香5錢,當歸8兩,黃柏8兩,黃芩10兩,胡麻10兩,大風子肉1斤(煮1晝夜)。
如面上病重,加白芷、風藤、蟬殼各4兩,升麻5錢;口眼歪斜,加白僵蠶4兩;四肢重,加羌活、獨活各4兩。
先以一料去大風子、沒、麝、乳,均作十帖煎服。再用一全料,不見火,為末,酒、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辰、午、戊時各服3錢,溫酒下。如服此藥,須用細辛、蒼耳草、豨薟草、遍地香、馬鞭子草煎湯,不時洗浴,待汗透神爽方止,久則脫愈。
《瘍醫大全》有柴胡、麻黃,無當歸、黃柏。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消風散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消風散, 出處:《解圍元薮》卷三。 組成:防風12兩,蒺藜12兩,荊芥12兩,苦參12兩,乳香2兩,沒藥2兩,麝香5錢,當歸8兩,黃柏8兩,黃芩10兩,胡麻10兩,大風子肉1斤(煮1晝夜)。 主治:雞爪、癢風、脫跟、魚鱗、鵝掌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