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五子芥風丸中加入亞麻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腸通便:亞麻子富含油脂及膳食纖維,能潤滑腸道,促進腸蠕動,有助於緩解便祕,改善腸道功能,對於風濕痺痛引起的關節疼痛和腫脹有一定輔助作用。
- 滋潤燥邪:風濕痺痛常伴有燥邪,而亞麻子性涼,具有潤燥止痛的效果,能滋潤關節,緩解疼痛,配合其他藥物,可增強治療效果。
五子芥風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癲癇、安神定志等症狀。其組成中包含沙苑子,這是一種具有悠久應用歷史的中藥材。沙苑子、即沙苑子的成熟種子,富含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對於增強腎功能、補益精氣有顯著效果。在中醫理論中,腎藏精,精氣充盈直接關係到大腦及神經系統的健康,因此沙苑子的加入有助於治療因腎虛所引起的癲癇等病症。此外,沙苑子還具有良好的鎮靜效果,能有效緩解焦慮與緊張,從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這種安神的特性,使得沙苑子在五子芥風丸的配方中擔當著重要角色,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促進患者的康復。因此,沙苑子的選用不僅符合中醫的整體觀念,亦有效提升方劑的治療效果。
五子芥風丸中包含車前子,主要基於其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針對風濕痺痛、關節腫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車前子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之效。在五子芥風丸中,車前子可促進體內濕氣的排出,減輕關節腫痛,同時也可清熱解毒,緩解風濕痺痛導致的發熱等症狀。此外,車前子還能與其他藥材配伍,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五子芥風丸中加入大風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疏風通竅: 大風子味辛性溫,具有疏風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治療風寒濕痺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狀。五子芥風丸本身也以疏風散寒、通經活絡為主要功效,大風子作為藥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增強其疏風通竅的效果。
- 殺蟲止癢: 大風子具有殺蟲止癢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疥瘡、風疹等皮膚病。五子芥風丸中含有其他具有殺蟲止癢作用的藥材,例如白芷、地膚子等,大風子的加入可以增強藥方對皮膚病的治療效果。
五子芥風丸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疏散風熱: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止咳平喘之功效。五子芥風丸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風寒感冒、鼻塞流涕、咳嗽氣喘等症狀,荊芥的疏散風熱作用有助於驅散風寒濕邪,改善症狀。
- 通鼻竅:荊芥辛散香燥,能通鼻竅,改善鼻塞不通的症狀。五子芥風丸中常見鼻塞流涕的症狀,荊芥的通鼻竅作用能有效緩解鼻塞,改善呼吸道通暢。
五子芥風丸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防風性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癢之效。方劑中以五子溫腎壯陽,而防風則可引藥力上達,散發風寒,避免藥力滯留,同時緩解因風寒引起的疼痛、瘙癢等不適症狀。
- 協調藥性,促進療效: 五子芥風丸主要治療腎虛引起的風寒濕痹,而防風可協調五子溫腎壯陽之性,避免燥熱傷陰,並配合芥子散寒止痛,使各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藥效,達到治癒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五子芥風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大風」,即中醫古籍中所指之「癩風」(類似現代麻風病)或嚴重風邪壅滯所致的皮膚頑疾,常表現為肌膚麻木、瘙癢潰爛、毛髮脫落等。古代醫家認為「大風」多因風濕毒邪深伏血分,或氣血壅滯不通所致,故治法以祛風解毒、通絡散邪為主。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祛風透邪核心
- 荊芥、防風:相須為用,辛溫發散,開泄肌表風邪,兼能勝濕止癢,為風病通用藥對。
- 大風子:專攻大風疥癩,古方治癩風要藥,以其辛熱有毒之性,散風殺蟲,直接針對「大風」病理核心。
五子協同通絡
- 胡麻子(黑芝麻):潤養肝腎,緩解風燥傷陰,兼能滑腸導濁,使邪從便出。
- 蒺藜子(刺蒺藜):平肝疏風,善治皮膚風癢,破積散結,助防風透達深伏之邪。
- 車前子:利尿滲濕,引濕熱從小便而解,與胡麻子共調二便,分消病邪。
- 澄茄子(蓽澄茄):溫中下氣,散寒濕瘀滯,輔助大風子通散血分鬱毒。
酒糊為丸增效
- 以酒送服,借其辛溫走竄之性,增強諸藥通行經絡、透達血分之力,尤適風邪深伏之證。
邏輯推理與方義
此方以「風藥」為核心,結合「五子」調和內外:
- 攻補兼施:大風子、荊芥防風等峻散風毒,配胡麻子潤養,防辛燥傷正。
- 表裡分消:外散風邪(荊防)、內通二便(車前、胡麻)、血分透毒(大風子、蒺藜),形成多層次驅邪網絡。
- 動靜結合:澄茄溫通、蒺藜破滯,與防風之升發相配,活化氣血運行,瓦解風濕膠結之勢。
總結
五子芥風丸體現了「以毒攻毒、風藥領邪」的治風思路,針對「大風」病機中風、濕、毒、瘀交織的特點,通過內外分消、通絡透毒,達到袪風療癩之效。其組方邏輯嚴密,契合古代對頑疾的「開泄壅滯」治療觀。
傳統服藥法
胡麻子2兩,蒺藜子2兩,車前子2兩,澄茄子2兩,大風子2兩,荊芥2兩,防風2兩。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0丸,或茶或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辛散之品較多,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五子芥風丸, 出處:《解圍元薮》卷三。 組成:胡麻子2兩,蒺藜子2兩,車前子2兩,澄茄子2兩,大風子2兩,荊芥2兩,防風2兩。 主治:大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