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朴丸

ZHU P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9

寒性指數

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胃經 24%
心經 10%
腎經 10%
肺經 9%
肝經 8%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膽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肝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介紹

中藥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經驗。中藥的種類繁多,功效各異,可以治療各種疾病。

中藥成分

中藥的成分非常複雜,含有各種生物鹼、糖類、蛋白質、脂類、礦物質等。這些成分可以起到不同的藥理作用,例如抗菌、消炎、止痛、鎮靜、解熱等。

中藥功效

中藥的功效非常廣泛,可以治療各種疾病。例如,人蔘可以補氣養血,黃芪可以增強免疫力,當歸可以活血化瘀,枸杞可以明目補腎,等等。

中藥應用

中藥可以通過口服、外用、針灸等方式來治療疾病。口服中藥是最常見的方式,可以將中藥煎成湯劑或製成丸劑、片劑等。外用中藥是指將中藥直接塗抹在患處,可以起到消炎、止痛、止癢等作用。針灸是將針刺入人體特定穴位,可以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止痛等作用。

中藥禁忌

中藥雖然具有很好的療效,但也有一些禁忌。例如,孕婦和兒童不宜服用某些中藥,以免對胎兒或兒童造成傷害。另外,一些中藥與西藥可能會發生相互作用,因此在服用中藥時應注意與西藥的配伍。

結論

中藥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瑰寶,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經驗。中藥的種類繁多,功效各異,可以治療各種疾病。然而,中藥也有一定的禁忌,因此在服用中藥時應注意與西藥的配伍,並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服用。

方劑組成解釋


川芎、生薑、白朮、茴香、甘草、肉桂、神麴、麥芽、蓬莪朮、砂仁、高良薑、肉荳蔻、丁香等十四味中藥組成,具有溫中散寒、止瀉止痢的功效。其中,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生薑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的功效;茴香具有理氣和胃、止痛止瀉的功效;甘草具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的功效;肉桂具有溫經散寒、止瀉止痢的功效;神麴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的功效;麥芽具有健脾消食、清熱解毒的功效;蓬莪朮具有行氣破積、燥濕化痰的功效;砂仁具有化濕行氣、溫中止瀉的功效;高良薑具有溫中散寒、止瀉止痢的功效;肉荳蔻具有溫中散寒、止瀉止痢的功效;丁香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痢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中散寒、止瀉止痢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胰臟炎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痛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煮朴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七。 組成:厚朴2兩(去皮,銼,生薑4兩切片,水2碗,煮乾爲度,去薑),附子1兩(炮,去皮臍),訶子(紙裹蘸濕煨,去核)半兩,肉豆蔻1兩(面裹煨),乾薑半兩(炮,洗)。 主治:虛寒泄瀉,注下不禁。

煮朴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六五引《衛生家寶》。 組成:厚朴12兩(去皮,細切),天南星6兩(大者,捶碎),大棗6兩(拍破),半夏6兩(細者,捶碎),上用生薑1片,切作薄片,貯銀石器內,水高藥3寸許,慢火煮1日,旋添水煮熟,再入:白朮6兩,人參3兩,大香附子6兩,青橘皮6兩。 主治:和中止嗽。主治:諸痰疾。

煮朴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五引陸從老方。 組成:厚朴4兩(去皮,銼作寸段,用生薑4兩細切,水2碗,同煮水盡,去生薑,將厚朴再切,焙乾),附子2兩(炮,去皮臍,銼,再炒微黃色),川白薑4兩(甘草2兩,銼半寸長,水2碗,同煮水盡,去甘草),舶上茴香2兩(炒),半夏曲1兩。 主治:脾胃虛冷,不思飲食,四肢倦怠,泄瀉無時。

煮朴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六。 組成: 煮朴丸(《楊氏家藏方》卷六。)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六。組成:厚朴(去粗皮)4兩,益智仁(連殼)4兩,青橘皮(去白)4兩,陳橘皮(去白)4兩,青鹽4兩,生薑1斤(洗淨,連皮薄切),大棗200枚(去核)。主治:健脾胃,療中寒,止腹痛,進飲食。 。 主治:健脾胃,療中寒,止腹痛,進飲食。

煮朴丸, 出處:《女科百問》卷下。 組成:北棗半斤,川芎4兩,生薑(切片)4兩,上用水3碗煎乾,將生薑杵爛,入棗肉一處,再杵令細,以麻油塗手,捏作小錢大餅,慢火焙乾,再入後藥:蒼朮(米泔浸)4兩,茴香(炒)4兩,甘草(炙)4兩,官桂(去皮,新者)4兩,神曲4兩,麥芽(炒)4兩,蓬朮(煨)4兩,砂仁2兩,良薑(炒)2兩,肉豆蔻(煨)2兩,丁香1兩,川薑2兩。 主治:臟寒泄痢。

煮朴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十二引《衛生家寶》。 組成: 煮朴丸(《普濟方》卷二十二引《衛生家寶》。)出處:《普濟方》卷二十二引《衛生家寶》。組成:好厚朴(去皮)4兩,附子3兩(去皮,生用,切片),陳皮2兩(不去白),川乾薑1兩(銼),青州大棗(取肉)半斤,上藥入鍋內,用水浸過藥2指,煮盡爲度,慢火炒乾,不得令焦,再入:舶上茴香1兩(炒),白朮1兩,白茯苓1兩,神曲2兩(炒,别爲末)。主治:補氣化痰,溫脾進食。 。 主治:補氣化痰,溫脾進食。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