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陽通氣湯

ZHU YANG TONG Q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二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脾經 20%
胃經 15%
心經 15%
腎經 9%
肝經 5%
三焦經 4%
大腸經 4%
膀胱經 2%
膽經 0%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助陽通氣湯的組成中包含人參,主要原因在於其獨特的藥理特性。人參被廣泛應用於中醫藥領域,主要是因為它具有補氣健脾的功效。在助陽通氣湯的方劑中,人參能夠有效補充人體的正氣,提高身體的陽氣,促進氣血循環,從而改善因陽虛所引起的各種症狀。

此外,人參還具備增強免疫力和抗疲勞的作用,能降低病後虛弱的影響,幫助患者更快恢復健康。助陽通氣湯通常用於治療因陽虛造成的氣滯、脘腹脹滿等症狀,因此加入人參能增強方劑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使其在調節氣機、助力陽氣方面發揮更佳效用。

總之,人參的存在不僅能夠增強助陽通氣湯的補益功效,亦使得整體方劑更加平衡,提升療效。

助陽通氣湯是一種具有溫陽通氣功效的中藥方劑,其中包含白術。白術的主要功能是健脾益氣,能夠促進消化吸收、提升食慾,並加強脾胃的運化功能。在助陽通氣湯中,白術的作用不僅是補益脾氣,還能幫助脾的運作,使得陽氣得以上升,達到通氣的效果。

在中醫理論中,若脾虛則氣血生化無源,陰陽失衡,陰寒內盛,陽氣不調,則會出現胸悶、腹脹等症狀。白術的加入,有助於調和脾胃,增強氣機,從而促進陽氣的運行,達到舒暢經絡、改善氣滯症狀的效果。此外,白術還具備一定的利水消腫功效,有助於體內多餘水液的排出,從而增強整體的舒暢感。因此,白術在助陽通氣湯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助陽通氣湯是一個主要用於治療陽虛及氣滯問題的中藥方劑,其中的黃耆(Astragalus membranaceus)作為主要成分之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黃耆被廣泛應用於中醫中,其主要功效為補氣和助陽。陽虛患者往往表現為畏寒、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黃耆能夠有效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增強陽氣,幫助改善這些不適。

其次,黃耆具有利尿和通便的效果,可以促進氣血的流通,防止氣滯而引起的各種病症。這樣一來,不僅能提升身體的內部循環,還能通暢氣機,減輕由於氣滯所引起的疼痛和不適。

總結來說,黃耆在助陽通氣湯中的組成,主要是通過其補氣壯陽、利尿通便的特性,來達到調理陽虛及改善氣滯的功效,使整體療效更加全面和有效。

助陽通氣湯是一個以助陽通氣為主要功效的中藥方劑,其中防風的加入具有重要意義。防風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一味解表藥,主要功能為散風解表、舒經活絡。當人體出現陽氣虛弱時,常伴隨外部風寒的侵襲,導致氣機不暢,進而影響脈絡的通暢。

防風的使用,能有效地驅散外邪,防止病情加重,同時還能促進體內氣血的循環,助於陽氣的提升。此外,防風還具潤燥、潤腸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陽氣不足而引起的腸道功能不暢,進一步促進全身的氣機運行。因此,防風在助陽通氣湯中扮演著兼具解表和調理內部氣機的重要角色,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提高陽氣、通暢氣血的治療效果。

助陽通氣湯是一種補陽通氣的中藥方劑,其中包含當歸。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能,通常被用於治療血虛引起的各種症狀。當歸的主要成分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這對於陽虛導致的氣滯有著重要的調理作用。

在助陽通氣湯中,當歸不僅具有補血的效果,還能增強其他藥材的功效。陽氣虛弱常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這時候當歸的加入能夠幫助調和氣血,促進氣的運行,從而達到助陽通氣的目的。此外,當歸還具有滋潤作用,有助於改善因陽虛導致的乾燥症狀,如皮膚乾燥、口燥舌燥等。因此,當歸的存在使助陽通氣湯更具全面的療效。

助陽通氣湯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補腎助陽及通氣。其成分之一的玉竹,具有重要的藥理作用。

首先,玉竹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有滋陰潤燥的功效,能夠幫助滋養肺陰,增加肺部的潤滑功能。這對於一些因陽氣不足而導致的呼吸不暢、氣虛等症狀有很好的調理作用。當陽氣得以提升,氣血運行通暢,玉竹的滋潤作用又能平衡體內的陰陽,使整個方劑的效果更加協調。

其次,玉竹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夠減輕因氣虛可能產生的咳嗽及其他呼吸系統不適,從而增加了整個方劑的療效。

總之,玉竹的加入不僅能夠增強助陽通氣湯的滋陰潤燥效果,還能促進氣的通暢,協調陰陽,在整個方劑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從而使其療效更加全面、有效。

助陽通氣湯是一個主要用於治療陽氣不足和氣機阻滯的中藥方劑,其中包含木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木香具有很好的行氣作用,能促進腸胃的蠕動,幫助氣機疏通,對於因陽氣不足引起的脹痛及消化不良有良好的改善效果。陽氣不足常導致氣滯,這時使用木香能夠有效調和氣機,緩解不適。

