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胃湯

ZHUAN WE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九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4%
脾經 21%
胃經 21%
腎經 13%
心經 11%
肝經 4%
心包經 1%
小腸經 1%
大腸經 1%
肺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肝經
心包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轉胃湯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其健脾益胃、補氣養陰的功效。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以下作用:

  • 健脾益胃:山藥能增強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有助於緩解胃氣不和、食慾不振等症狀。
  • 補氣養陰:山藥能補益脾腎之氣,滋養陰液,有助於調理脾胃虛弱所致的氣陰兩虛。

因此,轉胃湯中加入山藥,能起到健脾益胃、補氣養陰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弱、氣陰不足所引起的轉胃症狀有較好的改善效果。

轉胃湯中加入薏苡仁,主要基於其健脾利濕、清熱解毒的功效。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肺、腎經,能利水滲濕,健脾止瀉,清熱排膿,對於脾胃濕熱、消化不良所致的轉胃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轉胃,多因飲食不節,脾胃失調,濕熱內蘊,導致胃氣上逆,引起嘔吐、反胃等症狀。薏苡仁能健脾利濕,清熱解毒,有助於清除脾胃濕熱,改善消化功能,從而緩解轉胃症狀。

轉胃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健脾:轉胃湯主要針對脾胃虛弱,導致消化不良、胃氣上逆等症狀。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胃的功效,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緩解轉胃症狀。
  2. 扶正祛邪:轉胃湯的組成往往包含一些清熱解毒的藥材,用以清除引起轉胃的病邪。人參則能補益正氣,提高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抵抗病邪侵襲,促進病體康復。

總而言之,人參在轉胃湯中起到補氣健脾、扶正祛邪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緩解轉胃症狀,加速病體康復。

轉胃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其健脾和胃、燥濕利水、止汗的功效。

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能補脾益氣,燥濕健脾,對於脾胃虛弱、濕氣困脾導致的轉胃症狀,如食慾不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此外,白朮還能固表止汗,對於脾胃虛弱、氣虛自汗的患者,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因此,轉胃湯中加入白朮,可以有效地緩解轉胃症狀,並起到健脾和胃、調理脾胃功能的作用。

轉胃湯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行血通絡,活血化瘀: 川牛膝性溫,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功效。對於胃脘疼痛、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川牛膝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胃部供血,緩解疼痛。
  2. 利水消腫,祛濕化痰: 川牛膝亦具利水消腫的功效,可幫助排除體內濕氣,對於脾胃濕阻所致的胃痛、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川牛膝能有效改善。

綜上所述,川牛膝在轉胃湯中發揮行血通絡、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胃部不適,促進消化,達到轉胃止痛的效果。

轉胃湯中加入附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回陽救逆: 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溫陽補火,回陽救逆的作用。轉胃湯多用於脾胃虛寒,寒邪凝滯,導致胃脘冷痛、嘔吐、腹瀉等症。附子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恢復脾胃功能,從而緩解轉胃症狀。
  2. 助陽化氣,行氣止痛: 附子能溫陽補火,促進陽氣運化,有助於氣血流通,改善寒凝氣滯的病理變化。轉胃常伴有氣機阻滯,疼痛難忍。附子溫陽化氣,有助於緩解胃脘疼痛,恢復胃腸功能。

轉胃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主要功效為行氣解鬱、燥濕化痰,能理氣健脾,幫助脾胃運化,促進食物消化吸收,緩解胃脹、反酸、噁心等轉胃症狀。

二、和胃止嘔: 陳皮具有一定的止嘔作用,可緩解胃氣上逆引起的嘔吐,同時能和胃降逆,使胃氣下降,促進食物正常消化,減少嘔吐的發生。

總之,陳皮在轉胃湯中發揮着理氣健脾、和胃止嘔的作用,可有效緩解轉胃症狀,促進患者恢復健康。

轉胃湯是一種常用於調理脾胃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輕粉,主要是因為輕粉具有特定的藥理作用。輕粉,即滑石粉,是一種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的特性,能幫助清除腸胃中的積熱,減輕胃腸的不適。轉胃湯常用於因飲食不當或情緒因素導致的胃氣不和,輕粉的加入可以有效調和胃氣,改善消化功能,緩解脹氣、噁心等症狀。此外,輕粉還有一定的收斂作用,能夠減少腸胃道的炎症,促進胃腸的修復與平衡,從而達到促進消化、增進食慾的效果。因此,輕粉在轉胃湯中的運用不僅加強了方劑的整體療效,也使其在處理胃腸問題時更為有效。

轉胃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滋陰潤燥: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作用。轉胃多因胃氣上逆,常伴隨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陰虛症狀,麥門冬可滋陰生津,緩解燥熱,幫助胃氣下降,改善不適。
  2. 養胃和中:麥門冬亦具養胃和中之效,能緩解胃部不適,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吸收。對於轉胃導致的胃脘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麥門冬能夠起到緩解作用。