其次,木香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驅散寒邪的特性,這對於陽氣虛弱的人來說特別重要。陽氣虛弱容易受到外邪侵擾,而木香的溫散功能可以有效地抵抗寒邪,從而促進全身的陽氣升發,改善整體健康狀態。

最後,木香的使用還能增強方劑的整體協調性,使得其他藥材的效果得以發揮,這樣更能實現助陽通氣的治療目的。綜合來看,木香是助陽通氣湯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之一。

助陽通氣湯主要用於治療由於陽虛所引起的氣機不暢,氣滯血瘀等問題。在此方劑中,附子是重要的組成藥材,其主要作用是助陽回陽。附子具有溫陽散寒的特性,能夠有效地補充腎陽,增強身體的陽氣,從而促進氣的運行和通暢。

在中醫理論中,陽氣是推動全身氣血運行的根本動力,若陽虛則氣機容易阻滯,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附子的溫熱特性能夠驅散寒邪,進而改善體內的寒冷狀態,提升身體的整體運作。此外,附子也能增強脾的運化功能,進一步促進氣血的生成與運行,因此在助陽通氣湯中,附子起到了關鍵的增效作用,對於改善患者的臨牀症狀具有重要意義。

助陽通氣湯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陽氣虛弱導致的氣滯症狀。其中的烏藥,學名為“烏藥根”,是方劑中重要的藥材之一。其主要功效為行氣止痛,散寒解鬱。

烏藥性溫,能夠暖和脾胃,促進消化,尤其對於腹部脹痛等不適感有良好的緩解作用。當陽氣不足時,體內氣血運行不暢,容易引發胸悶、腹脹等症狀,這時候加入烏藥可以有效地幫助行氣通絡,促進氣機的順暢運行。此外,烏藥還具備一定的解鬱作用,有助於改善因陽氣不足而產生的情緒低落,增強患者的整體精神狀態。

因此,烏藥在助陽通氣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幫助行氣止痛,還能提升整體的陽氣,對於改善現代人因壓力導致的氣滯情況具有一定的療效。

助陽通氣湯中加入麥門冬,看似矛盾,實則有其巧妙之處。

麥門冬性寒,入心、肺經,具滋陰潤肺、清心除煩之效。方中以之,主要為緩解陽氣過盛所致的燥熱之象。陽氣過盛,易傷陰津,導致心肺失養,出現心煩不寐、口乾咽燥等症狀。麥門冬滋陰潤燥,可緩解這些症狀,使陽氣得以順利運行,通暢無阻。

同時,麥門冬還可與方中其他藥物相配伍,起到協調作用,更利於整體功效的發揮。

「助陽通氣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利濕,益腎助陽: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在助陽通氣的方劑中,茯苓可健脾益腎,改善脾腎虛弱,從而促進陽氣生髮,利於通氣。
  2. 利水滲濕,通利水道:茯苓能利水滲濕,通利水道,有助於清除體內濕氣,改善氣機運行不暢的問題。通暢的水道有助於陽氣流通,從而促進氣血運行,達到助陽通氣的效果。

助陽通氣湯中加入天花粉,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清熱瀉火,利濕通淋:天花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利濕通淋的功效。助陽通氣湯可能因其他藥物偏溫燥,或患者本身有熱症,故加入天花粉以平衡藥性,避免燥熱傷陰,同時利濕通淋,促進氣血運行。
  2. 降火生津,滋陰潤燥:天花粉具有降火生津,滋陰潤燥的作用,可緩解燥熱症狀,改善口渴、便祕等。有助於補充津液,保持體內陰陽平衡,促進陽氣流通。

綜上所述,天花粉的加入可以有效地平衡藥性,清熱利濕,滋陰潤燥,有助於提升助陽通氣湯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助陽通氣湯 」

助陽通氣湯是一道中藥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補氣、溫中、止瀉等功效,常被應用於治療脾胃虛寒、腹痛、腹瀉等病症。以下將各味藥材的藥性介紹如下:

白 術

白朮性溫,味甘,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當 歸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防 風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茯 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附 子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黃 耆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木 香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麥 門 冬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人 參

人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天 花 粉

天花粉性甘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等功效。

烏 藥

烏藥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

玉 竹

玉竹性微寒、味甘,有養陰潤燥、清熱除煩的效果,可改善陰虛液虧、肺燥咳嗽、胃陰不足、口渴喜飲、煩熱不安、心悸失眠多夢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人參3錢,白朮5錢,黃耆5錢,防風5分,當歸3錢,葳蕤5錢,廣木香3分,附子2分,烏藥2錢,麥冬2錢,茯苓3錢,天花粉2錢。
補氣行血。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助陽通氣湯, 出處:《辨證錄》卷二。 組成:人參3錢,白朮5錢,黃耆5錢,防風5分,當歸3錢,葳蕤5錢,廣木香3分,附子2分,烏藥2錢,麥冬2錢,茯苓3錢,天花粉2錢。 主治:補氣行血。主治:氣虛不能運血,兩手麻木,而面亦麻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