轉胃湯中加入白芥子,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白芥子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其辛溫之性可溫中散寒,對於寒邪客胃所致的胃寒、嘔吐、腹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療效。
  2. 降逆止嘔: 白芥子還有降逆止嘔的功效,能緩解胃氣上逆所引起的嘔吐、呃逆等症狀。在轉胃湯中,白芥子與其他藥材配合,可有效緩解因寒邪客胃或胃氣上逆引起的各種胃部不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轉胃湯」性溫,味辛,具有溫補陽氣、溫化寒痰、補益脾胃、行氣通絡、利水消腫等功效。適用於痰飲咳喘、胸脅脹滿疼痛、反胃嘔吐、中風不語、肢體痺痛麻木、腳氣、陰疽、腫毒、跌打腫痛、陽虛體質、陽虛下陷、脾胃虛弱、寒濕痹痛、老年咳嗽、氣逆痰痞、風濕涎痰等症狀。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中藥白芥子性溫,味辛。具有溫補陽氣、溫化寒痰、補益脾胃、行氣通絡、利水消腫等功效。適用於痰飲咳喘、胸脅脹滿疼痛、反胃嘔吐、中風不語、肢體痺痛麻木、腳氣、陰疽、腫毒、跌打腫痛、陽虛體質、陽虛下陷、脾胃虛弱、寒濕痹痛、老年咳嗽、氣逆痰痞、風濕涎痰等症狀。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 牛膝具有多種功效。包括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牛膝最突出的功效是強筋骨,尤其以懷牛膝為良品。牛膝活血化瘀,適用於瘀血閉阻引起的婦科疾病,如經閉、痛經、月經不調、產後腹痛等。牛膝利水滲濕,利尿消腫,可治淋證、小便不利等症。牛膝活血止痛,能緩解頭痛、肌肉痛、經痛、關節痛等疼痛。牛膝通經,舒筋活絡,能緩解經痛。牛膝清熱利尿,能治肝陽上亢,眩暈,胃火上炎,齒齦腫痛,口舌生瘡等火熱上炎、陰虛火旺之證。牛膝滋陰,有引火(血)下行之效,故可治肝陽上亢之頭痛眩暈,及胃火上炎之齒齦腫痛,口舌生瘡等火熱上炎、陰虛火旺之證。牛膝補益肝腎,強筋壯骨,活血止痛,適用於腰膝酸軟、筋骨疼痛、腎虛、肝血不足、月經不調、產後血虛等症。

  •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理氣行氣方面,陳皮能行氣、燥濕、化痰,常用於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止咳化痰方面,陳皮能溫化寒痰,宣肺止咳,常用於濕痰咳嗽,寒痰咳嗽等。健脾胃方面,陳皮能行氣止痛、健脾和中,常用於脾胃氣滯證。消食化積方面,陳皮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常用於食積、消化不良等。燥濕方面,陳皮能燥濕化痰,理氣健脾,常用於胸中痰飲、脘痞腹脹、脾虛食少、嘔吐泄瀉等。活絡止痛方面,陳皮能活絡止痛,常用於脾胃氣滯較甚,脘腹脹痛較劇者。

  •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津虧的各種症狀,如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心肺氣陰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失眠;以及熱病津傷、煩躁、身熱、神昏等症狀。

  •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 山藥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有補氣益虛,生津止渴,健脾養胃的功效。山藥含有黏液蛋白、澱粉、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增強體質,緩解疲勞,增強體力。山藥還具有滋陰功效,可以改善皮膚乾燥、粗糙等症狀。

  •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肺、腎經,功能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薏苡仁含有多種有效成分,如薏苡仁甙、薏苡仁醇等,能夠促進身體的代謝功能,調節脾胃的分泌和消化功能,從而達到利水消腫的效果。薏苡仁還具有健脾胃,排膿,利水滲濕,降氣等功效。薏苡仁對於氣滯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 「化腐生肌」是指清除腐爛組織並促進新組織生長。中藥輕粉具有化腐生肌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瘡瘍潰爛、不斂口等症狀,同時輕粉外用還可以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收斂止汗,可治療濕瘡、痱子、腳氣、肛門瘙癢等症狀。

總之,中藥方劑「轉胃湯」具有多種功效,可治療多種疾病。但需要注意的是,該方劑中含有附子、輕粉等有毒成分,因此在使用時一定要遵醫囑,切勿自行用藥。

傳統服藥法


山藥1兩,苡仁1兩,人參1兩,白朮5錢,牛膝3錢,附子1分,陳皮5分,蘇子2錢,麥冬1兩,白芥子3錢。
水煎服。1劑胃氣平,2劑胃氣轉,3劑咳逆,短氣之症除,4劑全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健脾益氣、化痰降逆的功效,適用於腎虛氣衝於胃,胃氣上逆,致痰飲上行,入於胸膈之間,咳逆倚息短氣,其形如腫,吐痰不已,胸膈飽悶。但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心內膜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二尖瓣狹窄咳嗽多痰呼吸氣短言語無力吞咽障礙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轉胃湯, 出處:《辨證錄》卷九。 組成:山藥1兩,苡仁1兩,人參1兩,白朮5錢,牛膝3錢,附子1分,陳皮5分,蘇子2錢,麥冬1兩,白芥子3錢。 主治:腎虛氣衝於胃,胃氣上逆,致痰飲上行,入於胸膈之間,咳逆倚息短氣,其形如腫,吐痰不已,胸膈飽悶。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